倪德剛
沒有必要苛求毛澤東專門使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概念,但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毛澤東有些論點值得參考和思考。
一、“特殊規律”論
1956年8月21日,毛澤東在《對中共八大政治報告稿的批語和修改》時,寫了一段話:“所謂特殊的規律,就是各國的差別點,……不可能設想,社會主義制度在各國的具體發展過程和表現形式,隻能有一個千篇一律的格式。我國是一個東方國家,又是一個大國。因此,我國不但在民主革命過程中有自己的許多特點,在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也帶有自己的許多特點,而且在將來建設社會主義社會以后還會繼續存在自己的許多特點。”(《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6冊,第143頁)”
中國特色,屬於特殊性,是特殊規律的外在表現形式,體現在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簡單地說,就是中國國情。毛澤東從特殊性、特殊規律角度,提出“在將來建設社會主義社會以后還會繼續存在自己的許多特點。”這是毛澤東探索建設中國特點社會主義的重要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源頭。
二、“標新立異”論
毛澤東說:“像中國這樣大的國家,應該‘標新立異’,但是,應該是為群眾所歡迎的標新立異。為群眾所歡迎的標新立異,越多越好。”(《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6冊,第180頁)
毛澤東搞革命,鄧小平搞改革都是標新立異。不“新”、不“異”就干不成事業。新,就是獨創的,別人沒有的,自己摸索出來的實踐和理論新成果。異,就是特色,和別人不一樣,要形成自己的新模樣。群眾歡迎,是檢驗“新“與”異”的根本標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當然是群眾所歡迎的標新立異,否則,不能發展到今天。我們為什麼強調要不斷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大特色”,道理就是毛澤東講的,為群眾所歡迎的標新立異,越多越好。
三、“法則”論
樹葉子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毫不相干,但樹葉子有大道理。毛澤東說:“一棵樹的葉子,看上去是大體相同的,但仔細一看,每片葉子都有不同。有共性,也有個性,有相同的方面,也有相異的方面。這是自然法則,也是馬克思主義法則。”(《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6冊,第175頁)
社會主義是樹的葉子,是共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樹的一片葉子,是個性。所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是遵從自然法則的必然選擇,也是遵從馬克思主義法則的必然選擇。回歸到毛澤東的“樹葉子”與“一片葉子”、“共性”與“個性”這個最朴素的道理,來認識今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就會更加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
四、“中國發展”論
東風壓倒西風是革命的判斷。五十七年前,毛澤東作出了中國大發展的論斷。1956年8月24日,毛澤東說:“地球上有二十七億人,如果唱一種曲子是不行的。無論東方西方,各民族都要有自己的東西。西方國家發展了資本主義,在歷史上是起了作用的。但是現在世界的注意力正在逐漸轉向東方,東方國家不發展自己的東西還行嗎?”(《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6冊,第176-177頁)”1964年12月13日,毛澤東再次強調:“為什麼西方資產階級能夠做到的事,東方無產階級就不能做到呢?中國大革命家,我們的先輩孫中山先生,在本世紀初期就說過,中國將要出現一個大躍進。他的這種預見,必將在幾十年的時間內實現,這是一種必然趨勢。”(《毛澤東文集》第8卷,第341頁)
毛澤東之后的共產黨人“發展了自己的東西”。今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東方的崛起、經濟總量在世界第二的地位,被毛澤東言中了,孫中山的“大躍進”真正實現了!
![]() |
相關專題 |
· 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