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陳晉:毛澤東對社會主義新人的希冀

2013年12月20日11:0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鬢雪飛來成廢料,彩雲長在有新天。”

喜歡傳統格律的人,或許不會欣賞《八連頌》,因為它毫不含蓄,過於直露。

但對毛澤東來說,也許隻有這種當時部隊戰士喜聞樂見的快板詩、民歌調,才足以充分表達他的欣喜之情,才足以傳達他對新人氣象的構想和描述。

當然,毛澤東也會以格律詩來傳達他的這種期望。

那是1965年在南昌的時候。

南昌舊時別稱洪都。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曾在這裡寫下“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千古名句。

作為詩文大家,毛澤東特別矚目王勃,稱他為“英俊天才”。毛澤東還專門寫了篇一千多字的文章,來考証王勃在南昌寫作《滕王閣序》時的年齡,稱道他不僅“高才博學”,而且“為文光昌流麗”。

作為開創中國革命道路的先行者,毛澤東或許更為感慨1927年在南昌爆發的八一起義。正是這次起義,中國共產黨旗幟鮮明地抓起了槍杆子,組建了自己的第一支軍隊,從起義隊伍裡還走出了六位赫赫有名的開國元帥。南昌,也就成了一個令人懷想的紅色起點。

然而,歷史之舟似乎已隨歲月之河漂流遠去。

毛澤東或許會在滕王閣下徘徊觀賞,也會到江西大旅社南昌起義舊址憑吊感念。

但眼前的贛江之水,卻無疑承載著他的現實思緒,從歷史流向未來——

到得洪都又一年,祖生擊楫至今傳。

聞雞久聽南天雨,立馬曾揮北地鞭。

鬢雪飛來成廢料,彩雲長在有新天。

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處處鮮。

1965年在南昌寫下的這首《七律•洪都》,並沒有吟詠洪都往事。

詩人1964年曾來過南昌,所以說此番一行是“又一年”。這時候他已經72歲,生出了“鬢雪飛來”的感慨,還有“成廢料”的自嘲。這自嘲當然不是古稀年華的自憐,相反,倒是充滿信心的豁達和詼諧。他堅信自己的身后和歷史的前面,有長在的“彩雲”和“新天”,更有后浪推前浪一般層出不窮的后繼青年。

在諳熟歷史演變的毛澤東眼裡,這些后繼者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品格氣質呢?

毛澤東想到了東晉初年名垂青史的志士祖逖和劉琨。

祖逖和劉琨生長在動亂年代,他們在年輕時便懷抱宏大的報國之志,為此聞雞起舞練劍,磨礪意志本領。后來,祖逖帶領一百多部下,誓志北伐。船到江心,他敲打著船槳發誓: “我祖逖如果不能肅清中原的敵人,決不再渡此江。”

祖逖北伐果然成功。劉琨聽到這個消息,感慨地說:我經常枕戈待旦,立志報國,不想祖逖真的比我先在北方揮鞭立馬了。

歷史上多難興邦的奇志兒女們的故事,就這樣傳遞著晚年毛澤東的深沉情懷,昭示著他渴望的新人氣象。

在插滿五星紅旗的土地上,毛澤東種下詩句,曾期望它長出麥子和鋼鐵,如今,更期望它長出全新的文明,全新的人。

“將來的事情要由將來的人去決定,今天和未來的青年人會比我們更有知識”

就在寫《七律•洪都》的1965年,在北京的中南海裡,毛澤東又一次和他的老朋友斯諾見面了。

斯諾向他提出了一個問題: 在中國,年輕的一代將會做些什麼?

這個問題讓毛澤東陷入了沉思。他閉著眼睛,感慨地回答說:我也不可能知道。將來的事情要由將來的人去決定,而且按照我們不能預料的歷史條件去決定。今天和未來的青年人會比我們更有知識,是他們的判斷而不是我們的判斷在將來起作用。

這是詩人的回答,還是智者的思考?

熱情消失之后,剩下的只是習慣。

創造力消失之后,留下的陳跡便是“傳統”。

晚年毛澤東不願遵循的,或許就是這習慣﹔他試圖擺脫的,或許便是這傳統。

他要倡導精神的活力,去創造“新生事物”。

在世界的五顏六色中,如果說紅色象征著熱烈、浪漫、進取、革命、創新的話,那麼,晚年毛澤東尤其喜歡玫瑰紅,則多少是他的這些內心向往的折射。

晚年毛澤東用的地毯是紅色的,沙發是紅色的,窗帘是紅色的,甚至他下水穿的游泳褲,也是紅色的。

也許,隻有鮮紅的顏色,才會使他變得年輕。

晚年的毛澤東,是一個最易動感情的人。

看電影《創業》,當主人公說:“帝修反要卡我們的脖子,我們怎麼辦?”他流淚了。

看《雷鋒》,當主人公說:“我是人民的兒子,我是公社的兒子,你們一定要收下兒子這點心意。”他流淚了。

1976年春節,看《難忘的戰斗》,當演到人民解放軍進城受到老百姓熱烈歡迎的時候,他流淚了。

這些畫面,這些形象,仿佛折射著他的心聲,傳達著他曾經擁有的風雲歷程,再現了他領導的事業中奔突的創造活力。

在毛澤東生命最后一個年頭的第一天凌晨,兩個美國青年走進了他的書房。

看到毛澤東正將頭靠在沙發背上休息,還張著嘴好像是在吸食空氣,兩個美國青年不由得感到有些心酸。

毛澤東也許注意到他們的凝視,開口便語出驚人:“我生著一幅大中華的臉。”接下來的交談,讓他們驚訝地發現,毛澤東身上的活力奇跡般地出現了。

走出毛澤東的書房,兩個美國青年深深地吸了一口北京冬夜的空氣。

一位情不自禁地感慨: 他有一顆年輕的心,十裡之外都可以呼吸到他的個性。

另一位則理性地述說: 不論歷史如何下結論,毛的一生肯定將成為人類意志力量的突出証明。

(本文摘自陳晉著《獨領風騷:毛澤東心路解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趙晶、趙娟)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