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剛剛聽劉老師講解,像咱們這本書,從整個裝幀到書的每一頁的設計都是體現了設計者獨到的眼光。我覺得這樣的設計能夠對於未來圖書界的發展起到非常好的代表性的作用。
[劉曉翔]:有這方面的因素。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今天做節目,這個是網絡,以前有電視,再以前有廣播電台,沒有因為電視的存在廣播電台沒有了,也沒有因為網絡的存在電視台沒有了。將來書籍的方向肯定是要個性化的、定制的,比如這次我們出兩個版本,其實就是滿足不同層次讀者的需求,精裝版畢竟售價要貴一些,但是它要好一點,這是值的。所以書貴和不貴不重要,在於好不好,值不值。我買件衣服1000塊錢,但是我穿了10年,值。我買了一個100的,一個月就不行了,不值。價值和價格是等值的,這個就是值的。
[主持人]:李老師我想請教一下,在以毛澤東為主題的中外郵票中肯定有不少亮點和故事,您能圍繞毛澤東他這個人物或者他這個時代,有哪些讓網友感興趣的故事,跟我們簡單談一下。
[李近朱]:毛澤東郵票從1944年發行到2013年一共是69年,幾乎時時都在發行,裡面有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比如我剛才說的解放區,解放區是在國民黨圍困之下存在的紅色政權,應該說它的整個條件是很艱苦的。剛才說毛澤東肖像郵票印制,設計時肖像找不到,找到照片沒法制版,所以條件很艱苦。現在留存下來的解放區郵票有一個特點就是比較粗糙,完全反映了從戰爭時代的艱苦甚至是無奈。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先說另外一個例子,不是毛澤東郵票的。比如在淮南,蘇北解放區印制郵票,沒有辦法搞到紙張,用什麼印呢?用電報紙,打完電報紙的反面印郵票,沒有任何圖案,就是一個紅五星,中間用黑鉛字打上一個字“稿”,為了干嘛呢?就是為了文化宣傳員投稿用的。很有意思,在毛澤東郵票中也有類似這樣的情況,1946年12月24號,我們把東北的安東解放了,馬上就印了一批郵票,我說的24號是印出來的郵票,在這之前印了一批毛澤東和朱德兩個人肖像的郵票,印了一大批。24號印出來以后,接到上級命令,25號就要戰略撤退,因為國民黨軍隊過來了,毛主席指揮撤,遼沈戰役就要打了,這一撤就撤了8個月,一直到1947年6月份,解放軍又打了回來,把安東解放了,所以安東叫做二次解放。解放以后郵政開始營業,營業就需要大量的郵票,於是他們從倉庫裡把原來印的郵票拿出來了,拿出來一看不能用,為什麼呢?郵票面值變了,過去是8分錢,后來變成8毛錢,現在變成1塊2,也就是郵自變了,不能賣,不能用怎麼辦,他們就想了辦法,用油墨加改,比如一毛錢加改三毛錢,但加改很慢,量也很小,供不應求,沒有辦法,最后就決定重印郵票,把面值改一下,這是可以的。但是又出現一個問題,沒有紙。這時候解放軍說我們繳獲了一批紙,你們看看能不能用,什麼紙呢?廣告紙,國民黨佔領區的廣告紙,正面是美人明星像,背面是雪白的。后來說可以用,於是就用這個廣告紙的背面開始印毛澤東和朱德像的郵票,歷史上稱安東二版。
[李近朱]:但是印郵票的時候,當時郵政機構考慮非常周到,郵局賣郵票的時候必須把郵票剪開賣,一枚一枚小小的,反過來看都是彩色線條,你不知道是什麼。如果整版賣,正面是朱德、毛澤東,反面是美人,這個不象話。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印了一批,當時毛澤東和朱德也看到這個郵票,當時都笑了,朱德和毛澤東說了一句話,國民黨的一切我們都要利用嘛,這個也需要利用。但是后來郵政機構畢竟感覺這個不嚴肅,感覺這樣印刷賣出去影響也不是太好,所以后來停印了。但是這些郵票留存下來了,都是散的,大家不知道后面是什麼。結果前幾年湖南的一位集郵家千方百計收了幾張郵票,幾張郵票可以湊成一個圖,結果湊出來了一個美人的局部肖像。18號那天我和全國集郵聯現在的副會長,中國解放區郵票的集郵的權威,孫蔣濤先生他跟我講,最近我搞到了一版。
[李近朱]:所以通過這件事我覺得解放區郵票的印制,在當時那種困難條件下是非常艱苦的,當時還想到國民黨區買紙,但是不行,都封鎖了。所以我覺得這件事情是在毛澤東郵票中傳為佳話的。
[李近朱]:另外,新中國時期在中國10周年的時候,也就是1959年我們發行了五組郵票,為了十年大慶。當中的第五組我們用了一幅油畫,這幅油畫現在陳列在國家博物館,著名畫家董希文先生畫的《開國大典》這幅著名的油畫,這幅油畫被移植到了我們郵票上,而且採用的是紫紅色的單色,沒有用彩色,用中國的傳統工藝雕刻版印刷,非常精美的一套郵票。毛澤東看到了這個開國大典油畫以后說了六個字,是大國、是中國,這個油畫應該說反映了我們人民政權泱泱大國的氣象。這個油畫也上了郵票,這個郵票價值也很高。有意思的是什麼呢?在1959年10月1號我們進行了十年大慶,上午游行,晚上在天安門廣場進行聚會,在天安門城樓上,毛澤東也在那,我們革命后代的孩子們也在那兒,當時我們前國家主席楊尚昆的兒子叫做楊紹明,現在他是我國著名的攝影家,他喜歡郵票,他買了一大批郵票,他就拿上天安門了,白天買的,晚上到天安門,就跟毛主席說,主席啊,你給我在上面簽個字。毛主席拿郵票端詳了半天,說不把郵票毀了嗎,楊紹明說我就要您簽的這個字,毛主席非常高興,拿著筆非常瀟洒的三個大字—毛澤東,題寫1959年10月1日。毛澤東像郵票以及毛澤東留下的墨跡成為集郵界中的一段佳話,同時也是非常珍貴的一份文物。這本書上我們可以看到毛澤東寫的,這是24張郵票,上面寫著毛澤東三個字,1959年10月1日,非常珍貴的留存。這個已經不是集郵品了,應該是革命文物了。
[李近朱]:咱們說了解放區的,說了新中國。現在說說國外的,2013年至今年正好是毛澤東誕辰120周年,全世界各國從年初開始,到今年12月,不斷地發行郵票,發行的相當多。但是其中非洲有一個跟我們非常友好的國家叫尼日爾發行的一張郵票,是非常特殊的,他郵票發行的時候咱們的書已經印好了,但是我把這個郵票帶過來了。這個郵票有幾個特點,第一個特點,它採取的是中國畫家的油畫,這是劉春華先生畫的,叫做《毛澤東去安源》。第二個特點,我們這個郵票很大,應該說這個貼信封上沒法用,實際上這是一個藝術收藏品,非常大,而且感覺很大氣。第三個特征,這個郵票不是紙印的,這是樹皮,什麼樹皮呢?樺樹皮。大家知道用樹皮印這樣的郵票成功率是不高的,很多會印作廢的,所以它的印量隻有5000枚。我感覺世界各國人民對毛主席的崇敬,千方百計用各式各樣的方式方法來紀念毛澤東,以至拿起來很有生態的,又代表茁壯生生不息的樹木美麗的皮作為郵票的紙來印。應該說這是一個很珍貴的,也是非常特殊的紀念品,反映了世界各國人民對毛澤東的熱愛。
[主持人]:我剛才看到李老師展示的這些相關的郵票,真的非常珍貴,我們也難得一見。今天聽了三位老師的介紹使我們對於集郵,整個郵票的歷史也有一個非常清晰的認識,同時也對毛主席有了更加感性,也更加嶄新的認識。我再次感謝三位老師的到來。同時我們也感謝網友的提問和支持。我們下期節目再見,謝謝!
![]() |
相關專題 |
· 紅色訪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