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走近毛澤東

2013年12月23日08:35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走近毛澤東

  毛澤東改變中國歷史

  毛澤東的一生,成敗得失都有。問題是,我們要站在什麼樣的立場,來認識和評價毛澤東﹔要採取什麼樣的標准、建立一個什麼樣的認識平台,來看待毛澤東。

  中國人常說兩句話,“不以得失論英雄”“不以成敗論英雄”。我認為,恰恰是這兩句話,給了我們三個評價體系和認識標准。

  第一個,就是“以得失論英雄”。這裡的得失,有很多種,我們姑且把它理解為“評價主體個人的得失”,也就是指我們評價者從自身的得失、切身的感受、個人的好惡去進行評價。不以得失論英雄,也可以理解為不以我們本人的、自身的得失來論英雄。

  說是不以得失論英雄,但又有多少人不是以自己的得失、從切身的經歷和感受去評價別人呢?

  比如說中國的老百姓,他們為什麼感念毛澤東?還不就是因為毛澤東創建了新中國,讓他們翻了身,當家做主人,政治上有了話語權,經濟地位有了改變。這種朴素的感情使他們永遠緬懷毛澤東。

  從個人的得失、個人的情感來認識和評價毛澤東,這個東西錯不錯?我個人覺得不錯。因為一個人如果完全超出自己的感情來評價,第一不真實,第二很難做到。

  但是如果僅僅從個人得失、從自身的情感來認識和評價毛澤東,全面不全面?肯定不全面。因為這樣的認識畢竟是個體的、感性的,很容易碎片化,很容易偏頗,很容易出現判斷上的失誤。所以時至今日仍會出現有的罵毛澤東、有的贊毛澤東這樣兩種截然相反的情況。

  第二個評價標准,就是“以成敗論英雄”。這裡的成敗,與個人得失相比,更多的是強調客體的成敗,或者說我們評價對象所領導的事業的成敗。成敗是事實,這是一種客觀的評價,一種價值的判斷。這種基於事實的評價,相比起前面的“以得失論英雄”,要客觀得多。

  評價一個領袖,一個事業的帶頭人,我們當然要以成敗論英雄。毛澤東的一生,成敗得失都有,如果來進行一下客觀的評價,大概不外乎這樣幾個方面:

  首先,他是一個改變了中國歷史的偉人。這種改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他參與創立了中國共產黨,為這個黨的建設作出了獨創性的貢獻。在農民佔人口80%以上的國家建設無產階級政黨,建設“兩個先鋒隊”,這個不容易。為此,他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從思想、組織、作風等方面加強黨的建設,開創黨的建設偉大工程。新中國成立后他又提出執政黨建設的問題,提出反腐倡廉的問題。

  第二,他創建了人民軍隊,提出了黨指揮槍的原則,要求支部建在連上,主張打人民戰爭,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的戰略戰術。新中國成立后他又提出建設強大的國防軍和鞏固的國防。他是一位舉世公認的軍事家。

  第三,他通過對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探索,找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領導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開創了新中國三大基本政治制度,為后來的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了歷史的基石。

  第四,他確立了新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

  這裡有三件事值得一提。一是抗美援朝。這場戰爭打掉了斯大林的懷疑,打出了中國人的志氣,讓全世界都知道中國人不可小視。有人說如果沒有抗美援朝就可以解放台灣,這只是一種假設。實際上,美軍第七艦隊是朝鮮戰爭爆發后就立即開進台灣海峽的,而不是中國宣布抗美援朝以后才開進去的。

  二是兩彈一星。如果當初沒有下決心搞,今天我們還搞得起來嗎?人家還會讓你搞嗎?

  三是建立起相對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體系是什麼意思?就是自己能夠循環,什麼都能夠制造,有螺絲釘,也有機床,經濟命脈掌握在自己手裡,不需要依靠別人過日子,不用看人家的眼色行事。當然,這種獨立是無奈的,也是不完善、不全面的。

  其次,他是影響中國文化的大家。

  第一,我們知道,他是一個詩人。毛澤東的詩詞也充滿了虎氣和猴氣。如早年的《詠蛙》詩:“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虫兒敢出聲?”

  離開韶山沖的時候,他改寫的詩詞:“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到了長沙,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於是又寫詩:“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結論是:“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裡”。

  到陝北,是“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新中國成立以后,則是“換了人間”!

  這些還不是虎氣?

  當然猴氣的東西也有很多,“不是春光,勝似春光,戰地黃花分外香”。這些陰柔之美、婉約之聲,在毛澤東詩詞裡面,俯拾皆是。

  第二,他是一個書法家。毛澤東的書法脫胎於懷素的狂草,自成一家。我不懂書法,但知道一個事實,就是當今中國越有文化的地方,毛澤東的題字就越多。比如大學的校名,比如報紙雜志的報頭、刊名,等等,不勝枚舉。

  第三,當然,我們更知道,他是一個思想家。據粗略統計,已經公開出版的毛澤東著作,加起來有2000多萬字。一個人一生給后世留下2000多萬字的作品,這能不能算一個思想家?

  第四,是他留下的毛澤東精神。特別是在權勢權威面前不屈服、不低頭、不認輸的精神,在當今的國際國內大環境裡,尤其值得提倡。

  我們中國人評價一個人,喜歡講文治武功、文韜武略。文治,他有﹔武功,他也有。從這樣一些事實來看,我們可以說,毛澤東是一個當之無愧的領袖,一個當之無愧的英雄。

  當然,要用這樣一個標准來評價毛澤東,還有一些東西不能回避,那就是他也犯過一些錯誤。

  大到歷史性的錯誤,如發動“文化大革命”﹔

  中到決策性的錯誤,如發動“大躍進”運動﹔

  小到個人作風方面的錯誤,如晚年一度接受個人崇拜,聽不進不同意見,犯了主觀唯意志論的錯誤,等等。

  第三個評價體系,就是“不以得失論英雄、不以成敗論英雄”。這就是要跳出當下、縱觀歷史,或者說要站在歷史的高度和時代的前沿去進行評價。從這個高度,可以獲得更加廣闊的視野,而不是拘泥於一時一事的得失與成敗。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