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血洒上海灘的前輩戰友———李白烈士

(北京)蘇採青

2014年01月14日09:3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史文匯》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李白

李白烈士是我黨我軍中長期戰斗在無線電通訊工作崗位上的最優秀的代表﹔他也是我黨隱蔽戰線的英雄、對敵斗爭的勇士。他就是著名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中主人公李俠的原型人物。

1948 年12 月29 日晚至30日凌晨,李白在上海用地下電台向當時黨中央所在地西柏坡通報時遭到敵特的包圍逮捕,押到敵警備司令部連續受刑訊逼供30 多小時,前后用刑30 多種,他以超人的鋼鐵意志,始終堅貞不屈。

1949 年4 月,李白被秘密轉押至國民黨南市警察局蓬萊路看守所。他通過一位出獄難友發信給妻子,約好讓妻子到看守所后面一家老百姓的陽台上與之隔窗相見。當時,他的雙腿已被老虎凳壓斷,不能站立,隻能靠難友的托扶爬到窗口見妻兒一面。他對妻子說:“事已此,個人安危不必太重視。天快亮了,我無論生死,總是覺得愉快和欣慰的。”

這天深夜,萬惡的敵特頭子毛森,根據蔣介石口授的指令“堅不吐實,處以極刑”,將李白押到浦東戚家廟秘密殺害。李白時年39 歲,入黨24 年。與李白同時血洒上海灘的還有另外的11 位烈士。他們都犧牲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1949 年5 月7 日。20 天后,即5 月27日,上海宣告解放。

他是對敵斗爭的勇士隱蔽戰線的英雄李白烈士在1937 年被派往上海前雖然隻有20 多歲,卻已是一名湘籍老紅軍。

他原名李華初(曾用多個化名)。1910 年5 月出生於湖南省瀏陽縣張家坊板溪村的一戶貧農家庭。9 歲上小學。學校老師深受五四運動革命思潮影響,常用《新青年》《湘江評論》所載文章教育學生,使李白從小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

受家貧交不起學費影響,他13 歲便綴學外出務工,到一個染坊當學徒。這種經歷讓他體會到社會的不公。所以,大革命時期,在火熱的農民運動高潮的帶動下,15 歲的李白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於1927 年參加了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界收秋起義。

1930 年,李白正式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任宣傳員,1931 年到黨中央開辦的第二期無線電訓練班學習。從此,他與我黨我軍的無線電通訊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畢業后就任紅五軍團第十三軍無線電隊政委。由於他的言傳身教,這支由國民黨起義軍隊改編而成的隊伍,一掃舊軍隊的壞習氣,成了一支屢建戰功的技術勁旅,在第四次反“圍剿”戰斗中,受到總部的嘉獎。

1934 年10 月,李白踏上了長征之路。他在擔任紅五軍團無線電隊政委的工作中,要求紅軍報務員個個要將“電台重於生命”。這正是他終生矢志不移的“座右銘”。他是一個說到做到的真英雄。

1937 年全國抗戰開始后,我黨一方面大力開展敵后抗日戰爭﹔一面加強了對敵佔區的隱蔽戰線的斗爭。在八·一三日軍攻佔上海后,1937 年10 月,黨中央社會部派李白赴滬潛伏,負責建立上海地下黨組織與黨中央聯系的空中通道。這對一個一直生活在農村環境中的黨員,該是一個何等困難的任務啊!為了電台的安全,黨派女工裘慧英以“妻子”名義協助他工作(一年后,經組織批准,他們結為夫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思瑤、趙晶)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