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志願軍在朝鮮搶建鐵路始末

(遼寧)郭方成

2014年01月14日10:0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第二期工程勝利完工

1953 年4 月5 日,新建鐵路第一期工程3個月的施工如期結束,龜城至價川段、價川至殷山段正式通車。這段時間裡積累的施工經驗為鐵道兵上好了第一課,到第二期工程時,修建工作就主動多了。

停戰后,“新指”指揮繼續修建八院面至德川段(第二期工程),德八鐵路全長86.7 公裡,雖比殷龜鐵路線短,但任務更加艱巨復雜。全線路基土石方共455.5 萬方,隧道27 座,大小橋梁37 座,涵洞269 座,場站12 處。二期工程分配給第十一師的任務是從球場到德川段,中間蘇民裡的一段隻10 公裡長,但地形復雜,都是大山,需大填大挖,打隧道、架高橋,施工難度大,技術要求高。一個大填方土高31米,底寬120米。金日成視察工地時,站在大填方的路基頂上,用中文對施工部隊說:“中國有萬裡長城,志願軍同志可又是幫朝鮮修萬裡長城了。”部隊戰士聽了很高興,很自豪。

八院面至德川段是彭德懷根據金日成的要求,加長修的一段東西聯絡線,目的是使東西海岸與縱向鐵路都聯系起來,不但戰爭需要,對朝鮮經濟恢復和發展生產也有重大意義。此時,朝鮮停戰談判,美國被迫簽字,我軍空軍也已參戰,我們有了制空權,所以施工中的防空形勢好轉多了。5 月下旬,重點工程開工,6 月初施工全面展開。當時機械不足,路基上石方工程全靠人工打钎爆破。這種小爆破法費力大、效率低、進度慢。為了解決這個難題,郭維城親臨現場參與研究,啟發大家動腦筋、想辦法。指戰員們倍受鼓舞,他們不斷改進施工方法,在石方密集地區採取大爆破法,節省了大量勞動力,縮短了工期。

隨著天氣轉暖,雨水漸多,橋涵挖基困難,曾幾度因水位上漲而停止施工。因此,戰勝水害成為橋涵施工的突出問題。郭維城抓住這一環節,號召大家邊學邊干,並組織短期的專門培訓班,培養技術骨干。此外,部隊分晝夜兩班冒雨突擊施工。採取這些措施后,指戰員們終於克服了工程難度大、技術力量不足、水害等困難,到9月底,橋涵工程基本完成。德八線施工的主要特點是機械施工。郭維城採納技術人員的建議,使用挖土機、卷揚機聯合操作,克服了坡度大、人力無法完成運輸的困難,保証了施工。施工初期,由於任務緊,提不出材料預算,管理預算和負責採購的干部十分缺乏。郭維城本著局機關能簡則簡、基層部門盡量健全的原則,調整材料供應機構,加強材料干部的配備,從而迅速扭轉了材料供應的混亂局面,滿足了工程需要。

1953 年10 月,橋涵工程基本完成。郭維城將主要兵力轉入線路土石方工程。由於兵力增加,部隊在施工中也摸索出了一些經驗,停戰后的和平環境為全面展開施工和發揮機械效率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1954 年4 月11 日,金日成來到重點工程杜日嶺隧道和30.8 米高填方工程工地視察,並和戰士們親切談話,給全體指戰員以極大的鼓舞。金日成緊緊地握著郭維城的手說:感謝你們。你們不僅為反登陸戰役的准備做出了突出貢獻,也為朝鮮今后的和平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朝鮮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你們。

郭維城率領新建部隊經過一年的艱苦努力,1954 年4 月25 日,德八鐵路全線完工。5月3 日舉行了通車典禮。

鐵道兵部隊載譽回國

1953 年11 月5 日,根據中央軍委決定,撤銷新建鐵路指揮局,以“新指”為基礎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指揮所”,任命郭維城為司令員,韓光為政治委員,負責繼續指揮留朝執行新建和復舊工程任務的志願軍各鐵道兵部隊。1955 年春天,金達萊花盛開之際,朝鮮人民載歌載舞歡送中國人民志願軍回國﹔郭維城率領圓滿完成任務的鐵道兵部隊載譽回國。回國后,按照中央的命令,鐵道兵團的四個師和新建指揮局的六個師組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又投身於祖國鐵路建設的偉大事業。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思瑤、趙晶)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