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重慶上空的首次空戰

唐學鋒

2014年01月21日10:5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新華日報》的警示

“1•15”空戰並沒有引起當時居住在重慶的人們重視。唯有中國共產黨敏銳地認識到它即將給重慶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次日,《新華日報》發表題為《加強防空運動,反對敵機濫施轟炸》的社論,指出:“敵人佔領廣州武漢以后,因為沒有能屈服我們,致使其內外矛盾日益嚴重,困難日漸增加,特別是欲繼續進攻而兵力不夠分配。所以敵機最近又不斷轟炸我后方都市,妄想藉此來減弱我抗戰力量,發泄它殘暴獸行。同時,由於敵人的空軍根據地已從江南移到了華中,因此,我后方各省更直接的隨時遭受敵機的威脅”。“川省與鄂西相接,為西部各省與武漢(敵空軍的華中根據地)距離最近的一個省份,而重慶且為我國臨時首都,為目前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點,則所受空襲的威脅,將較其他城市為重大無疑。繼萬縣慘炸(指日機1939年1月14日對萬縣的轟炸——編者注)之后,昨日竟有敵機二十七架來渝狂炸,死傷平民數百人,結果敵機被我擊落一架,可見重慶今日地位的重要,空襲危險的加深。因而,對於如何迅速加強防空設備,加緊疏散人口、資料,預防不必要的犧牲,盡量保存抗戰的人力、物資,這是目前迫切的任務。”

為此,《新華日報》還提出了三點建議:

一、全民運動,加強和擴大空軍的力量,“將使中華民族的神鷹散布在全國的領空內,不讓東島烏鴉在我領空上作不詳之哀聲”。

二、必須在實際上採取各種有效方法,迅速加強防空設施的建設。“利用天然形勢,開鑿多數的小型避難室,既不多費材料,且天然泥石之防御力反比鬆土木材所建為堅固,為市民安全著想,這也是救急方法之一種”。

三、疏散人口和物資。“當次空襲頻傳之時,應盡量設法將大批資材工廠疏散,以便保存抗戰的物力,不因日寇的轟炸而損失”。

此外,要加強防空防毒知識的普及,整頓救護消防,訓練防護人員。“希望防空當局與全市市民群策群力,為增強空防與充實抗戰而奮斗”。

事后証明,中國共產黨的這些認識和建議都是十分有遠見和正確的。可惜,當時執政的國民政府並沒有重視和接納這些意見,在隨后的“五三”、“五四”大轟炸中,讓重慶市民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

(作者系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特約研究員。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思瑤、趙晶)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