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學鋒
襲渝敵機常經線路圖(重慶防空司令部情報▲飛往重慶的九六轟炸機群所1941年12月制)
飛往重慶的九六轟炸機群
1938-1943年,日本空軍對重慶實施了長達5年的大轟炸。經過中外學者數年來的共同努力,我們現在已基本弄清和掌握了日本空軍在大轟炸期間對重慶人民所犯下的罪行,以及給市民和財產造成的損失。但由於資料的缺乏,除少數學者外,人們對重慶上空發生的中日空戰知之甚少。事實上,當年中國空軍(包括蘇聯空軍志願飛行隊)對日軍的轟炸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抵抗,在重慶上空與日本空軍展開了數十次空戰。那麼,重慶地區爆發的第一次中日空戰情況是怎樣的呢?
重慶空戰的區域范圍
重慶空戰有“狹義”和“廣義”兩個概念。
所謂“狹義”的重慶空戰,是指抗戰期間,中日雙方圍繞當時重慶市轄區范圍內上空爆發的空戰。但這種研究有相當大的局限性,因為:第一,針對敵機來襲,中國空軍可能會採取主動出擊攔截敵機的軍事行動,而每一次敵機來襲的路線不一定相同,這就使每一次保衛重慶的空戰具體發生空域不一樣,並且遠遠超出原重慶所屬轄區范圍﹔其次,在空戰過程中,雙方飛機發生空中格斗,相互追逐,常常會偏離原主戰區域﹔第三,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中國空軍也會等待敵機燃油消耗將盡,准備返航時,發起追擊作戰,從而使空戰的區域超出原重慶所屬轄區范圍﹔第四,中國空軍防御重慶的最主要機場之一梁山(現梁平)機場不在重慶轄區范圍,也不在重慶防空司令部設置的重慶防空監視區內,但屬當時防御重慶的空軍第一路司令部管轄,其所在地發生的全部空戰,均與保衛重慶領空有關。可以說,梁山機場是抗戰時期保衛重慶領空最重要的中國空軍基地之一,也是重慶抗擊空襲敵機最前沿的陣地,是“重慶空戰”研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因此,我們必須對“廣義”的重慶空戰進行研究,並科學地界定其研究的范圍。
當時,日本的空軍並沒有獨立,而分屬陸軍和海軍。參與重慶大轟炸的日本陸軍航空部隊主要駐守山西運城,其空襲重慶的空中路線為:運城-安康-巫溪-開縣-萬縣-忠縣-豐都-涪陵-長壽-重慶。參與重慶大轟炸的日本海軍航空部隊主要駐守武漢周邊機場和宜昌,其襲渝空中路線分北、中、南三線。北線:漢口-潛江-沙市-當陽-宜昌-秭歸-巴東-巫山-奉節-萬縣-忠縣-豐都-涪陵-長壽-重慶﹔中線:漢口-潛江-沙市-宜都-長陽-野三關-高店子-恩施-利川-忠路-石柱-重慶﹔南線:漢口-公安-澧縣-石門-桑植-龍山-來鳳-黔江-彭水-南川-重慶。
中國空軍由於處於劣勢,並沒有在敵機襲渝的全航段與之空戰。一旦敵機進入四川領空,中國空軍便升空應戰。在敵機襲渝的四條線路所在的城市上空,幾乎都發生過空戰。這四條線路上的巫山、奉節、萬縣、忠縣、豐都、涪陵、長壽、石柱、黔江、彭水、南川等,雖然在抗戰時期屬於四川管轄,但都劃入當時中國空軍第一路的戰區范圍,都與保衛重慶領空有關。因此,“廣義”的重慶空戰區域范圍應包括上述地區。即“廣義”的重慶空戰區域范圍,是指包括重慶市、中國空軍防御重慶的主要基地所在地,以及敵機侵渝必經航線所在地區。
推薦閱讀:
![]()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