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也揚
■抗戰結束后,國民黨違背人民意願發動內戰,結果敗退台灣
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抗戰結束后,中國社會人心的最大願景是和平建國,可以說這也是國共兩黨面臨的順應民意的共同目標。起初,蔣介石同意開政協會議,也支持國方代表與共產黨等其他政治力量協商制憲。可是,國民黨內“打天下坐天下”的思想根深蒂固。既然不願與他人分坐天下,那就必須用武力來剪滅異己,國民黨內主戰派十分猖獗。其實,“打天下坐天下”思想也是蔣氏自己加以販賣的。1944年他發表《中國之命運》一書,批了共產主義,又批自由主義,反復強調的隻有一條:沒有國民黨就沒有中國。蔣介石這種為國民黨一黨專政制造理論根據的說辭,引起國內各界的普遍不滿和批評。
與國民黨比起來,中共提出的新民主主義綱領,准確把握了當時中國的社會人心,並且滿足了人民大眾的所欲所求。新民主主義的主張是:在政治上,廢止國民黨一黨專政,建立民主的聯合政府﹔在經濟上,發展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真正實現耕者有其田﹔在文化上,建設為民主政治和民族資本主義新經濟服務的新文化。進而,中共把“需要資本主義的廣大發展,又以反專制主義為第一”(毛澤東語)作為自己的斗爭方針,在國內外輿論界佔得了十分有利的位置。
與中共比起來,國民黨對社會民意的判斷與把握發生了錯誤,從而發動了內戰。內戰爆發后不久,“反內戰、反飢餓、反迫害”的學生運動席卷各地,“讓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之歌響徹全國,國民黨最終完全失掉了民心,也失掉了在大陸的政權,退守台灣。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國共兩黨一定能夠為共圓中國夢做出更大貢獻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中共成為執政黨。站在中華民族利益的高度,中共領導人希望國共能夠進行第三次合作。1956年1月25日,毛澤東在第六次最高國務會議上宣布:“國共已經合作了兩次,我們還准備進行第三次合作”。接著,曾經通過章士釗、曹聚仁等人與國民黨方面接觸,商談合作的事。1979年,鄧小平說:“現在可以提第三次國共合作。”1983年他再次提出:“我們建議舉行兩黨平等會談,實行第三次合作”。但是在一段時間裡,國民黨領導人蔣經國卻堅持與共產黨“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
進入1980年代,改革開放使大陸億萬民眾迅速脫貧致富,社會政治邁向民主與法制的軌道。這給奉行“一個中國”原則、反對“台獨”的國民黨領導人蔣經國以促進。1987年11月,台灣當局終於開放了島內部分居民赴大陸探親。1995年1月,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發表了《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斗》的重要講話,對發展兩岸關系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2005年春天,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與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穿越近60載政治風雨,終於實現了歷史性會晤,並建立起兩黨的交流平台。2008年,馬英九成為台灣地區領導人后,兩岸關系大步邁進。“三通”的實現,使雙方人員往來年突破700萬人次。《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署和施行,促進了兩岸經濟一體化。
2013年2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時強調:希望台灣同大陸一道發展,兩岸同胞共同來圓中國夢。今年2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會見了連戰,他強調:希望兩岸雙方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順勢而為,齊心協力,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取得更多成果,造福兩岸民眾,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他說:“歷史不能選擇,但現在可以把握,未來可以開創”,相信“兩岸中國人有智慧找出解決問題的鑰匙來”。可以預期,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國共兩黨一定能夠為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更大貢獻。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