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也揚
1937年第二次國共合作形成后延安大禮堂上懸挂的國共兩黨黨旗。
近年來,隨著海峽兩岸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之間交流平台的建立,“國共合作”的話題受到了人們的關注。今年恰逢第一次國共合作90周年,筆者由此談談有關歷史上國共合作的一些情況。
■第一次國共合作:打倒列強,除軍閥,實現國家統一
20世紀初,中華民族災難深重。在近代中國歷史上,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都是以救國救民為己任而誕生的革命政黨。1920年代,中國社會面臨軍閥混戰的局面,以孫中山為首的國民黨人,欲從廣東北伐,實現國家統一,卻陷入了內部分裂、組織渙散的狀態。當時,蘇聯基於其地緣政治利益,願意支援中國革命。1922年8月,孫中山在上海與共產國際代表馬林會晤,馬林建議讓革命意志堅定的中共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幫助工作。孫中山接受了這一建議,不久派出蔣介石及共產黨人張太雷等赴蘇聯考察學習。
起初,中共中央不以馬林的建議為然,認為與國民黨還是通過“黨外合作”,關系比較好處理,后來經過爭論,才同意黨員以個人資格加入國民黨的“黨內合作”方案。因為中共那時隸屬於共產國際,是它的一個支部。1923年1月,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作出的《關於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的關系問題的決議》認為,共產黨與國民黨合作是必要的。這就等於批准了“國共合作”。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以俄為師,進行改組工作。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中共全體黨員加入了國民黨。在國民黨“一大”上,中國共產黨中有十人被選入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一大”后,國民黨在全國開展組黨和設立黨部的工作,中共於此出力甚多,這樣不到三年,國民黨黨員就發展到號稱百萬的規模。國共合作的另一項重要工作,是在蘇聯幫助下成立黃埔軍官學校,創建黨軍。黃埔學生軍取得了東征勝利,鞏固了廣東根據地。期間,中共還發揮其善於做民眾和宣傳工作的優勢,接連發動五卅運動、省港工人大罷工及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很快形成了“打倒列強,除軍閥”的國民革命高潮,使北伐順利出師,節節勝利。
但是,第一次國共合作雖使國民革命大發展,卻在國民黨內部任誰都看得明白“最能奮斗的是共產青年”,於是“以兩黨黨員混合革命,小黨勝於大黨為憂”(蔣介石語)的防范、排斥之心日增。特別是孫中山逝世后,一些“聯共”政策的反對派陸續抬頭。鑒於國共關系錯綜復雜,中共黨員紛紛要求改變“黨內合作”方式,卻被蘇聯顧問鮑羅廷壓下。鮑認為,中共要以大局為重,忍耐求和,等北伐取得徹底勝利,再來檢討、解決國共合作的方式問題。進入1927年以后,隨著北伐軍攻佔長江流域,國民黨分裂成以蔣介石為首的南京政府和以汪精衛為首的武漢政府,中共受到寧漢雙方的忌恨與猜疑,形勢愈加險惡。4月12日,蔣介石發動清黨,大肆捕殺共產黨員。7月15日,汪精衛決定“分共”,寧漢開始反共合流。國共合作徹底破裂。
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的原因可以列出多端,如共產國際不諳中國國情的錯誤指揮,套用別國經驗搞“黨內合作”﹔不適時地要求中共開展土地革命,人為制造了兩黨之間的不少矛盾﹔中共政治經驗不足,工農運動出現“過火”,導致北伐陣營內部的不滿﹔蔣介石搬來“革命是非專政不行的,一定要一個主義,一個黨來專政”的主張,不允許黨內有黨等等。然而更加根本的是當時人們無法跳出傳統中國“打天下坐天下”的政治規則。后來,毛澤東總結說,中國人民沒有任何的政治上的自由權利。離開了武裝斗爭,就沒有共產黨的地位。這是拿血換來的經驗。
■沒有第二次國共合作,就不可能有1945年抗日戰爭的勝利
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變,侵佔中國東北。1935年8月,中共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呼吁國內各黨派停止內戰,一致抗日。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發生,中共派周恩來等赴西安,促使事件和平解決,並向蔣介石提出聯共抗日等項條件。次年2月,中共中央又致電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提出五項要求,主張停止內戰,一致對外。嗣后,國共雙方就合作問題進行了近半年的談判。由於國民黨方面堅持取消共產黨組織上的獨立性,取消紅軍及根據地等主張,雙方難以談攏。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7月15日,中共將《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送交蔣介石。《宣言》提出發動全民族抗戰、實行民主政治和改善人民生活等三項基本要求,重申“三民主義為中國今日之必須,本黨願為其徹底的實現而奮斗”等四項保証。17日,蔣介石發表了准備抗戰的談話,當天中共代表周恩來等在廬山與蔣介石繼續談判。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揚言三個月“滅亡中國”。8月14日,國民政府發表《自衛抗戰聲明書》。與此同時,中共代表周恩來、朱德、葉劍英同蔣介石等就發表中共宣言和改編紅軍問題,在南京舉行談判。國民黨方面終於同意將在陝北的中共軍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命令,紅軍正式改編為八路軍,開赴華北抗日前線﹔10月間,又將在南方十三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開赴華中抗日前線。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了《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23日,蔣介石發表談話,實際上承認了共產黨的合法地位。至此,國共開始了第二次合作。
在抗日戰爭中,按照國共商定的對日作戰戰略分工,中共以其善打游擊戰、運動戰的所長,深入淪陷區,開辟敵后戰場﹔國民黨則在正面戰場迎擊日軍進攻。期間,兩黨之間雖有摩擦,甚至發生過陰謀消滅新四軍的“皖南事變”,但在日本侵華的民族大敵面前,國共都浴血抗戰,英勇犧牲,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可以說,沒有第二次國共合作,就不可能有1945年抗日戰爭的勝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