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錕
鄧小平親自起草的1978年12月13日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式上的講話提綱
關鍵環節:中央工作會議改變原定議題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按照慣例,先召開中央工作會議。這次“規模很大,規格很高”的中央工作會議,於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在北京召開,歷時36天。參加會議的有各省市自治區和各大軍區的主要負責人,中央黨、政、軍各部門和群眾團體的主要負責人,共212人,分6個組進行討論。由於當時的指導思想還沒有發生根本改變,此次會議原來隻安排了三項議程:
一、討論《關於加快農業發展速度的決定》和《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試行草案)》兩個文件﹔
二、商定1979、1980年兩年國民經濟計劃的安排﹔三、討論李先念在國務院務虛會上的講話。按照這個議程,這次會議主要是討論經濟工作,並不涉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的根本問題。如果按照這個思路開會,十一屆三中全會就不可能發生重大轉折。
關鍵時刻,鄧小平再一次發揮了關鍵的作用。他提出應該在討論經濟工作之前,首先討論一下全黨工作重點轉移的問題,這一建議得到了中央政治局大多數常委的支持。於是,11月10日華國鋒在中央工作會議開幕會上宣布三項議程之后,接著代表政治局宣布:“在討論上面這些議題之前,先討論一個問題,這就是在新時期總任務總路線指引下,從明年一月起把全黨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這是一個關系全局的問題,是我們這次會議的中心思想”。這個問題的提出,引出了一系列與之相關的問題,實際上根本改變了會議原定的主題。
代表們圍繞工作重點轉移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迅速突破了原定議題。產生最大影響的是11月12日陳雲在東北組的發言,他提出對揭批“四人幫”運動中遺留的那些影響大或者涉及面很廣的問題是需要由中央考慮和做出決定的,他舉出六大問題,都涉及到重新評定“文革”中、“文革”前的重大政治事件和某些重大歷史問題。這篇發言實際上是要糾正“左”傾錯誤,因而當即得到了與會同志的熱烈響應,會議氣氛為之一振。聶榮臻在東北組,康克清在華北組,宋任窮、蕭華在西北組,以及許多與會同志,都就陳雲提出的這些問題發表意見,並補充提出其他一些必須由中央考慮做出平反決定的重大案件。從這天起,大家敞開思想,講心裡話,講實在話,提出了盡快停止“以階級斗爭為綱”,全面進行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發揚民主,健全法制,健全黨內民主生活,實行改革開放等一系列重大建議。會議開得空前熱烈,生動活潑。中央工作會議開幕之時,鄧小平並不在國內。11月5日,他開始訪問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這是我國領導人第一次訪問這3個國家,為我國爭取良好的周邊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陳雲在東北組發出六發“響炮”的同時,鄧小平正在新加坡與李光耀總理會談。鄧小平是11月14日晚上回到北京的。一回到北京,他就馬上成為了會內會外的主角。
1 1月2 5日下午,鄧小平和華國鋒、葉劍英、李先念、汪東興聽取中共北京市委負責人林乎加、賈庭三和共青團中央負責人韓英、胡啟立的匯報。鄧小平指出:“現在,有的人提出一些歷史問題,有些歷史問題要解決,不解決就會使很多人背包袱,不能輕裝前進。有些歷史問題,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不能勉強去解決。有些事件我們這一代人解決不了的,讓下一代人去解決,時間越遠越看得清楚。”“現在報上討論真理標准問題,討論得很好,思想很活潑,不能說那些文章是對著毛主席的,那樣人家就不好講話了。但講問題,要注意恰如其分,要注意后果。邁過一步,真理就變成謬誤了。”他還談到:“現在中央的路線,就是安定團結,穩定局勢,搞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上也十分注意我們國內局勢是不是能夠保持穩定。引進新技術,利用外資,你穩定了,人家才敢和你打交道。安定團結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必要政治條件,不能破壞安定團結的局面。這是中央的戰略部署,這是大局。我們處理任何問題,都要從大局著眼, 小局服從大局,小道理服從大道理。不搞什麼新運動,不要提中央沒有提的什麼運動。要引導群眾向前看。平反工作,中央和各地都在抓緊處理,都是有領導、有步驟地進行的。林彪、‘四人幫’破壞造成的一些遺留問題,都可以逐步解決。解決這些問題是為了創造一個安定團結的穩定局勢,把各種積極因素調動起來。”
鄧小平在與外賓的多次談話中切中時政,提出很多重要觀點,釋放出明確的信號,在告知世界的同時,也通過各種渠道對國內政治產生影響。
11月26日上午10時,在人民大會堂南門接待廳,鄧小平會見了佐佐木良作率領的日本民社黨第二次訪華團,在一個半小時的談話中,鄧小平談到:“有錯必糾是毛主席歷來提倡的。對天安門事件處理錯了,當然應該糾正。如果還有別的事情過去處理不正確,也應該實事求是地加以糾正。勇於糾正錯誤,這是有信心的表現。”“當然,解決這樣復雜的問題總要有一個過程,現在時機成熟了。有人有一個錯覺,以為重新評價天安門事件又要亂,其實不會,人民是可以信任的。過去‘四人幫’不讓發表不同意見,結果激起了1976年清明節人民的義憤。天安門事件確實沒有任何組織,完全是群眾自發的啊!反映了人民的覺悟水平、政治水平。”“群眾是最希望安定團結的局面。現在不但中央的領導,地方的領導也一樣,都一心一意要搞四個現代化。搞四個現代化沒有安定團結的局面是不行的。”“我們處理這些問題就是要把過去的問題了結一下,使全國人民向前看。所有錯案、冤案,人民和干部不滿意的事,一起解決。了結了這些問題,大家心情就舒暢了,一心一意向前看,搞四個現代化。對這個問題,可以說我們全黨是百分之百的一致。”
日本時事社當天以題為《沒有必要就天安門事件作出新的決定——鄧小平副主席談話要點》,將鄧小平的談話總結為19點。電文從北京傳達東京,日本共同社於26日晚對此進行了報道,美聯社、法新社、合眾社、路透社——西方四大通訊社先后於當天北京時間19點以后據共同社消息作了轉播。
27日晚7時到11時半,鄧小平和華國鋒、葉劍英、李先念、汪東興聽取中共中央工作會議各召集人彭沖、王恩茂、秦基偉、段君毅、汪鋒、安平生的匯報。在這次匯報中,大家提出鄧小平26日同佐佐木良作談話的19條可否向干部傳達,並根據談話精神向群眾做工作,鄧小平表態:“那個談話的概括基本正確。”華國鋒表示:“小平同志和日本民社黨佐佐木良作那個談話
可以傳達。”於是,常委聽匯報會上的講話迅速傳達到各分組,鄧小平同佐佐木良作的談話要點,中央工作會議秘書組也在28日印發給會議出席者。這樣,鄧小平外事談話的精神迅速在會內發揮作用。
就這樣,在中央工作會議期間,鄧小平的一系列講話和外事談話,將一系列鮮明觀點、明確信號和清晰思路表達出來,在歷史轉折的進程中發揮了關鍵的引導作用。這次會議在鄧小平、陳雲等人的積極推動下,在與會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果斷地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了堅決把全黨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重大決定,並圍繞這個問題,審查和解決了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一批重大問題和一些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決定發揚民主,加強法制,健全黨規黨法,嚴肅黨紀,實行改革開放,為三中全會的召開作好了准備,使三中全會開成了一次具有偉大轉折意義的重要會議。
![]() | ![]()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