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
黨史頻道
“朱毛會師”背后鮮為人知的故事
巍巍井岡山像一顆璀璨明珠在中華大地上熠熠生輝,毛澤東、朱德堅持以武裝斗爭形式創建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開創了中國革命新紀元。
蔣介石欲一舉聚殲朱毛紅軍
蔣介石把湘江當成絞索,調集三十萬重兵布下天羅地網——鐵三角口袋陣,欲把湘江變血江,一舉聚殲朱毛紅軍。
朱毛紅軍最不願打的一仗
朱毛紅軍在井岡山會師后,令國民黨當局坐立不安。1928年6月中旬,湘贛兩省的國民黨軍奉蔣介石之命,向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發動“進剿”。
誘敵深入 避實就虛
紅一方面軍4萬余人全部向根據地中部退卻。國民黨軍隊尾追其后,深入革命根據地,果然因為戰線過長、兵力分散,暴露出補給困難的弱點。
1928年4月 毛澤東朱德在江西寧岡會師
1936年12月 毛澤東朱德在陝北保安會合
劉伯承、朱德、鄧小平研究作戰計劃
1938年 劉伯承師長和鄧小平政委合影
劉鄧大軍“千裡躍進大別山”
“報告首長,緊急電報!”參謀人員將一份剛剛收到的電報交給劉伯承。劉伯承隻粗略地看了一眼,臉色便立刻凝重起來,鄧小平連忙接過了電報。
鮮為人知的諜戰往事
劉鄧大軍的諜報工作,不但對保証作戰勝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為中央提供了極有價值的情報。二九師的情報工作讓美軍觀察組大吃一驚。
全殲國民黨軍整編六十六師
劉伯承鼓勵將士們說:“蔣介石送上來的肥肉,我們不能放下筷子!”“別看有蔣介石在開封親自坐鎮,我們也一定會啃下這塊硬骨頭。”
劉鄧“減灶”擒敵記
蔣介石調集14個整編師、32個旅共30余萬人到冀魯豫戰場,對晉冀魯豫野戰軍形成兩面合圍之勢。蔣介石、劉峙要逼劉鄧大軍與之決戰。
西北野戰軍“三戰三捷”
新組建的西北野戰兵團,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委,習仲勛任副政委,后任政委。他們一出手,創下伏擊青化砭、羊馬河,攻堅蟠龍鎮的三戰三捷。
毛澤東給彭德懷、習仲勛的電報
1947年3月26日,毛澤東起草了中共中央軍委慶祝殲滅三十一旅主力之勝利給彭德懷、習仲勛的電報,稱“此戰意義甚大”。
挫敗胡宗南“三天佔領延安”
陝甘寧野戰軍經過六晝夜的節節抗擊,殲敵5220人,挫敗了胡宗南“三天佔領延安”的狂妄計劃,完成了掩護中共中央和延安各機關轉移的任務。
與“馬家軍”的血腥較量
在1947年5月28日向中共中央匯報部隊動態的電報中,彭德懷、習仲勛曾聯名報稱:“(合水)得手后定會引起二馬調動,再集中兵力作戰。”
彭德懷與習仲勛在研究作戰方案
彭德懷、習仲勛等在青化砭戰場上
任弼時與賀龍在延安
王震談任弼時、賀龍
賀龍和任弼時的關系是非常好的。任弼時很重視團結問題,他高度評價了賀龍和紅二軍團在洪湖等地區的斗爭,號召六軍團的同志向二軍團好好學習。
與張國燾分裂主義的斗爭
當任弼時、賀龍了解到張國燾的分裂活動時,就與朱德、劉伯承等一道團結大批干部,孤立了張國燾等少數分裂主義者。一場分裂危機被及時扭轉。
“陳不離粟、粟不離陳”
陳毅、粟裕是一對好搭檔。1946年10月1日,陳毅給軍委發電報說:“華野、三野統一指揮”,“在軍事上多由粟下決心”。
叱咤中原、淮海戰場
令陳毅沒想到的是,在華野一兵團高干會議期間,粟裕要改變中央已決定的渡江躍進戰略。陳毅一時難以理解粟裕的想法。
毛澤東“擺平”陳毅粟裕之爭
陳毅對毛澤東提出的南線出擊作戰計劃是竭誠擁護,堅決執行的。粟裕認為華中野戰軍主力應留在蘇中作戰,不能立即西移淮南。
陳毅支持鼓勵粟裕,向中央“斗膽直呈”
陳毅被說服了,並欣賞起粟裕這種置個人得失於不顧、大膽直言的勇氣。然而他也知道,毛澤東可不是輕易放棄自己主張的人。
解放戰爭時期,陳毅粟裕合影。
陳毅、粟裕在黃橋進軍途中
林彪和羅榮桓
林彪羅榮桓揮軍“血浸黑山”
林彪、羅榮桓、劉亞樓、譚政聯名致電各縱隊,要求官兵必須抱有“決一死戰”的決心。繼塔山阻擊戰之后,遼沈戰場上又一場艱苦的阻擊戰。
羅榮桓與林彪的一次嚴重分歧
羅東進這一封信向羅榮桓提供了一個重要的信息,林彪那一套把毛澤東思想庸俗化、教條化的主張已經開始在部隊起作用了。羅榮桓不能不感到憂慮。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4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