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清
第三次選擇:以文學翻譯和評論為主,宣傳新思想
1920年上半年,在青年學生中掀起了出國熱,赴法國、日本、美國勤工儉學的人越來越多。7 月1 4日, 張聞天東渡日本, 在東京自修日文,讀哲學、文學和社會科學書籍。在日本期間,他與田漢、鄭伯奇等文學青年往來密切,田漢創造的《梵峨嶙與薔薇》《靈光》《咖啡店之一夜》等文學作品,對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樣,張聞天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此,他放棄了哲學學習,逐漸轉向了文學翻譯、評論和創作。
1921年1月,張聞天從日本東京回到上海后,開始對中外文學家的作品產生了興趣。4月,開始讀托爾斯泰、泰戈爾、羅素、平林初之輔的作品,翻譯介紹托爾斯泰的作品及相關評論、研究文章。9月,張聞天翻譯的《托爾斯泰的藝術觀》(2萬多字)一文發表在《小說月刊》第12卷號外“俄國文學研究”上,在文學界引起了很大反響。
從1922年初起,張聞天更加熱衷於外國文學的翻譯和評論。他在譯介外國文藝理論和評論外國作家作品中顯示出超人的才華,被遠在美國的中國學友會友們發現,這些學友會友們很希望他到舊金山去,同他們一道開展社會活動。1922年8月20日,張聞天從上海乘中國遠洋輪南京號前往舊金山。在美國勤工儉學期間,一方面,他憑借著比較好的英文基礎在舊金山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圖書館裡學習。伯克利分校圖書館藏書豐富,設備齊全。他通常白天上午都坐在圖書館裡或讀書或翻閱期刊或從事譯著。另一方面,張聞天做舊金山華僑中文報紙《大同晨報》的編輯工作。1924年1月,張聞天結束了留美勤工儉學的生活,乘坐林肯號郵輪返回上海。
從1921年9月到1924年1月,張聞天主要是以翻譯外國文學和評論外國文學為主,如《元始文明之由來及其影響》《笑之研究》《蘇維埃俄羅斯政策之發展——蘇維埃共和國經濟計劃自白之一》《狗的跳舞》《文化與幸福》等譯文和評論。在不到3年時間裡,張聞天譯著達50萬字之多。
1924年2月張聞天著手小說《旅途》的創作。5月6日,完成了《旅途》的創作。9月4日寫完《逃亡者》,10月10日發表在《小說月報》第15卷第10號上。1925年5月,張聞天從重慶返回上海。6月25日,《東方雜志》第22卷第12號發表了張聞天的小說《飄零的黃葉——長虹給他母親的一封信》。該小說6300多字,寫出了25歲張聞天的內心獨白。1942年2月5日,《中國青年》第3卷第4期特載了張聞天的這篇小說。張聞天在轉向文學翻譯、評論、創作的過程中,依然關注中國社會問題。
從1 9 2 0 年7 月至1 9 2 4 年1 0 月間,張聞天陸續發表《離婚問題》《無抵抗主義底我見》《中國底亂源及其解決》《日俄會議之破裂》和《賠款與戰債》等文章。1924年10月,張聞天到重慶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師范學校任英語教師。他利用講台巧妙地宣傳新思想,宣揚男女戀愛自由,抨擊封建倫理道德。他還組織部分覺悟較高的學生學習《新社會觀》《共產主義ABC》,使學生受到了馬克思主義的啟蒙教育。他的學生李伯釗、楊麗君等成為四川婦女解放的先進分子。1925年3月,張聞天離開女二師,來到川東聯合縣立師范任國文教員,主編《南鴻》周刊,發表了《紀念孫中山先生》《生命的急流》等文章。從1915年9月到1925年5月,張聞天走的是一條不尋常的路,在艱難中探求真理,經過三次選擇,他的政治覺悟日漸提高。
第四次選擇:加入中國
共產黨,踏上革命征程1925年5月中旬,重慶衛戍司令王陵基以“敗壞風俗,煽惑青年”的罪名,將張聞天、蕭楚女、廖劃平等3人驅逐出重慶,限期兩周必須離開。5月下旬,張聞天回到上海。5月31日參加了五卅運動,在游行的隊伍中張聞天遇到了郭紹唐,他們是1924年5月相識的。郭紹唐問張聞天:“你為什麼不參加國民黨?”張聞天說:“我要加入C.P。”於是,郭紹唐就把張聞天的心願告訴了沈澤民。6月初,經沈澤民等人介紹張聞天在上海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5年8月,張聞天踏上了革命征程。他接受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到蘇州籌建黨的組織,其公開身份是蘇州私立樂益女中國文和英語教員。課上,張聞天宣傳新文化、新思想和馬克思主義﹔課下,他參加蘇州黨組織的籌建活動。10月,在《申報》上,張聞天發表了署名文章《中共濟南會發起宣言》。10月28日,受中國共產黨的委派,張聞天離開上海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學留學,同期共103人,都是中國共產黨黨員。11月23日,張聞天到達莫斯科。
從1925年11月到1930年底的5年間,張聞天在莫斯科中山大學,主要做以下5件事。
一是主修各科課程。莫斯科中山大學當時開設的課程很多。語言課:俄語﹔第二外語:英語、德語、法語﹔歷史課:社會發展史、中國革命運動史、俄國革命運動史、東方革命史、西方革命史﹔經濟學課:政治經濟學、經濟地理、《資本論》﹔哲學課:列寧主義﹔軍事課:軍事學﹔還有實踐教育課等課程。在學習各科課程期間,他所在的班級是英語授課,所以,他一邊學習,一邊擔任英語翻譯。
二是參加了中共旅莫支部活動。1925年12月,中國共產黨中山大學莫斯科支部 (簡稱中共旅莫支部)成立。1926年1月,張聞天擔任中共旅莫支部一個小組的組長。1926年2月至1930年底,他擔任班級黨小組黨的副指導員、指導員等職務,多次參加中山大學聯共(布)支部局召開的各種會議。
1929年5月16日,有一份材料對張聞天做了這樣的評價:“張聞天同志作為學生黨小組黨的指導員在支部中工作。在工作中,張聞天表現是積極的、黨性堅強的共產黨員,堅定地推行黨的正確路線。張聞天同志經常參加支部大會並發言,以此幫助黨小組總的工作。”
三是在中山大學,張聞天接觸了很多中國共產黨的早期優秀黨員,如蔡和森、伍修權、俞秀鬆、沈澤民、王稼祥、朱務善、劉源、董亦湘等,這些人對張聞天的影響比較大。
四是利用課余時間,翻譯著作,撰寫文章。1928年4月28日,張聞天與王明等人一起合譯《武裝暴動》(俄文),在中山大學作為教材印發給學生。1929年,翻譯的《法蘭西內戰》一書在莫斯科出版,這是迄今發現的馬克思這部著作最早的中文版完整譯本,現在保存於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漢文圖書館。1930年5月19日,《論兩條路線的斗爭》一文寫完后,寄回國內發表。
五是在中山大學留學期間,張聞天正趕上蘇共黨內反對托洛茨基派(簡稱“托派”)的斗爭,這場斗爭經歷了從黨內矛盾上升到公開斗爭直至“清黨”的過程。中山大學首任校長拉狄克是托派的一個頭目。這樣,學校的學生包括張聞天在內被卷入了這場斗爭之中。雖然斗爭中付出的代價很大,但身處其中的張聞天得到錘煉后成熟了很多。
1931年1月,張聞天從莫斯科回國。回國后,中國共產黨委他以重任。他先后任黨中央宣傳部部長、臨時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人民委員會主席等職。
![]()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