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惲代英10年獨身報亡妻

(湖北)朱紀新

2014年04月08日15:0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致書亡妻,此情綿綿無絕期

為沈葆秀守靈半月后,惲代英才恢復了正常的學習和社會活動。這時,他心中念念不忘的仍然是如何兌現對亡妻的承諾———面向廣大貧窮婦女開辦一家“葆秀大工廠”。要辦工廠首先得有本錢,惲代英為籌集資金,在暑期開辦了一個英文私塾(類似於現在的英語速成班),學生以13 至20 歲為主,每人每月收學費五元,他還擬定了詳細的辦學計劃。

接下來惲代英又制定出開辦“葆秀大工廠”的粗略規劃:開辦資金,“此工廠得基本金五十元以上即可漸求進行,但不必提明工廠之名”,“至得資金四五百元即可起始辦工廠一矣,但成效未昭不用‘大’字”﹔經營范圍“縫衣、織襪,乃至織布、造物、刺繡”﹔工廠的性質相當於“女子職業學校”,“不收學費且可膳宿,但規矩必嚴,既不與男子混,亦必使合衛生”﹔工廠的布置“懸葆秀像於大堂(車間)上,出品即以葆秀像為商標”﹔工廠的管理“最妙得葆秀之三妹主其事,而仲清與吾均能襄助為理”。從上述文字可以看出,惲代英准備開辦工廠的念頭,其初衷固然是為了兌現自己的承諾,長久紀念已故的愛妻,但深層次裡也有探索改良社會、實業救國的想法,以實現那一代青年知識分子心中固有的“強國夢”。

3月26日,好友黃負生夫婦請惲代英為他們的兩個孩子取名,此事又勾起了惲代英對亡妻的思念,他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負生有意以其子教育將來托我之意”,“惜乎!葆秀往矣,不然吾將與之合力,謀吾自己兒女之教育”。兩天后,惲代英寫下了第二封《致葆秀書》。在這封信中,惲代英再一次強調了為報答妻子而“獨身終老”的意願,並提到了正在籌辦“葆秀大工廠”:“吾為汝籌葆秀大工廠事,苟天假以緣,事非難成。”信的最后回憶了曾與妻子相約游覽蘇、杭一事,讀來令人潸然淚下:吾前與汝約就業滬濱,得便必游蘇杭名勝,今已不可得矣。抱冰堂(清末兩湖總督張之洞的生祠,位於武昌蛇山東部———筆者注)花又盛開,汝魂魄亦能一往游覽耶……吾自號“永鰥痴郎”,我亦痴,汝亦痴。既痴於前矣,安容不遂終身痴乎!汝以吾言為然否?期間,雖有媒人不斷上門作媒,但都被惲代英回絕。轉眼間到了6 月3 日,惲代英第三次致信給亡妻以寄相思之情:葆秀賜鑒:別汝百日矣。吾終日碌碌似汝在時,然心中未嘗不思卿。吾無福之人,不能終有有家之樂,又荒疏愚拙,使卿不免死於非時……聞卿在冥間尚不得安,未知信否?幽明路隔,惦念無似,惟願安心忍守,吾等心如金石,終有相見之期。吾必不負卿,此心可矢天日,卿可不必多疑。前曾致二書於卿,未知收到否……有人為余說媒,余頗呈不悅之色而罷。現余鐫“葆秀忠仆”圖章,以見志,想此后應無以此等事相擾者也。

6 月底,惲代英畢業於中華大學文科。按照他之前的願望,畢業后即去上海工作。誰知他還沒來得及啟程赴滬,中華大學的校長陳時、學監李式金於7 月2 日專程將惲代英請去談話,要聘請他為中華大學附中教務主任(即校長)。雖然早就盼著畢業后走上社會,卻沒想到工作來得這樣快,惲代英興奮之下,當即便給葆秀寫了第四封信,這是惲代英寫給亡妻的最后一封信。雖然他心中仍不時縈回著對於沈葆秀的思念,但走上社會后的他實在是太忙了,既要處理一所中學的繁雜事務,又要和朋友們探討改良教育、改良社會的種種途徑,實在是無法分神悼念亡妻。直到沈葆秀逝世一周年時,惲代英才擠出時間用英文寫了一篇悼念亡妻的日記,並由他的學生鄭南宣、胡治熙翻譯成中文:今天,我把我的愛妻悼念。去年的這一天,孩子剛呱呱落地,她還沒有來得及看一看自己的兒子,就闔上了雙眼。是兒子銷蝕了她寶貴的生命,也奪走了我半生的幸福。從我們的婚禮到她悄然逝去,我將永遠把她懷念。10年之后,革命的愛情不期而至1919 年五四運動爆發,膽識過人的惲代英被推到了武漢地區學生領袖的位置。5 月上旬至6 月中旬,惲代英數次帶領武漢大中學校的數千學生上街游行、發傳單,聲援北京的學生運動,要求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向反動當局公開宣戰,最終取得了斗爭的勝利。

經過這次運動的洗禮,惲代英的世界觀、婚姻觀也悄然發生了變化。7 月6 日,他在回復朋友汪強的信時,稱自己堅持獨身的理由是“矯正世俗”,“主張戀愛自由,為人類(無論男女)解除一切束縛”。並在同年11 月所寫的《徹底的研究》一文中說:“戀愛自由,無論是素質的戀愛,感情的戀愛,乃至盲目的戀愛,都應該有他的自由。”

轉眼間到了1923 年8 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南京舉行,選舉惲代英為團中央候補委員,不久增補為中央委員。會議結束后,惲代英來到上海,與鄧中夏一起創辦了團中央機關刊物《中國青年》。這時的惲代英已經成長為一個成熟的馬克思主義者。他每月都要為《中國青年》寫幾篇文章,根據年輕人的特點,將革命的道理用淺顯生動的語言表達出來,幫助廣大青年認清形勢,改變觀念,樹立救國救民的志向。當時,在《中國青年》的影響和指引下,全國無數熱血青年走上了無產階級的革命道路,其中包括沈葆秀的四妹沈葆英。沈葆英從小就十分敬佩二姐夫惲代英,早在五四運動時期,惲代英帶領同學們在湖北都督府前靜坐示威時,年僅14 歲的沈葆英就主動給他們送衣送飯。五四運動后,惲代英又讓她到自己創辦的利群書社送報打雜,到利群毛巾廠工作,以培養她奮發向上的精神。后來,沈葆英考進了湖北省立第一女子師范學校,惲代英又將每期出版的《中國青年》寄給她,寫信鼓勵她投身於革命斗爭。他們雖然分處兩地,但始終保持著書信往來。

沈葆英沒有辜負惲代英的期望,她在保証完成學業的同時,積極參加革命活動,於1924年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次年轉入中國共產黨。當沈葆英將這個喜訊寫信告訴惲代英時,惲代英心裡非常高興,立即回信鼓勵她要為無產階級解放事業奮斗到底。隨著時間的推移,沈葆英感到自己和二姐夫之間在感情上靠得越來越近了,她反復讀著他寄來的每一封信,期盼著能早一天見到闊別數年的惲代英。

1927 年1 月3 日,惲代英從上海坐輪船抵達武漢,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參加籌建國民黨中央軍校(即黃埔軍官學校武漢分校)政治科的工作。

回到武漢后,惲代英在第一時間見到了沈葆英,在二人雙手緊握、四目對視的瞬間,相互的心思已坦露無遺。隨后,他倆來到珞珈山沈葆秀的墓前,惲代英對著墓碑深深鞠了一躬說:“葆秀,你離開人間已有10 年,我為你守義也守了10 年,卻是心甘情願。我要讓那些歧視、不守信義的人看看,人間還有真情在”,“今天,我已經是一個無產階級戰士了,我黨擔負著解放全國勞苦大眾的重任,我需要親密的戰友和革命伴侶。四妹已長大成人了,她也是個無產階級戰士了,為了實現我們的共同理想,我希望她能和我並肩戰斗。你九泉有靈,一定會同意我們的心願!”

1 月16 日,惲代英在位於武昌得勝橋的家中,與沈葆英舉行了簡單朴素的婚禮,從此結束了長達10 年的獨居生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思瑤、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