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雪山草地中的李井泉

雙石

2014年04月09日16:1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這次北上,翻越了更多的雪山,走過了更多草地,時間長達一個半月。據紅軍大學《從爐霍出發一個半月政治工作報告(1936年9月23日)》記載:

一、紅大是於七月三號從爐霍出發,八月十九日到達岷縣南四十裡之大草攤,共歷時一個半月,中途除因為籌糧共休息七天(壤塘一天,三灣二天,四門壩一天,葛曲河半天,中包座一天,救濟寺一天半)外有四十天是在行軍走路的中間。

二、一個半月的行軍中,共計爬了比較大的山八個,最大的是阿壩附近的一個,上下各卅裡。阿壩以前大多是帶山地行軍的性質,阿壩以后,才是在廣大的草原中行軍,一直到達包座。

這個報告所言的“八座較大的山”中,目前能夠確認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雪山共有6座,即:老則嘎登山(爐霍—色達界山),海拔4352米﹔扎格海格山(色達—壤塘界山),海拔4654米﹔曾克寺—漳臘村間無名雪山,海拔4518米﹔漳臘村—中壤塘間無名雪山,海拔4525米﹔刑木達—伊俄村間無名雪山(壤塘—阿壩界山),海拔4333米﹔沙灣—安壩間無名雪山,海拔4314米。

而在這一個半月的長途行軍中,他們能夠得到糧食情況是這樣的:

一、糧食:爐霍出發各人背的及牛背上馱的糌粑粉,平均每人攜帶約十五斤(注:舊秤,下同)糌粑粉,馱牛牦牛爐霍出發的共180頭平均約每五人一頭,食鹽每人沒有帶夠三斤,平均隻每人約一斤,這是爐霍出發時所攜帶的糧食。

二、在沿途隻壤塘每人補充生麥子五斤,三灣挖窯共挖一千多斤麥子(注:紅軍大學有教員學員近千人),一部分部隊補充了一部麥子(按各部的需要來補充的),在三滿由總供給部接收四軍領來大小牦牛卅頭,在葛曲河道由四局發給牦牛大小卅頭,這是在途中所補充的糧食。

在這次長達45天的長途行軍中,為保証以盡可能少的減員抵達目的地,紅軍總部曾嚴格規定:每人攜帶的糧食“每天隻能吃四兩”——過了噶曲河后增至七兩,違者最高的懲罰是“處決”!為了保証所有戰友都能順利到達目的地,已任紅軍大學上級政治科政治教導員的李井泉多次召開黨的會議,與大家一起商討克服困難的辦法,嚴格執行糧食管理和節糧措施,組織學員們沿途尋野菜或捕魚來充飢,而且還適時地進行政治鼓動和動員,天天宣布到達包座的日程和行程,提高學員們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這次行軍結束后,上級政治科減員9人——在紅大各部中,這是減員較少的一個單位。

走出草地到達哈達鋪后,李井泉見到了在中央蘇區的老領導任弼時和蕭克等很多幾年不見的老戰友,也得到了黨中央在陝北開創新局面的確切信息。不久,他又奉調到紅二方面軍第二軍團第四師任政治委員,結束了他的雪山草地行程。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人民緬懷網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