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為楊延修在廣大華行奮筆疾書﹔
下圖為中興制藥廠創立會簽到箋上,陳果夫、楊延修等人的簽名
20 世紀80 年代,有部電影《與魔鬼打交道的人》風靡一時。紅色商人楊延修與他的領導盧緒章(原國家外經貿部常務副部長),就是主角的原型人物。他們以經商為掩護,接受周恩來單線領導,在上海、昆明、成都、重慶等地,從事秘密聯絡和地下經濟工作,積極為黨籌措經費。在這條隱蔽戰線中,楊延修是中共秘密機構廣大華行副總經理(建國后出任上海市第一任工商局副局長),他以“大老板”、“財神爺”的面目,日夜周旋於朋友和“魔鬼”之間。在復雜的政治經濟環境中,他肩負特殊使命,披肝瀝膽地為黨掌管“錢袋子”,由此出現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故事。
腥風血雨中的艱難求索
1932 年5 月8 日,淞滬停戰協定簽訂后的第三天。在軍樂隊的前導下,一支“社會童子軍團”隊伍從上海北火車站經南京路,浩浩蕩蕩地回到團部,沿途受到廣大市民的熱烈歡迎。走在隊伍前列、高擎著十九路軍軍部所頒錦旗的人,正是中隊長楊延修。上海各大報刊紛紛報道當時盛況。
楊延修出生在江蘇省泰州市一個手工業者家庭,因家境窮困,7 歲就來上海投靠擺皮匠攤的叔父。14 歲進洋行當小茶房、練習生,后來受聘於法商保太保險公司擔任高級職員。當時他白天工作,晚上進夜校補習,並積極參加夜校學生會活動。“九·一八”事變后,楊延修出於不願做亡國奴的悲憤心情,參加上海市商會社會童子軍團等群眾團體的抗日救國活動,開始了理想的追尋和抗日救國道路的求索。1932 年“ 一· 二八”淞滬抗戰爆發,他與大部分團員當即組成隨軍服務團,投入搶救難民、運送傷兵的戰地救護工作。直到淞滬停戰協定簽訂后才撤回上海。【詳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