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人民海軍艦艇編隊1974年首次通過台灣海峽始末

2014年05月06日14:5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編隊過海峽,各級首長坐鎮來指揮

福州軍區接到中央軍委命令后,認真組織實施了海軍編隊通過台灣海峽的計劃,軍區司令員皮定均中將坐鎮軍區作戰指揮室,並定下了隻許成功、不許失敗的決心。這是新中國成立25周年來,我軍海軍艦艇編隊首次通過台灣海峽南下,其重要的軍事和政治意義不言而喻。

對此,福州軍區司令部制定了海軍編隊通過台灣海峽的護航方案和海上情況處置預案,在獲得中央軍委批准后,皮定均司令員下達命令:海軍福建基地組織多支護衛艇、魚雷艇編隊進入沙埕、東沖、東山、崇武等8個港澳口內待命出擊﹔福建海岸炮兵進入陣地,做好射擊的准備﹔福建沿海海空軍雷達站全線開機,觀察掌握我海軍編隊三艘軍艦南下台灣海峽的艦位和空情﹔海軍福建基地派出有經驗的航海人員,為海軍編隊南下領航﹔駐閩空軍在福州、漳州機場的殲擊機進入起飛待命狀態,飛行員要坐在座艙裡,等待命令起飛﹔福州軍區技偵部隊加強對台灣國民黨海空軍部隊調動出動情況的掌握﹔所有擔負掩護任務的部隊進入一級戰斗准備,擔負任務的領導干部一律堅守崗位。並要求上述兵力行動必須在1月22日16時前部署到位。

海軍編隊駛離舟山后,皮定均司令員就派福州軍區副司令員朱紹清少將率軍區作戰、情報、通信等有關人員組成工作組,驅車200多公裡來到沙埕港。海軍編隊抵達沙埕港后,朱紹清少將登上了“昆明”號護衛艦,在聽取了編隊指揮員嚴恩明副支隊長南下准備工作情況的匯報后,他傳達了福州軍區司令員皮定均對編隊全體官兵的問候,並向編隊指揮員交待了南下途中的情況處置原則規定和注意事項,如國民黨艦機攔截我們怎麼辦,國民黨艦機對我攻擊怎麼辦?福州軍區工作組還要求海軍編隊在過台灣海峽時,從東引島至金門以東之間的海域,要保持無線電靜默,隻准收聽,無特殊情況不准發報。朱紹清少將要求海軍編隊對部隊進行動員,切實做好南下途中的政治思想工作,保証安全圓滿通過台灣海峽。

海軍編隊的官兵們在明確了自己的使命和任務后,紛紛向各艦黨委寫決心書,表示接受黨組織的考驗,堅決完成好這次南下任務。

據參加此次領航任務的海軍福建基地司令部航海保証處領航組原副組長林春恩回憶:1974年1月22日早晨,他和基地領航組組長董平安以及領航員李義章、胡信榮,被基地作戰處長麼興遠召集到基地作戰指揮室,基地司令員張先軍向他們傳達了中央軍委和福州軍區海軍首長關於確保海軍南下編隊安全的指示,提出了這次領航的任務和目的,南下航線制定的具體要求,要求領航組克服困難全力以赴,圓滿完成這次領航任務。董平安、林春恩等人接受任務后,迅速准備了台灣海峽有關航行資料和水文氣象資料,並結合過去的領航經驗和台灣海峽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海軍編隊南下的航行計劃,確定了航線,並報基地首長批准。

考慮到海軍編隊是首次南下通過台灣海峽,航線經過國民黨軍控制的東引、馬祖、白犬列島,以及烏丘嶼、大金門外側等島嶼的情況復雜等因素,領航組按照福州軍區首長的指示和要求,經過慎重分析和研究,制定了海軍編隊南下的最佳航線。這條航線不是從台灣海峽中線直接南下,而是靠近福建沿岸,在福州軍區兵力掩護范圍之內,並且南下航線右側有海峽兩岸在福建沿海島嶼設置的導航燈塔,這些燈塔射程都比較遠,可以為海軍編隊南下進行導航定位。在當時人民海軍尚未裝備衛星導航系統的情況下,我海軍艦艇導航主要是依靠雷達和陸標定位。考慮到這次情況特殊,並且是夜間航行,海軍編隊南下的航線制定必須慎之又慎。最后確定海軍編隊的航線是:從福建沙埕港起航,第一個轉向點為福建台山島,在台山島以南轉向后進入海軍編隊南下的主要航線﹔第二個轉向點為東引島﹔第三個轉向點為福建牛山島﹔第四個轉向點為崇武以東海域﹔第五個轉向點為龍海東錠島﹔第六個轉向點為廣東南澎島,最后到達廣東潮陽的企望灣。

福州軍區迅速批准了海軍編隊的南下航線並報總參謀部備案。董平安、林春恩帶上畫有航線的海圖,和其他兩位同志於22日16時許到達“昆明”號護衛艦上,隨后領航組向海軍編隊首長匯報了編隊通過台灣海峽的航行計劃和航線情況,“昆明”號護衛艦艦長和航海長等有關艦上領導都一同熟悉了海軍編隊南下航線計劃。

1月22日17時30分,海軍編隊從沙埕港起航,19時經福建台山島以南海域進入台灣海峽,這時天已經完全黑下來了,整個海峽一片肅靜,沒有漁船,也沒有燈光,隻有三艘軍艦組成的縱隊悄悄地向南駛去。

這天晚上,正值農歷除夕之夜,家家戶戶都在辭舊迎新,福州城內鞭炮齊鳴、爆竹聲聲,而在福建沿海3000公裡的海岸線上,在福建的空軍機場場站,在各級指揮所裡,上萬名陸海空軍官兵都放棄了與親人團聚的機會,堅守在艦艇上、飛機駕駛艙裡、海岸炮兵陣地上、高山雷達站裡,做好了戰斗的准備。

從中央軍委到海軍、福州軍區的各級首長都非常關注這次海軍編隊南下的行動安全問題。在中央軍委指揮所,軍委副主席葉劍英元帥在關心著海軍編隊的動向﹔在海軍指揮所,海軍副司令員劉道生中將坐鎮指揮,不時詢問編隊的位置﹔在東海艦隊指揮所,東海艦隊司令員馬龍少將和參謀長田作成少將的眼睛緊盯著海軍編隊南下的航線,一分鐘都不敢離開。

海軍編隊轉入台灣海峽航行后,編隊就拉響了一級戰斗警報,編隊官兵進入一級戰斗准備,全編隊實行燈火管制,並且加強了艦首瞭望。這時海上風浪漸起,冬季的台灣海峽受季風影響,風浪特別大,9級的大風卷起了一個又一個巨浪,扑上艦首,沖過駕駛台,打到后甲板,整個編隊被淹沒在浪濤之中,坐在炮位上的官兵衣服雖然全被打濕了,但戰士們仍然堅守在崗位上。

林春恩,這位20世紀60年代初畢業於廈門集美航海學校的高才生,從1965年起就開始擔任領航工作,安全領航了幾十艘的海軍小型艦艇通過大嶝航道南下北上。這次領航海軍3艘導彈護衛艦編隊通過台灣海峽南下,對他來說還是第一次,而且任務十分特殊,使他感到有點激動和不安,激動的是基地首長能把如此重要的任務交給他來完成,他雖然不能到西沙參戰,但是能保証海軍編隊安全通過台灣海峽也是支援西沙自衛反擊戰的一部分﹔不安的是,台灣海峽這條航線他從來沒有走過,航路情況不熟悉。這位被稱譽為“黑臉海軍”的福建活海圖,根據他自己多年的領航經驗,在航行中他與董平安不斷提醒編隊指揮員注意掌握幾個轉向點,特別是東引島以東的轉向點,因為這是進入台灣海峽的第一個轉向點,這個轉向點的位置是否准確,對后續航線安全有著重大的意義。董平安和林春恩採用了推算航行的辦法來計算到達轉向點的時間,並及時提醒艦長轉向,使海軍編隊在21時許安全通過東引島以東海域。海軍編隊在航行中距離東引島最近僅6海裡,而東引島又是國民黨重兵駐守的島嶼。

40年后的今天,年過七旬的林春恩回憶起那天晚上通過台灣海峽的情景時還記憶猶新,他說那天晚上的風浪是很少見的,他的心情是那樣的激動,恐怕這一輩子都不會忘掉。他專注於工作,連內衣都被汗浸濕了。

海軍編隊艦艇主機在轟鳴,艦炮在轉動。編隊相繼駛過東引島、牛山島、烏丘嶼、金門以東海域,一路劈波斬浪,藍色的航跡線延伸在台灣海峽的海面上。

海軍福建觀通部隊從海軍編隊於沙埕港起航后不久,雷達就緊緊地跟蹤著編隊的動向,每10分鐘一次的觀通站雷達,就對編隊南下情況進行一次定位,由觀通站報到海軍福建基地作戰指揮所,再由基地轉報福州軍區作戰指揮室,同時上報東海艦隊作戰值班室,再由東海艦隊報海軍作戰值班室,層層報至總參謀部作戰值班室。

在福州軍區作戰指揮室裡,軍區司令員皮定均始終堅守在指揮崗位上,他的眼睛緊緊盯著圖板上的福建海區形勢圖,看著作戰標圖員標繪的海軍編隊的位置,不斷詢問海面氣象、敵情動態和掩護兵力展開的情況,他的心已系在海軍編隊幾百名南下官兵的身上,時刻擔心著途中的安全和突發事件的產生。當他接到海軍報告,編隊正安全准確地航行在預定計劃航線上、沒有發現國民黨艦機對我進行干擾和攔截行動、編隊一路平安時,其一貫嚴肅的臉龐上終於露出了笑容。

據悉海軍編隊離開沙埕港后不久,國民黨軍方就掌握了我編隊南下起航的信息,國民黨軍設在台灣海峽西岸的雷達站始終跟蹤著我編隊南下的動向。據海軍福建基地原政委黃鐵須少將告訴筆者,海軍編隊南下時,在烏丘以東海域有一支國民黨海軍“陽字”號驅逐艦編隊在巡航,我海軍編隊在台山島以東轉入向台灣海峽航行的航線后,這支正在巡邏的國民黨海軍驅逐艦編隊即駛離烏丘以東海域,退回到台灣海峽中線以東海域,好像是為我們讓出了南下的航線。我海軍編隊在南下途中沒有與國民黨海軍艦艇相遇,也沒有遭到國民黨海軍的攔截,南下過程之順利,切實出乎意料之外。

1月23日凌晨3時,中央軍委副主席葉劍英元帥打電話到福州軍區作戰指揮室了解情況,當獲悉“三個小伙伴”已順利通過烏丘時,他說:“那好,你們辛苦啦。”

在東海艦隊作戰值班室,當晚的作戰值班參謀是王賀文(后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浙江省軍區司令員),值班首長是田作成參謀長,他們整整一夜未合眼,對上級指示和詢問關於海軍編隊航行位置、部隊情況、敵情變化等,都進行了及時受理、處理與掌握。田作成參謀長是經過戰火考驗和錘煉的老同志,他堅守在指揮崗位上,眼睛緊盯著海圖。王賀文每次向他報告情況時,他都從不猶豫,總是果斷進行處置。

海軍編隊於1月23日6時抵達廣東潮陽企望灣海面,汕頭水警區司令員魏治國帶領獵潛艇第74大隊的編隊在海上接應,他還登上“昆明”號護衛艦慰問官兵,並對海軍編隊進行了補給。魏治國司令員告訴海軍編隊指揮員,有一架國民黨軍偵察機一路跟蹤到企望灣后才返回台灣。官兵們風趣地說:“這是台灣國民黨軍派飛機為我們一路護航,他們辛苦了。”在企望灣交接以后,海軍編隊在南海艦隊的領航下繼續南下廣東湛江,稍作休整后即開赴西沙群島。1974年底,“貴陽”號護衛艦完成修艦任務后,也通過台灣海峽南下歸建,海軍護衛艦第18大隊完成了整建制的搬遷任務,正式落戶南海。

由於我軍加強了南海艦隊的兵力,南越軍不敢貿然對我採取反攻行動,南越當局眼見大勢已去,也隻好作罷。

海軍3艘導彈護衛艦首次通過台灣海峽的行動,意義十分重大。正是自西沙自衛反擊戰后,海峽兩岸才初步開通了台灣海峽航線,大陸不僅開通了交通部遠洋輪台灣海峽航線,也開通了中國海軍艦艇通過金門以東和台灣海峽的航線。台灣海峽的緊張局勢在面對外國侵略的時候得到了有效緩和。1975年,經總參謀部批准,人民海軍將這條南下航線作為我軍艦船編隊通過台灣海峽的航線之一。總參謀部決定,所有通過台灣海峽南下北上的各類艦艇都要報福州軍區批准,這項制度一直堅持到了1985年福州軍區撤銷為止。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思瑤、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