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上海解放前末任市長趙祖康日記裡的1949

梁建剛/朱晨

2014年05月15日08:30   來源:解放日報

原標題:這一年,他親歷翻天覆地……

1949年6月,陳毅市長和趙祖康(持帽者)等視察浦東海塘。 本報資料照片

趙祖康1949年的日記本。 李謐歐 攝

編者按 今年是上海和全國解放 65周年。留住記憶,還原歷史,發現價值,本報自5月4日起,向社會各界征集“上海,我的1949”專題報道線索。短短一周,熱心讀者們紛紛來電來信,提供線索與故事。他們中,有參與過解放上海戰役的老戰士,有當年的地下黨,有本報老通訊員,也有重要歷史人物的后代……今天,本報刊登的第一篇,就是舊上海最后一任代理市長趙祖康之子趙國通提供的。家人最近整理遺物時,意外發現一本父親在1949年寫下的完整日記。見到記者,趙國通拿出一個手掌大小的長方形皮夾,咖啡色,近乎發黑,小心翼翼從裡面拈出一本同色筆記本,封面上是“diary”(日記)。他一邊翻開日記,一邊動情講述,那個他與父親一起經歷過的、永遠留在記憶深處與父親筆下的——上海1949:“這一年,他親歷翻天覆地……”

口述:趙祖康之子趙國通

採訪整理:本報記者 梁建剛 朱晨

那一年,我9歲。所以感謝父親,竟然從天而降了這樣一本日記,從年頭一筆一畫記到年尾。裡面寫的許多事啊,我也從不知道,也覺十分新鮮。那一年的上海呵,也更生動、更豐滿、更加清晰了。

來,你們看,第一頁、第一篇,寫的就是1月1日元旦,萬象更新,可他的心情,卻和當時很多上海市民一樣,很復雜、很糾結。一方面,他這天“赴各師友處賀新年……談甚暢”,但日記中,所有這些“歡暢”的談話,最后總離不開一句反復出現的——“希望和平”。另一方面,這天各地報紙上,有蔣介石元旦文告“和戰關鍵系於共黨”,有毛澤東新年賀詞“將革命進行到底”,也有我父親發表在當時中央日報上的一篇 《對於上海工務建設之新年願望》,這是他心心念念的夢想,凝聚著歷時3年對大上海建設的規劃,希望徹底打破上海由列強租界各自為政的城建格局,使這個繁華卻布局凌亂的城市,成為一座美麗的條帶狀世界級大都會。然而在當時的上海,這種願望隻能是緣木求魚。所以早在幾個月前,我父親就將我奶奶、我母親和我們3個孩子,一起送往福州避難。當時心情,可想而知。

1949年第一天的上海,舞照跳。元旦的青年舞會,我們的大姐還盛裝出席。短短10天后,形勢就大變了。1月10日淮海戰役結束,當天蔣經國就秘密飛滬,夜裡,上海中央銀行金庫的黃金,十萬火急,被秘密裝船運往台灣。這一天,上海的經濟已接近崩潰邊緣。曾有報道抨擊說:上海市面上的算盤已從傳統的13檔加長到17檔,若鈔票還要繼續跌落,等到我們的算盤加長至27檔,我們的寫字台也要不適宜運用而必須放大,寫字間的面積也要擴大,至此房荒就更嚴重了……就在這一天,你們看,1月10日,日記寫了,我父親還在“為機器進口與免費事”奔走,也在和友人的敘舊中,唏噓不已:“人生誠不啻一夢,昨見胡山源,一別12年亦。”

唉,再往下看。20多天后,2月4日,我父親依然在開“市政會議,趕修橋梁”,下午“都市計劃會議討論三稿”……不過,注意看!這天日記提到一位 “曹石俊錢挹珊請吃飯晤見朴君及李小姐”中的“李小姐”。記者同志,請你們一定要提到這位隱蔽戰線的李小姐,我父親對她非常感激。正是她,將我父親與上海解放聯系了起來,從此開始接受黨的指示,她的名字叫王月英。瞧!上海1949年的頭一兩個月,進步的火種就開始更多地撒進了大上海。這本日記有好多類似記錄。看這裡,1月24日,“閱沈志遠近代經濟思想史”,你們知道,沈教授就是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1月29日,父親又“夜聽陝西電台廣播”。等到3月25日,“中國工程學會代表侯德榜、茅以升、惲震、顧毓瑔及余五人,謁見李宗仁總統,請求通令軍隊不得破壞工礦交通公用地質及設備……”這便是轟動一時的中國工程師學會五代表赴南京請願事件,我父親是主要策劃者之一。26日,“余等五人晉見何應欽院長”。27日,索性“在侯德榜處商議,另致毛澤東主席文,作目標之呼喚……”

我能感覺到父親當時的心情——希望,已經寄托給新中國。

5月23日這篇有段記載:深夜,“陳(良)市長邀赴市府堅囑……由余代理市長職務……”父親一生最難忘的五天四夜來了。那天,上海解放已經只是時間問題,原本代理市長的陳良把我父親推上前台。我父親也早有打算:地下黨多次指示設法接手市政機關,配合大軍解放上海。推辭一番后就任,他連日通宵達旦“維持秩序,辦理移交”。24日夜至25日,解放軍佔領蘇州河以南整個地區,我父親指示各警察局不要做任何抵抗,繳械投降﹔同時與各局處主要負責人集中辦公,拜見中共接收代表,搶修急要工程、維持治安、保管檔案、恢復交通……解放上海期間,全市沒一天停電停水,城市秩序最快速度恢復,市民安然無恙。蘇州河北岸郵政大樓,有國民黨青年軍固守,我父親在解放軍指導下,電請郵政局長勸降,數小時磋商成功,歷史建筑完好保存。所以這天的日記,你們看,我父親難得地寫得比較多、抒了一次情:“當日清晨,蘇州河南已告穩定。我到市府大廈,看到已豎起白旗,大門口架放著原警衛市府大廈的槍支,內心很平靜高興。”我想,這也是那天不少市民的心情。

對了,翻天覆地那幾天,還有篇日記很重要。戰事27日結束,但紀念日定在28日,就因市府政權交接這件事。具體時間,我父親后來撰文回憶,應是下午2時陳毅等來正式交接,3時舉行舊市府職工大會。陳毅市長讓大家安心固守崗位,將來量才適用,局面很快穩定下來。我父親想辦好移交后,去大學教書。陳毅市長搖搖頭,鼓勵他發揮專長,為市政建設出力﹔過兩天又專門談心,請任市工務局長。我父親非常感動,打消顧慮,當即答應。特地在那天日記寫下:“陳表示好感,要我繼續工務局長,‘我們一定很能合作的’。”

陳毅市長與新中國對科學人才的重視,讓我父親分外感動。所以后來,你們看,這日記裡一篇一篇,從年中,到年底,滿滿的全是工作。6月6日,他連日趕工修改的“上海市大都市計劃三稿草圖”,遞交並得到市政府批准﹔七八月,百年罕見的台風襲擊,浦東高橋炮台浜決口,他陪陳老總一線視察﹔10月國慶大典時,他還在工作,商議海塘事﹔12月,最后一篇日記是“28日,上海市政公會工務分會成立大會……五千人的大家庭 (工務局有5000職工)”,看得出,他極高興。

一頁頁一篇篇,這一年就這麼過去了。現在,65年也過去了。上海,我的1949!這一年開始時,我父親還是一名在舊政府備受排擠的技術官員,后來在關鍵時刻,他做了正確的決定,盡到自己的職責。這一年結束時,他已經成為新中國一名人民公仆。我們永遠為父親的選擇驕傲!

人物檔案

趙祖康(1900年—1995年),鬆江縣人,道路工程專家、市政規劃專家,與詹天佑、茅以升並稱為中國交通工程三杰。抗戰勝利后任上海市工務局局長、代理市長。新中國成立后,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員、工務局長,副市長、市政協副主席等職,1982年當選民革中央副主席,1995年在上海病逝。


頻道精選:

毛澤東曾撰文分析三種不同的“憲政”:民主要適合國情

劉少奇親自布置指導新中國第一部《婚姻法》起草經過

1937年陳雲滕代遠堅決反對西路軍在新疆解除武裝

獨家專訪開國元勛任弼時女兒任遠芳:“應有盡無才是有”

陳毅1919年法國之行感受:對資本主義由崇拜到失望

戴笠“遺檔”揭秘:1936年西安事變后曾嚴密監視周恩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常雪梅、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