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6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議決定,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開國大典,進行閱兵和群眾游行,隆重慶祝新中國誕生這個偉大的節日。8月,中央軍委正式下達了開國大典閱兵的通知,並決定步兵方隊由駐扎在天津楊村的二十兵團、后來被稱為“首都師”的二九九師為主力組成﹔炮兵、裝甲兵、航空兵則由華北軍區各兵種組成﹔第一次公開亮相的人民海軍前導方隊由安東海軍學校和華東軍區海軍組成。當確定閱兵總指揮的人選時,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中央領導幾乎不假思索地異口同聲說出了一個名字:聶榮臻!
為什麼黨中央要將開國大典閱兵總指揮的重任交給聶榮臻呢?除了他當時已身兼中國人民解放軍代總參謀長、華北軍區兼平津衛戍區司令員等重要職務外,更重要的是:這位南征北戰、戎馬倥傯的武將,具有一種不尋常的將帥風范。即使在硝煙彌漫的崢嶸歲月裡,他也一絲不苟地注意著自己的儀表,綴滿補丁的舊軍服整潔、干淨,風紀扣扣得嚴嚴實實,神清氣爽,儒將氣質,武將雄風。他率領的部下無一例外地具有良好的軍人素質。部隊入城后,中南海的警衛戰士一聽見聶榮臻咳嗽,就趕緊下意識地整理軍裝。由於將帥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使得進入北平的人民解放軍受到了市民的熱烈擁戴和愛護,與先前國民黨的隊伍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對比。因此,黨中央將閱兵總指揮的重任交給聶榮臻,真可謂慧眼識英才。【詳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