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汪道涵和他的台灣朋友

吳志菲

2014年06月11日11:0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史縱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汪道涵(1915-2005),兩岸關系戰略思想家、政治家。安徽嘉山人(今安徽省明光市),1933年l月參加革命。曾任上海市委書記、副市長、代市長、市長,上海市政府顧問、國務院上海經濟區規劃辦公室主任,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會長等職。系中共八大、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代表,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當選過中顧委委員,第五、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1993年,汪道涵與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辜振甫在新加坡會談,開啟了“汪辜會談”——兩岸高層人士公開接觸,推動了兩岸關系的發展。由此,汪道涵也結識了一些台灣人士,彼此結下了深厚友誼。

2005年12月24日,時任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會長的汪道涵因病在上海瑞金醫院辭世,享年90歲。據悉,這一天剛好也是原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的農歷忌日。

2008年11月3日上午,時任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會長陳雲林率領海協會協商代表團,開始海協會領導人首次訪台行程。抵台后,當天下午即前往拜會原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辜振甫的遺孀辜嚴倬雲。辜嚴倬雲表示,當年海協會會長汪道涵未能親自來台,“是一個非常非常遺憾的事情”,今天陳雲林訪台彌補了這個遺憾,令她感到非常高興。

在新加坡和上海舉行的兩次“汪辜會談”,因為辜振甫與汪道涵的先后仙逝而成為歷史絕響。如今,兩位老人為著兩岸統一的共同願望,也許正在另一個天地裡繼續著他們的“汪辜會談”……

兩次“汪辜會談”因二老騎鶴西歸而成為歷史絕響

1993年4月27日,在海協會的積極倡議和大力推動下,經過海峽兩岸的共同努力,備受矚目的第一次“汪辜會談”在新加坡正式舉行。上午10時5分,汪道涵和辜振甫分別從兩部電梯裡同時走出,步入海皇大廈4樓會議廳。走向相對而坐的會議桌后,兩人站立起來,兩隻右手跨過桌面、跨過了台灣海峽,握在了一起。兩位老人面帶微笑向中外記者致意。這時,記者們激動不已,連連呼道:再來一次,再來一次……汪道涵和辜振甫善解人意,便一次又一次地握手,那場面真是感人至深。

4月29日,新加坡海皇大廈成為海內外輿論關注的焦點,“汪辜會談”的最后一項議程在此進行。上午10時40分,辜振甫和汪道涵同時進入會場。兩人先是走到簽字台前互相致意,兩位先生的夫人及海協與海基會出席人員依序分排坐定﹔然后,兩人鄭重地在協議上逐一簽上自己的姓名﹔在簽署前兩項協議后,雙方互換位置繼續簽署另外兩項協議。10時52分,4項協議簽署完畢,眾人舉杯同賀,全場響起熱烈掌聲。

海峽兩岸的中國人在經過長達40多年的政治對抗后,終於邁出了關系緩和、合作加強的嶄新一步。為慶祝這次歷史性會談的成功,在董宮夏蓮廳,汪道涵宴請了辜振甫一行。晚宴上了9道菜,汪道涵把對台灣同胞濃濃的骨肉之情巧妙地融進菜名裡:情同手足(乳豬與鱔片)、龍族一脈(乳酪龍蝦)、琵琶琴瑟(琵琶雪蛤膏)、喜慶團圓(董園鮑翅)、萬壽無疆(木瓜素菜)、三元及第(三種海鮮)、燕語華堂(官燕燉雙皮奶)、兄弟之誼(荷葉飯)、前程似錦(水果拼盤)。

第一次“汪辜會談”時,汪送給辜一個很有意義的筆筒,諧音“必統”,讓辜振甫印象深刻,珍愛不已。

盡管首次“汪辜會談”隻局限於民間性、經濟性、事務性和功能性的范圍,但其本身具有濃厚的象征意義,對兩岸關系的影響深遠。汪道涵和辜振甫兩人之間的關系,也從“可敬的談判對手”發展成為惺惺相惜的摯友,彼此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1995年5月28日,兩會事務性商談時,初步達成於7月20日在北京舉行第二次“汪辜會談”,並確定會談中的8項議題。然而就在此時,台灣當局在國際上大搞分裂活動,美國政府亦出爾反爾地公然允許李登輝於6月間訪美,這極大地惡化了兩岸關系。鑒此,汪道涵於6月16日致信台灣“海基會”,推遲會談。

之后在兩岸同胞共同努力及推動下,兩岸關系氣氛有所緩和。1998年10月14日,辜振甫偕夫人嚴倬雲踏上了祖國大陸的土地。辜振甫先生一到下榻賓館,就向等候在那裡的中外記者說:“在這裡看到許多老朋友,感到很溫馨﹔一路上見到今天的上海並了解到兩岸經貿現在很旺盛,十分高興。”談到此行的目的及希望,辜振甫說:“這次到上海訪問,本人與汪先生將有數度晤談的機會,至為難得,相信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努力中,營造相互信任、為人至善的基礎。本人希望兩岸都能嘗試從更寬廣的角度看問題,在建設性的對話中,找尋開展兩岸關系的正確做法。”

辜振甫此時雖已81歲,仍耳聰目明,談吐風趣。有記者問:“請問辜先生這次和汪先生見面,與1993年‘汪辜會談’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麼?”辜老先生回答說:“最大的不同,是這次會面沒有在‘第三國’,也就是說,在自己的地方談,解決自己的問題。”

上海和平飯店是一座歐洲宮廷式建筑。14日下午5時35分,在8樓“和平廳”,汪道涵和夫人孫維聰特地在電梯口迎候辜振甫和夫人。汪道涵滿面紅光,笑容可掬﹔辜振甫精神矍鑠,風度儒雅。當兩位老先生的手緊緊地握在一起的時候,全場幾百隻鎂光燈頻頻閃爍,照相機快門聲響成一片。

汪道涵熱情地歡迎辜振甫率海基會參訪團來訪,他首先說:“我本人和海協全體同仁對辜先生夫婦及海基會各位的到來表示歡迎。”“自1993年新加坡‘汪辜會談’以來,我和辜先生已經5年沒有見面了。這次辜先生能來上海,我十分高興。辜先生率貴會各位來祖國大陸參觀訪問,是兩會共同努力的結果。辜先生和各位先生來訪,可以促進兩會的相互了解,推動兩會的交流和溝通。我也願就此機會,與辜先生及各位就雙方共同關心或各自關心的問題廣泛交換意見。”

針對兩岸在“一個中國”議題上的爭議,汪道涵提出了著名的“86字箴言”:“世界上隻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目前尚未統一。雙方應共同努力,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平等協商,共議統一。一個國家的主權和領土是不可分割的,台灣的政治地位應該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進行討論。”並指出大陸加台灣就等於一個中國,兩岸在談判中的政治地位是平等的,雙方應一起努力,共同來締造一個統一的新中國。

10月15日下午,上海新錦江大酒店四樓白玉蘭廳。汪辜兩位老先生均身著深色西服,顯得清癯健朗,兩人悠閑品茗,相談甚歡。辜振甫1945年離開上海時年僅28歲,而此時已是耄耋之年。言談間,他十分感慨:“53年后舊地重游,感觸至再。見到上海今天的榮景十分高興。”他還邀請汪道涵隔年到台灣訪問。

在交往中,汪辜二老發現雙方都有一個共同的業余愛好——京劇,這讓兩人驚喜不已。兩人均是京劇迷和票友。1993年在新加坡第一次會談時,二老一上來就先聊了半小時的京劇,再談兩岸關系。1998年會談時,京劇行家的汪道涵,對招待辜振甫所安排的京戲劇目,一一進行細心推敲。他們一面看戲,一面交頭品析,三言兩語交換著對折子劇目與演出的看法。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共同認知,使得二老能有更多的心靈交流,如果說白天二人更多的是談兩岸問題,那麼晚上更多的是有關京劇的私人會晤。

汪道涵的家中,至今存放著一盤盤辜振甫從台灣寄來的錄影帶。身邊人士介紹,辜振甫去世后,汪老時常會翻出影帶,欣賞昔日老友的京劇表演。

在汪道涵和辜振甫兩次會談之后,兩岸關系一度出現了蓬勃發展的大好局面。

然而,這一大好的局面再次遭到了“台獨”勢力的蓄意破壞。汪辜兩老對隔海峽,咫尺天涯,無緣再見,抱憾終身。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思瑤、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