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 辰
三
龍梅和玉榮的故事發生的時候,著名內蒙古作家瑪拉沁夫和新華社內蒙古分社一位姓趙的記者正好在白雲鄂博一帶採訪。聽說了兩個小女孩為保護人民公社的羊群跟暴風雪搏斗而被凍傷的故事后,他們馬上對相關人員進行了採訪。
1964年3月12日,《人民日報》發表了長篇通訊———《暴風雪中的一晝夜》,詳細報道了龍梅、玉榮兩姐妹的英雄事跡。3月13日,時任內蒙古自治區主席的烏蘭夫親筆題詞:“龍梅、玉榮小姐妹是牧區人民在毛澤東思想教育下,成長起來的革命接班人。我區各族青少年應努力學習她們的模范行為和高貴品質!”隨之,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做出決定,授予龍梅、玉榮“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光榮稱號。3月14日,《內蒙古日報》發表了長篇通訊《草原英雄小姐妹》。3月20日,共青團中央寫信表揚姐妹倆的高尚行為,同時熱烈祝賀他們加入中國少年先鋒隊。
在龍梅、玉榮治療期間,烏蘭夫專程到醫院親切慰問了這對“草原英雄小姐妹”。一時間,從中央到地方,全國各級各類傳媒競相傳揚她們的英勇事跡。
姐姐龍梅本名吳龍衣,妹妹玉榮本名吳玉榮。兩人父母皆為蒙古族。可能是記者採訪時翻譯時產生了誤差,導致在報道時,把姐姐的“龍衣”寫錯成“龍梅”,姐妹倆的姓也被去掉了。后來將錯就錯,姐妹倆便使用龍梅、玉榮的名字至今。
此后,經過報紙、刊物、舞台、銀幕和教科書的傳播,龍梅和玉榮成了家喻戶曉的“草原英雄小姐妹”, 成為人們學習的好榜樣。她們的故事曾撥動了億萬中國人的心弦,曾激勵著千千萬萬青少年奮勇向上,影響了中國幾代人。
龍梅、玉榮出院后,回老家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開始讀書,從此再沒有放過羊。為了照顧她們的生活,政府每月發給她們每人20元生活補貼,還安排了一位阿姨邊照顧她們姐妹的生活,邊輔導她們的學習,直到中學畢業。
1969年新中國20年大慶,周恩來總理親自安排龍梅、玉榮在中南海住了15天。姐妹倆還一同出席了國宴,並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國慶大典,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
1970年,17歲的龍梅如願以償地穿上令世人羨慕的綠軍裝來到軍營,被分配在解放軍253醫院理療科當護理員,后又進包頭醫專學習。從部隊轉業后,龍梅歷任內蒙古自治區達爾罕茂明安旗旗委副書記,包頭市東河區團委副書記、統戰部副部長、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政協主席等職。1972年,玉榮17歲那年,還在讀中學時就被任命為烏蘭察布盟教育局副局長。當然,任副局長只是挂個名兒,屬於那種不脫產任命。直到1976年玉榮從內蒙古師范學院畢業后,才真正走上了教育局副局長的領導崗位。以后,玉榮歷任烏盟民族中學副校長兼校黨委副書記,烏盟團委副書記兼少工委主任,內蒙古自治區殘聯副理事長及內蒙古自治區政協辦公廳副主任、副秘書長等職。姐妹倆曾當選為全國人大第四、五屆代表。玉榮還曾是共青團十一、十二大代表,中國殘聯一、二、三屆代表,還獲得全國扶殘助殘先進個人、自強模范稱號。龍梅去過法國、日本訪問,玉榮去過羅馬尼亞、韓國等國訪問。
幾十年來,龍梅、玉榮始終沒有離開生育、養育她們的這片草原,她們把自己當著普通人一樣,在內蒙古草原默默地奉獻著,奮斗著。龍梅、玉榮早已退休了,如今人們見到她姐妹倆時,的確難以相信眼前這兩位普普通通的婦女,就是昔日名揚全國、感動了無數人心靈的英雄小姐妹!2008年,龍梅、玉榮姐妹倆光榮地成為北京奧運會火炬手。2009年9月14日,龍梅和玉榮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四
龍梅、玉榮姐妹倆成了小英雄,哈斯朝祿和兒子那仁滿都拉也為她們感到高興,他們的臉上也有光,因為畢竟他們是同一個生產隊的牧民。自那以后有好幾年,每逢過年過節,吳添喜總要帶龍梅、玉榮姐妹倆登門看望哈斯朝祿大叔,感謝他的救命之恩。而哈大叔也把龍梅、玉榮姐妹當著自己的孩子看待,對她們非常好。但是在那個荒唐的年代,事情的發展完全偏離了正常的軌道。現在,必須介紹一下哈斯朝祿的人生。
哈斯朝祿生於1918年。小時候家境貧困,食不果腹。為了活命,他到處流浪,后來上了興安盟偽滿洲國陸軍軍官學校。
偽滿洲國陸軍軍官學校是日本人辦的學校,學員接受日本人的教育是不消說的。不過,哈斯朝祿和絕大多數同學都只是為了混口飯吃,他們並沒有忘記自己是中國人,他們眼睜睜地看著日本人掠奪祖國東北的礦藏、木材、糧食等,心裡十分痛恨日本人。所以,哈斯朝祿一邊在那裡上學,一邊在尋找機會參加抗日活動,還曾因此而蹲過幾十天監獄。
1946年2月,哈斯朝祿參加革命,在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工作,任軍事部軍政司秘書。1946年9月1日,入東北軍政大學第九期學習。1947年畢業后,任內蒙古自治運動東蒙總分會內防廳軍事部秘書,中國人民解放軍內蒙古軍區司令部參謀處軍事研究委員會委員。
新中國成立后,哈斯朝祿以副團職干部的待遇轉業到地方,先在長春市公安局負責編輯《長春公安》,后被調到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從事編輯工作。
哈斯朝祿為人正直,工作敬業,同事們對他很尊重。但是,他過於耿直,對領導有意見也不知道藏著一點明哲保身,而是有什麼說什麼———比如,他認為領導官僚主義作風嚴重,就當面說:“我擁護黨中央、毛主席,但對你這樣的領導持否定態度。”后來,出版社認定哈斯朝祿“反黨反中央”———那位領導說:“領導干部是黨的化身,你反對我們,就是反對共產黨!”
哈斯朝祿就這樣成了“反動分子”、“內控右派”,不久被開除公職,被管制起來。1962年,被下放到達茂旗新寶力格公社當牧民改造。后來在“文革”中,又接連戴了好幾頂政治帽子:歷史反革命、現行反革命、蒙修特務、內人黨、被管制分子等。救助龍梅、玉榮就發生在他被管制期間。
1964年3月14日,《內蒙古日報》在頭版頭條發表了《草原英雄小姐妹》的長篇通訊,哈斯朝祿是在很多天后才讀到這篇報道的,對於其中救助龍梅、玉榮的幾段文字,他讀后很茫然:他救龍梅、玉榮姐妹倆這件事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而,在報紙的報道中,根本見不到他的名字,小姐妹倆獲救,似乎跟他們父子倆沒有任何關系。明明是他救了龍梅,怎麼成了是那個姓王的扳道工發現而救助的呢?原因很簡單,哈斯朝祿當時被“管制”,是個被專政的“階級敵人”。
這時,呼和浩特鐵路局給王某等8名鐵路工人授予“民族團結光輝榜樣”的光榮稱號,並作出決定,號召全局職工學習白雲鄂博車站乙班職工在搶救蒙古族少年兒童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階級友愛和助人為樂的共產主義精神。不久,內蒙古自治區召開隆重的慶功大會,給王某為代表的13名人員披紅挂金。“頭等功臣”的王某得了獎章,一下子漲了4級工資。在那個年代,連漲4級工資對一個人的生活水平的影響那是相當大的。
在公開的場合,王姓工人一口咬定,是他最先搶救龍梅、玉榮的。當年報道此事的記者和一些領導也堅決地認同這一點。不過,當時處境尷尬的那個王姓工人曾私下裡找過哈斯朝祿4次。他一次次對哈斯朝祿說:“哈大哥,你的歷史背景不好,說是你救的人也不會得到表揚,請你別說了,保持沉默吧。”哈斯朝祿當時對王某說:“報上不是登了你的英雄事跡嗎?咱們相信黨報吧,我這兒你不用擔心,不會有任何人到我這裡來問的,我還戴著‘帽子’呢!”
天真的那仁滿都拉曾用委屈的目光看著他的父親,困惑不解地問道:“爸爸,上級領導為什麼不表彰獎勵咱們呢?那天我的耳朵都凍壞了!”可他聽到的只是父親深深的嘆息。
這之后,隨著“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動人故事在大江南北廣泛傳誦,包頭市話劇團根據小姐妹的故事編排出話劇《草原英雄小姐妹》,其中“偷羊賊”、反動牧主白音影射的便是哈斯朝祿。
哈斯朝祿沒有料到,由於他救助了龍梅、玉榮,一下子便從“被管制分子”升格為“偷羊賊”、“殺人未遂”者以及舞台上的“反動牧主白音”。對此,哈斯朝祿十分不理解。
從1964年開始,哈斯朝祿就開始搜集一些宣傳龍梅、玉榮姐妹倆的材料,一次次地向上級申訴。后來,隨著對他批判的升級,他的申訴不但沒有解決任何問題,反而使得自己的處境更為艱難。自治區一位領導在哈斯朝祿的申訴信上批示:“將功抵罪,不予報道!”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黨開始撥亂反正,逐步恢復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曾經和父親哈斯朝祿一起救護龍梅、玉榮的那仁滿都拉用3天時間整理了其父親用血淚寫出的長達119頁的名為《滿懷悲憤喚蒼天》的申訴材料,將它改寫成題為《誰是第一個發現並搶救草原英雄小姐妹龍梅玉榮的人》的稿子寄往《人民日報》。與此同時,哈斯朝祿和他女兒趙玉容也曾多次上訪申訴,言之鑿鑿地指出:哈斯朝祿父子才是第一個發現並參與搶救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人。
那仁滿都拉撰寫並寄給《人民日報》的那篇稿子,很快便被刊登在1979年“群眾來信摘編”第七三五期上。同年4月,時任中紀委第三書記、中宣部部長、中央秘書長的胡耀邦看到了此文,作出要“徹底甄別處理”的批示。1984年初,中央組織部又催問查處情況。為“徹底甄別”核實,遵照胡耀邦的指示,由內蒙古自治區區委組織部牽頭,通過對當時的主要當事人進行調查,於1985年下達正式文件給予平反正名,確認哈斯朝祿父子是首先發現並參與搶救龍梅、玉榮的人,表示由宣傳部門通過適當的宣傳手段消除有關社會影響,建議有關部門對哈斯朝祿給予一定的獎勵。文件同時也強調,處理歷史遺留問題要本著宜粗不宜細的精神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漫長的21年之后,真相終於大白天下。終於洗掉了強加在哈斯朝祿身上的不白之冤,使老人那顆受到痛創的心靈得到了些許的慰藉。
平反之后,哈斯朝祿回到呼和浩特市享受離休干部待遇,在家安度晚年。
當記者問到玉榮,如果當年哈老先生沒有救下你們,或者晚幾個小時救你們,情況會是怎麼樣呢?
玉榮說,那肯定凍死了。當時已經凍了一天一夜了,所以沒有哈大叔,就沒有我和姐姐以后的生活。面對記者,玉榮說,哈大叔心裡一直很委屈。他本來就因為所謂的歷史問題蒙受了不白之冤。救下我和姐姐之后,不但沒有得到組織上的認可,沒有得到任何的獎勵,反而在一些戲裡變成了“偷羊賊”。這是最讓他傷心的。那些年,他有時候喝了酒,會上我們家,找我父親傾訴。現在想起來,我們姐妹倆得到了很多榮譽,受到了很多關懷。而他做了好事,反而背了20來年的黑鍋,心裡太苦了。我非常理解他。
在哈大叔去世之前那幾年,龍梅、玉榮姐妹多次去看他。2005年,哈大叔去世的時候,玉榮專門去為他送行。當時,送他的人很多,人們都在為他祝福,這真是應了一句話:好人終有好報。
龍梅、玉榮表示,要永遠銘記哈大叔的救命之恩。
![]()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