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草原英雄小姐妹”故事裡面的故事

庚 辰

2014年06月12日16:2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世紀風採》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在中國,這是一個曾經家喻戶曉的故事。

50年前,一場罕見的風雪襲擊了內蒙古自治區達爾罕茂明安草原。龍梅、玉榮這兩個牧民的女孩子在牧羊時遭遇暴風雪。為了保護人民公社集體的羊群不受損失,她們與暴風雪搏斗了一天一夜,用少年熱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英雄贊歌。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授予她們為“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光榮稱號。

“草原英雄小姐妹”故事被無數次地書寫和歌頌,還被拍成電影、搬上舞台、譜成歌曲、寫進教科書,曾撥動了億萬中國人的心弦,激勵千千萬萬的青少年奮勇向上。

然而,令人驚訝不已的是,“草原英雄小姐妹”故事裡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當年,到底是誰第一個發現並搶救了龍梅和玉榮?他是怎麼施救的?救了英雄小姐妹后,施救者自己的命運又將是如何?

1964年2月9日(農歷臘月二十六)早晨,內蒙古自治區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新寶力格公社那仁格日勒生產隊牧民吳添喜因外出有事,便讓他的兩個女兒———11歲的龍梅和9歲的玉榮代他出門放牧。吳添喜離開家時,對龍梅、玉榮說:“阿爸去一會兒就回來,你們臨時放一會兒。”龍梅說:“阿爸你就放心吧,我們也不是第一次放羊。”龍梅說的也是事實,牧民的孩子誰都會放牧,但她們也只是在晴天放過羊,一般夏天才放得多。

上午10點多鐘,天色還好,龍梅和玉榮趕著羊群出門。雪把草埋住了,羊因為吃不上草,就往前跑。姐妹倆跟著羊群順風走,漸漸地看不見家了。

中午時分,天氣突變,低垂的雲層洒下了鵝毛大雪,怒吼著的西北風卷起大雪漫天狂舞。剎那間,白毛風吞沒了茫茫的草原。

草原上的暴風雪被稱作“白毛風”。在這樣的天氣裡如果迷失方向的話,非常容易被凍死或凍傷致殘。

龍梅和玉榮,冒著刺骨的風雪,急忙攏住羊群,轉身往回趕羊。但是狂風暴雪就像一道無形的牆,阻擋著羊群的歸路,羊群順風亂竄。

龍梅和玉榮當時有一個共同的信念,那就是別讓集體的羊丟掉一隻。也不知道跑了多長時間,姐妹倆總算把散亂的羊群聚攏在一起。

到了晚上,暴風雪更加瘋狂,羊群在風雪的呼嘯中朝東南方狂奔著。在緊緊追趕羊群的時候,小姐妹倆怕在奔跑中散失,便機智地相互高喊著:“龍———梅”、“玉———榮”進行聯絡,彼此關照激勵著,羊群在她們的呵護下一直沒有再跑散。

因極度疲乏,姐妹倆隻得找到一個稍微能避風的地方休息一下。不知不覺,龍梅睡著了。深夜,龍梅被凍醒,爬起來一看,羊群、妹妹都不見了。她便一路走一路喊:“妹妹,你在哪兒?”在幾百米外看著羊群的玉榮聽到姐姐的呼叫聲,趕忙答道:“姐姐,我在這兒!”兩個人又會合了。

再說,吳添喜見兩個女兒龍梅、玉榮晚上未歸,心急如焚,便請了幾位鄰居在暴風雪中四處尋找。然而雪夜中的茫茫大草原就像海洋一樣,龍梅、玉榮好比滄海一粟,沒有任何標識,到哪裡去找?吳添喜像瘋了一樣,留下一句“找不到兩個孩子我也不會回來了”,就不顧一切地沖進了暴風雪中。直到龍梅、玉榮被救之后,人們才在很遠的一個蒙古包裡找到昏睡過去的吳添喜。

第二天拂曉,龍梅、玉榮離白雲鄂博火車站不遠了。她們同暴風雪搏斗了一天一夜,走出了70多裡。龍梅突然說:“妹妹,你的靴子呢?”凍得已經麻木的玉榮一愣,看了一眼自己的雙腳,說:“那不是在腳上穿著麼?”龍梅仔細一看,那哪是靴子,分明是腳上裹著個冰雪坨子。龍梅回走了幾百米,好不容易才找到玉榮丟掉的那一隻靴子,可是玉榮怎麼也穿不進去了。羊慢慢往前走,龍梅想背著玉榮走,玉榮不同意說:“姐姐,你哪能背動我,我坐在這,你去把羊攏回來。”

於是,龍梅找了個山溝把玉榮安頓好,又把自己的大衣脫下來給玉榮穿,這才去追趕羊群。羊群要過白雲鄂博火車站的鐵道了,就在這裡,她遇到救命恩人哈斯朝祿和他的兒子那仁滿都拉。

同樣是2月9日這一天早晨。牧民哈斯朝祿早早地起來,為專程來探望他的在內蒙古財政廳工作的老同學特木爾高力陶做早飯。這位老同學在他家已住了4天,他們很長時間不見面了,猛然在一起,非常親切,有聊不完的話題。臨近春節了,特木爾高力陶得回家過團圓年,他倆才不得不分開。

哈斯朝祿牽著狗,和9歲的兒子那仁滿都拉一起送老同學前往白雲鄂博火車站。

哈斯朝祿心裡盤算,親自送他這位老同學去白雲鄂博,一來他們倆還可以在路上接著聊,二來可以順便買點年貨,給兒子理個發。

出發之前,哈斯朝祿有點發燒,臨行前還服了兩片藥。哈斯朝祿一行在雪原上走了半天,趕到白雲鄂博火車站時,已經快到下午3 點,10分鐘后開往包頭的客車就要發車了,而特木爾高力陶還有一些別的東西存放在兩裡外的達茂旗物資局辦事處。取了東西再走,顯然是來不及了。他們隻好在白雲鄂博又住了一夜,讓特木爾高力陶坐明天的車走。

可是,到了第二天,風刮得更大,雪下得更猛了。哈斯朝祿很著急,他惦念家裡一群羊,隻有兩個比兒子大不了多少的女兒在牧羊。他來不及把特木爾高力陶送上火車,就告別了老同學,背著年貨,拉著兒子領著狗,急匆匆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上午11點左右,哈斯朝祿和兒子那仁滿都拉穿過了鐵道。他們看到鐵路西的一道淺溝裡有一群羊,約有三四百隻(后來才知道,那群羊一共是384隻),暴風雪中的羊群,身上挂滿了冰溜子,肚子癟癟的,在風雪中顫抖地擠在一起,不時發出微弱的咩叫。

一開始,哈斯朝祿還以為是他們家的羊———鐵路西這一帶是他們公社的牧場,一般情況下,隻有他們公社的羊才會跑到這裡。哈斯朝祿的心忽地一沉:別是兩個女兒凍壞了,羊群跑到這裡來了?於是,父子倆仔細地檢查了羊群,知道那不是他們家的羊,哈斯朝祿這才長長地出了一口氣。

哈斯朝祿斷定這是他們公社的羊,不管是誰放的,它們肯定是走丟了,便決定把羊趕到桑布家,再求桑布騎駱駝把羊群趕到大隊去。

父子倆趕緊哄趕起了羊群,發現有三隻死羊。哈斯朝祿是一個認真負責的人,他讓兒子留下看著羊群,他自己則背起那一隻尚未凍硬的公羊往附近的車站走去,想寄放到那裡。在父親走后,那仁滿都拉看見從西邊山坡上走來一個女孩,他就問:“這是你的羊嗎?”她“嗯”了一聲表示認可。

哈斯朝祿跌跌撞撞地一腳深一腳淺地好不容易才把死羊背到火車站的扳道房門前。一個三十多歲左右的扳道工王某打開門,疑惑地盯著這位風雪中的蒙古族牧民。哈斯朝祿解釋了原委,並保証一兩天內就會讓大隊的人來取。一開始,那個王姓工人不同意,說了好半天,對方才答應暫時寄放,不過要求他在下午6點之前必須取走。

送死羊回來的哈斯朝祿發現有一個小女孩和他兒子在一起。這個女孩的臉凍得發青發紫,靴子裡灌進去的雪化了,在她的腳脖子上凍成了疙瘩。

哈斯朝祿問這個女孩子的名字,這才知道,她叫龍衣(這是龍梅的本名,龍梅是后來媒體報道后才叫起來的),和他們原是一個生產隊的,哈斯朝祿認識她爸爸吳添喜。隻不過牧民居住地很分散,一個生產隊往往方圓20多裡,龍梅當然不認識哈斯朝祿,龍梅告訴哈斯朝祿,她的妹妹還在山裡面呢。

哈斯朝祿把兒子留下來看護羊群,他自己立即把龍梅帶到扳道房。這時正是扳道房裡交接班的時候,來了4個人,哈斯朝祿把情況講給他們聽,請他們幫著救助龍梅和玉榮。這幾個工人馬上行動起來,給龍梅臉上、手上搓雪———這是冰天雪地裡救人最常用的方法。又給她脫靴子,可龍梅的靴子和腳凍在了一起,怎麼也脫不下來。

哈斯朝祿在安頓好龍梅后又挺身而出,沖出扳道房迎著暴風雪直往郵電局奔去。他把電話打到了公社,講了這裡的情況,又找到了白雲鄂博礦區領導。礦區很快組織了十來個身強力壯的小伙子,派汽車將他們送到白雲鄂博火車站那座扳道房附近。這些小伙子漫山遍野搜尋玉榮,終於在山溝裡找到了暈倒在雪地裡已奄奄一息的玉榮。正在人們忙著搶救的時候,區長伍龍乘坐著小車來這裡,把龍梅、玉榮和已凍傷了耳朵的那仁滿都拉一道送到了白雲鄂博礦區醫院。

在白雲鄂博礦區醫院保存的當年診斷資料上有這樣的兩組文字:

“患兒龍衣(龍梅),入院時表情淡漠,不能言語,手指手背腫脹明顯,觸之冰涼而堅硬,無明顯壓痛﹔兩腳尚在氈靴內,與鞋凍在一起無法脫下。初步診斷為全身凍僵,凍傷休克及腎功能障礙。”

“患兒玉榮,入院時呈昏迷狀態。雙耳腫脹,有水泡形成﹔眼瞼浮腫,瞳孔對光反應遲鈍﹔兩小腿自膝關節以下皮膚呈紫色,踝關節以下呈暗黑色,表面有冰層附著,足背兩側動脈消失。初步診斷為:全身凍僵,上下肢凍傷面積28.5%,凍傷休克及腎功能障礙。”

經過白雲鄂博鐵礦醫院的精心搶救,才使龍梅、玉榮姐妹掙脫出了死神的懷抱,若不是及時搶救,后果將是不堪設想。不久,這對小姐妹被組織上轉送到內蒙古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住院治療。國家派出了最精良的醫護人員為她們治療,並給她們使用了當時最先進的儀器和藥品。但由於凍傷嚴重,龍梅失去了左腳拇指﹔玉榮右腿膝關節以下和左腿踝關節以下做了截肢手術,造成終身殘疾。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思瑤、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