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台灣之女”林麗韞:6次當選為中央委員 曾見証中日建交

2014年06月13日09:0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編者按:近日,《世紀風採》發表文章《“台灣之女”林麗韞》。出生在台灣的林麗韞,曾7次出席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6次當選為中共中央委員。上世紀50年代,她擔任毛澤東、周恩來等人的日文翻譯,見証了中日建交談判。上世紀80年代,她更親歷了海峽兩岸往來的風風雨雨。摘編如下。

“我是台灣女,更是中國女”

1973年8月,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林麗韞以台灣同胞的身份當選為中央委員,為世人所矚目。

林麗韞,人稱“台灣之女”。1933年,林麗韞出生在台灣省台中清水鎮。3歲時,由於清水發生了嚴重地震,林麗韞舉家遷往台北。自幼年開始,父親便教育她是中國人,我們的國家古老而又文明,在海峽的對岸還有遼闊的大陸。林麗韞的童年,雖飽嘗帝國主義侵略的苦難,而寶島的迷人風光,卻深深地留在她的記憶裡。

1940年,上小學二年級的林麗韞又隨父親遠離故土到日本的神戶安了家。她在日本中華同文學校學習,她對中國的歷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學校裡,她還和同學組織了“留日同學會”、“讀書會”,看了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和斯諾的《西行漫記》等著作,才知道有中國共產黨。她個人的背景、經歷和得天獨厚的語言條件,為她日后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1952年7月,年僅19歲的林麗韞告別了親友,隻身乘坐香港貨輪,取道香港,幾經周折,終於回到日夜思念的祖國大陸。回國后,有人稱她為“台灣的女兒”,林麗韞則強調說:“我是台灣女,更是中國女。”

意外事件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

林麗韞初到北京時,正趕上郭沫若和廖承志組織發起召開“亞太和平會議”,大街小巷都張貼和平鴿的宣傳畫,她為這種氣氛所鼓舞著。當時有關部門見她還年輕,就鼓勵她繼續讀書。不久,她考上了北京大學生物系,學習品種改良,打算將來要以農報國,成為一名農業專家。

翌年,一件意外的事情,改變了林麗韞一生的命運。她回憶說,“1953年,旅日華僑組成抗日烈士遺骨奉送團來到北京,其中就有許多台灣同胞。我的父親林水永作為奉送團成員,受到了廖公的接見,這也是我第一次見到廖公。他對台灣同胞問寒問暖,十分親切,給我留下了難以忘卻的記憶。”

林麗韞所說的廖公,就是國民黨元老廖仲愷與何香凝之子廖承志。廖承志當時負責中共對日、對台事務。眾所周知,在中國與日本正式建交之前,在日本東京建立的“廖承志辦公室”,便起著“民間大使館”的作用。日本人習慣於稱“廖公”為“廖桑”。

從此,廖承志等中僑委領導便開始知道了出生於台灣、成長於日本,既精通日語又精通台灣閩南話的林麗韞。之后,林麗韞的生活軌跡也由此發生了重大變化。1953年,台灣在日本的華僑大量返回祖國,亟需林麗韞這樣的人才參予接待,她被借調到天津參與歸僑的接待工作,后來又被調到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開始了長達20年的中日民間友好交流工作。

這20年間,林麗韞有幸先后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彭真、陳毅、郭沫若、廖承志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擔任日語翻譯。當時,在英語方面,中共高層的翻譯官有唐聞生、章含之、王海容,法語方面有齊宗華和羅旭,而日語方面則首推林麗韞。

見証中日建交全過程

從1954年開始,林麗韞就為周總理做翻譯工作,直到1976年總理去世。由於在日本生活了12年,林麗韞的日語不僅流利標准,而且帶著關西口音的發音柔和悅耳,被周總理稱贊為像說蘇州話一樣好聽。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談判時,林麗韞擔任了主要翻譯,見証了這一歷史事件的全過程。此外,她曾多次隨團訪日,自己也曾作為團長、副團長率團出訪,促進了中日兩國的民間友好往來與交流,日本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最使她難忘的是1979年陪鄧穎超副委員長出訪日本。日本政府破格按國家元首接待了鄧大姐。林麗韞隨鄧大姐看望了為中日友好作過貢獻的日本各界老朋友及其子女,參加了設在京都嵐山的周總理詞碑揭幕儀式。

對於周恩來的外交風格,林麗韞也有細膩的描述。她回憶了田中角榮首相訪華時的一件小事:中日建交談判結束后,中方在上海舉行歡送田中首相的宴會。那天的宴會總共有幾十桌,氣氛熱烈。大平外相情緒高充,頻頻敬酒。這時,林麗韞聽到田中用很驚訝的口氣說:“喲,大平君,不得了,這麼能喝酒啊?你的酒量這麼大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啊。”林麗韞將田中的話告訴了總理。

不料,田中很普通的一段話,總理就聽進去了。不一會兒,總理就對她說:“小林,你跟我走。”

林麗韞跟著來到大平外相身邊。此時,他正興高採烈地給桌上的客人們敬酒。

周總理十分巧妙地對大平說:“大平先生,請同我們一起回座位吧。”大平此時還沒到喝醉失態的地步。就這樣,總理很自然,很體面地在別人都還沒感覺到有什麼問題的時候,將大平請回了座位,沒讓他再喝下去。

有一次,日本社會黨的領袖淺沼稻次郎的夫人到中國,周總理在大會堂的北門等著客人來,天氣很冷,他回頭問林麗韞:“小林,你想淺沼夫人會穿什麼衣服來呢?”因為同一天林麗韞在北京飯店看見過她,所以隨口回答說:“我看她是穿著褲子吧!這麼冷的天氣,應該不至於穿日本和服那麼不好穿的衣服來吧!”然而,那天淺沼夫人卻仍按日本禮節,穿著和服盛裝而來。穿日本的和服是不好邁步的,她在北門台階一步一步往上邁,冷風吹著,周總理回頭批評她說,“小林,看你主觀主義!”然后馬上向警衛交待,將淺沼夫人的車調到地下室,回去的時候由地下室走。當時林麗韞覺得很慚愧,周總理站在那裡思考事情,突然回頭問她淺沼夫人會穿什麼來,是想問淺沼夫人會不會不太暖和,她卻沒有更多去考慮這些事情。這一切,林麗韞都看在眼裡,刻在了心裡。“總理就是這樣從生活細節上去關照人家,可以說是無微不至。”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思瑤、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