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處處埋忠骨
2010年12月20日,雲南省委統戰部、雲南省政協及相關人士召開了一個非正式的小型會議,會議決定,把在緬甸犧牲的中國遠征軍將士的遺骸尋取回國安葬。
“這是戰爭結束66年來,中國人第一次要把滯留海外的二戰陣亡將士遺骨接回祖國安葬。”當時參加會議的滇緬抗戰史專家戈叔亞和所有與會者都異常興奮。
在60多年后重新尋找中國遠征軍遺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在此后的多次會議中,他們就尋找、確認、挖掘和接送遺骨的時間和方法制定出一套又一套的方案,並將活動定名為“忠魂回歸”公益活動。
在雲南省歸國華僑聯合會、雲南省黃埔軍校同學會的組織下,“忠魂回歸”公益活動組委會依靠緬甸華人華僑幫助,在緬甸東西南北3000多公裡,用一個月的時間,考察了有中國遠征軍墓地的密支那、八莫、西保等地。在艱難的尋找中,他們一次次痛徹心扉,一次次心如刀絞。尋找得越多他們越感到,不能讓10萬將士的遺骨就這樣被異國的野草覆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保衛當時中國僅存的一條國際大通道滇緬公路,1942年3月,中國不惜派出最精銳的部隊組成中國遠征軍協同英、美等盟國到緬甸對日作戰。
由於盟軍倉促應戰等原因,中國遠征軍10萬將士敗走野人山,滇緬公路被切斷。1942年8月,第一次緬甸對日作戰失敗。
1943年,中國遠征軍再次進入緬甸,經過無數次艱苦的戰斗,最終消滅日軍3萬余人並徹底解放了緬北和滇西。中國遠征軍和駐印軍不辱使命,這也是1840年以后中國軍人第一次把外國侵略者趕出國門的戰爭。
但是兩次入緬作戰,中國遠征軍付出了慘重代價。
據不完全統計,1942年至1944年,中國在緬甸、雲南投入的部隊約40萬人次,但由於史料缺失,中國遠征軍在緬甸犧牲的精確人數至今無法確定。有資料顯示,在兩次入緬作戰中,中國遠征軍犧牲人數達10萬人。第一次入緬戰役中犧牲的6萬人中,有5萬人是在打了敗仗倉皇撤退途中非戰斗死亡的,特別是在自然條件極端惡劣的野人山中死亡人數最多,陣亡將士被草草掩埋。所以,至今在緬甸沒有發現一處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時的墓地。
第二次緬甸戰役,遠征軍一路進攻,所到之處都建立了墓地,這些墓地基本上都是沿著史迪威公路所建。早在2002年,戈叔亞第一次進入緬甸密支那考察遠征軍歷史時,就一直在打聽這些中國軍人的墓地。
但是,那時當地的華人華僑並不敢公開告訴他們中國軍人墓地的情況。在一個寺廟裡,一位年長的和尚悄悄告訴戈叔亞,這附近居住著人的地方過去是一片墓地,但“常常‘鬧鬼’,弄得住在這裡的人惶惶不可終日,有的把房子賣掉搬走了”。
戈叔亞十分震驚,他謊稱自己的叔叔是在密支那戰死的,想去看看墓地,但是和尚們你看我我看你,雖然非常同情他,卻沒有一個人敢帶他去。
這件事深深烙在了戈叔亞的腦海中。隨后幾年,他開始了對這些墓地的實地尋找和收集資料。在他看來,緬甸人講述的“鬧鬼”故事,“是將士的哭泣和呼喚,他們想家,他們想回家”。
艱難的遺骨保護和找尋
在幾經波折的尋找中,一個殘酷的現實讓戈叔亞等人內心寒冷:除了在緬甸果敢有一座沒有被破壞的中國遠征軍陣亡將士紀念碑外,在緬甸的中國陣亡將士公墓和紀念碑全都被徹底搗毀。
當地華僑說,上世紀50年代,人民解放軍進入雲南后,國民黨殘部退入緬甸,緬甸政府派出萬人部隊試圖剿滅他們,結果被打得大敗,這些孤軍成為緬甸政府的心腹大患,最后緬甸人將在緬甸各地的遠征軍墓地搗毀來撒氣。
每次說到親眼看到緬甸人搗毀中國軍人墓地的情景,華僑艾元昌都泣不成聲:許多人用鋤頭鐵鍬瘋狂地砸碎石碑,把遺骨挖出來亂扔……
找尋活動一波三折。
最先,“忠魂歸國”籌備組以中國遠征軍陣亡人員家屬的名義,向緬甸當局提交了希望接回烈士遺骨的申請書,但申請書遲遲沒有得到批准。緬甸華人華僑提出,讓他們和緬甸地方政府協商,由他們來尋找遺骨並送回國內。
重修墓地、讓遺骨到祖國安葬,是遺留在緬甸的遠征軍老兵和華人華僑的夙願。為此,他們從沒有停止與當地政府的抗爭和請願。
在墓地被破壞的時候,緬甸八莫的華人華僑連夜在被破壞的墓地上尋找遺骨並重新找到一塊土地安葬,但后來新墓地又遭到了破壞。
老兵李月榮在西保墓地被破壞前,把墓志銘一字一句地抄下來珍藏至今,成為判定烈士人數的唯一文字憑証。
華僑老人楊伯方耗盡畢生的精力和家產,才在第200師浴血戰斗的同古城修建了一個小小的紀念碑,並終日守護。
有人冒著坐牢的危險,保存和記錄遠征軍作戰的資料﹔有人以供奉祖宗牌位為掩護,偷偷在家供奉遠征軍的靈位。
為了不讓當地政府生疑,緬甸的華人華僑讓籌備組成員回國,由他們在密支那、八莫和西保的墓地遺址上挖掘中國遠征軍將士的遺骸。
“盡管遺骨破碎風化得厲害,但是每隔一米,就能挖掘到一堆遺骨。”密支那華僑鄧次標在電話裡告訴戈叔亞,他們在一所學校不遠的一戶克欽人家周圍,挖掘出了大量的遺骨。
西保的僑領楊先生也告訴戈叔亞,地方政府派人到現場來監視觀看挖掘,但其實他們對遺骨沒並有興趣,他們隻關心是否有“金銀財寶”。
為便於運送,人們將在密支那尋取到的19具遺骨火化后裝入19個骨灰罐中,還用一個罐子裝了取自八莫的一個中國軍人墓地的壙兆土。
2011年9月13日,在緬甸華僑車輛的護送下,20個骨灰罐分別從雲南瑞麗市的畹町口岸和騰沖縣的猴橋口岸回國。68年前,這些將士正是從這裡離開祖國,入緬作戰,從此長眠在異國他鄉的。
群眾含淚相迎,人們按照當地民間風俗舉行起靈、迎靈、護靈等一系列庄嚴神聖的祭奠儀式,來自大陸和台灣的佛教大師也帶領各地僧侶為英魂超度祈福。20個骨灰罐被緩緩葬入騰沖縣國殤墓園“中國遠征軍陣亡將士公墓”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