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教官葉劍英:屢建奇功的儒將
葉劍英,1897年4月28日誕生在廣東省梅縣雁洋堡的一個小商人家庭。1917年,他以優異成績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堂第十二期炮科。畢業后懷著革命的願望,投奔孫中山領導下的“援閩”粵軍,開始踏上了漫長的革命征途。
1924年1月,孫中山下令籌辦黃埔陸軍軍官學校,並指派蔣介石、廖仲愷等人主辦。當時在孫中山創建的建國粵軍中任第二師參謀長的葉劍英,應廖仲愷邀請,參加籌辦軍校的工作。葉劍英滿懷革命熱情投入軍校籌辦工作。在校舍快修好,上海、廣州兩地招生已近尾聲時,軍校主要負責人蔣介石因孫中山不讓他過問黨務和軍政大事,以經費拮據為由辭職返回浙江奉化老家,要求停辦軍校。蔣的英文秘書王登雲召集籌備人員說:“蔣先生已決定黃埔軍校不辦了,籌備處馬上解散。” 葉劍英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氣憤地說:“創辦軍校是黨代表大會的決定,不能任意宣布停辦﹔再說現在籌備工作已經就緒,即使不辦了,也要說個明白。”但此事沒有商量的余地。加之,有些人又聽到了有遣散費領,便動搖起來。鄧演達、葉劍英等人覺得此事頗有些蹊蹺,決定去請示廖仲愷。恰好廖不在廣州,去香山縣參加農民代表會議去了。廖仲愷回來以后,立即到籌備處安定人心,主持辦校大計。在蔣介石辭職未歸的日子裡,軍校籌備處在廖仲愷的關懷和領導下,繼續緊張地工作著。
5月,黃埔軍校建立,葉劍英被委任為教授部副主任,掌管軍事理論的學科教育。葉劍英講課深入淺出,善於把深奧的道理講得通俗明白,受到學生的歡迎和好評。當年聽過他講課的黃埔第一期學生蘇文欽多年以后回憶往事,說:“記得我在軍校先后聽葉劍英教官講三次課,都是講的兵器學,兵器性能,如何使用,等等。他講課吸引人,一點也不枯燥,很有風趣,大家都很願意聽。”
軍校日常生活和作風嚴格緊張。葉劍英常常黎明即起,親自檢查教官、學生的軍訓和生活情況。從軍容風紀、整理內務、擦拭武器到出操、晚休等起居作息的各個環節,他都認真檢查,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以辛勤的勞動贏得學生們的愛戴。當年同在軍校執教的聶榮臻稱葉劍英是“軍校最有威望的教官之一”。
7月,盤踞在粵北地區的林虎率部威脅廣州,葉劍英奉命調回二師,協助師長張民達指揮作戰,又開始了他戎馬倥傯的生活。
葉劍英在黃埔軍校雖然執教時間不長,但他把昔日學到的知識和技術傳授給學員們,教學相長,他自己也從教學實踐中進一步提高了軍事思想水平,同時更為重要的是,在政治思想方面有了新的收獲。教授部主任、國民黨右派王柏齡說:“葉劍英是我在雲南講武堂掌教時所器識的一人,……他的思想確在學校裡受到極大的變動。”當時在軍校第一期學生中間,有中國共產黨的組織,積極開展各種活動,擴大黨的影響,葉劍英也經常參加這些進步活動。期間,他提出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要求,雖然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回音,但他並沒有灰心,正如后來他自己的詩所說:“人生貴有胸中竹,經得艱難考驗時。”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反革命政變,革命形勢急轉直下,右派勢力極其猖獗。在這歷史發生重大轉折時,深得蔣介石賞識的葉劍英,如果追隨蔣介石,可以升大官﹔如果反蔣,則有可能掉頭。然而,在革命與反動的選擇中,葉劍英不計個人私利,毅然選擇了反蔣的道路,他公開通電反蔣。究其根由,他是“一生隻為百姓謀,不愛烏紗不要錢”的人。就在全國籠罩於白色恐怖,到處充滿血腥氣的時刻,葉劍英再次提出了入黨要求。1927年7月上旬,黨組織正式批准葉劍英加入中國共產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