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周恩來點名稱贊的九江植棉能手

危春勇

2014年07月31日13:4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史文苑》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48年前的1月,來自江西九江的植棉能手高冬梅赴北京參加全國棉花生產會議。其間,她不僅受邀參加周恩來總理召集的小型座談會,而且在閉幕大會上被周總理點名稱贊。

時光流逝,已過去近半個世紀,但回憶起來仍是那樣真切和感人。2014年1月中旬的一天,筆者來到著名勞動模范、曾擔任中共江西省直屬機關工委書記等多個職務的高冬梅家裡,聽她講述48年前在北京受到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親切接見並聆聽他教誨的珍貴往事。

赴京參加全國棉花會議見到周總理

1966年1月,深冬的北京嚴寒料峭,銀妝素裹。江西省農業勞動模范、九江縣江洲公社棉豐大隊黨支部書記兼婦女主任高冬梅,同時任中共九江縣委書記左鳳崗、分管農業的縣委副書記黃問隆等九江地區的代表在火車上度過元旦,來到北京參加國務院召開的全國棉花生產會議。這是高冬梅首次來到心中向往已久的首都北京,也是她第一次離開家鄉出遠門。這年她才23歲。

作為一個在江西土生土長的南方姑娘,高冬梅從小一直生活、學習和勞動在長江中間的一個小島上——九江縣江洲鎮。為了響應黨的號召,積極支援農村建設,1960年夏,品學兼優的高冬梅從九江縣一中初中畢業后,放棄了已被九江師范錄取的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從事農業生產。因為吃苦耐勞、勤奮好學,僅僅兩年時間,她便從一個走出校門的初中女生成長為一名能獨當一面的大隊干部和生產骨干。

1964年,高冬梅被派到公社農一場,帶領一批回鄉知識青年組成突擊隊,進行棉花的科學栽培和良種繁育。她們栽培的棉花皮棉單產最高達到100多斤,這在當時很了不起。高冬梅成了植棉能手,並被評為回鄉知識青年積極分子和省勞動模范,全省各地前來學習取經者絡繹不絕。1965年底,高冬梅被推薦參加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棉花生產會議,向黨中央、國務院匯報自己的工作和成績。

這是第五次全國棉花生產會議,出席會議的代表來自19個省、市、自治區的358縣,共700多人。糧棉問題事關國計民生。從1962年開始,國務院每年都要召開一次全國性的棉花會議,周總理或親自到會講話,或召集代表座談,了解棉花生產方面的情況,傾聽來自基層的聲音,同時布置工作任務,為大家加油鼓勁。流傳甚廣的報告文學《為了周總理的囑托》,寫的就是在這次棉花會議期間,周總理向植棉勞模吳吉昌交代:“主席要求我們繼續研究解決棉花脫蕾落桃問題,我把這個任務交給你了,你把它擔起來……”

高冬梅雖沒有吳吉昌那樣的知名度,卻也享受了當面聆聽周總理教誨的殊榮。她回憶,會議中的一天她接到通知,要她代表江西參加周總理在中南海懷仁堂召開的一個小型座談會。一個才二十幾歲的小姑娘,能夠與國家總理坐在一起開會,近距離接觸、面對面交談,高冬梅心情既興奮又緊張。

參加這次座談會的有二十幾人,大都是棉花生產成績顯著的地區、單位的代表,包括農業和供銷部門的領導干部、植棉能手和科學技術人員等。走進會議室,高冬梅看到,這裡陳設十分簡陋,一張長條桌,四周擺了些木椅,非常簡朴。不一會兒,身著一套深灰色中山裝的周總理笑容滿面地健步走來。落座后,總理就當前棉花生產中的一些關鍵問題與大家進行座談。當時,高冬梅坐在總理的斜對面。周總理用他那炯炯有神的目光親切地注視著每一位代表,並一一詢問每位代表的情況。當總理問到高冬梅:“你是哪裡的?”高冬梅趕緊回答:“我是江西九江的,家在長江中間的一個小島上,叫江洲公社。”

看到高冬梅有些緊張的神態,周總理微微一笑,像拉家常一樣隨和而爽朗地說:“我一看你,就知道你是個南方姑娘!”高冬梅笑著連連點頭,緊張的情緒隨之煙消雲散,對總理的敬仰之情也油然而生。

這時,總理濃濃的眉毛揚起,又關切地詢問:“小姑娘,你那裡棉花生產怎麼樣?”高冬梅向總理匯報說:“我們一批回鄉知識青年組織一個大隊,一方面培育棉花良種,另一方面種植棉花。”在聽了她的介紹后,總理緊接著又問道:“你們那裡青年多,晚婚的多不多呀?”

高冬梅沒想到總理會問這樣的問題,但由於對自己所在大隊的情況十分熟悉,便向總理報告說:“現在青年結婚的年齡比原來要晚一些。”聽了她的回答,總理高興地笑了。高冬梅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她想不到,一個泱泱大國的總理,日理萬機,對方方面面的工作都這麼重視,竟問得這樣認真、仔細。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