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脈相連
順著衡陽湘江公鐵大橋往東洲島方向走100米,就是粵漢鐵路衡陽湘江鐵路橋。1944年6月,為阻擋日軍進攻衡陽,衡陽軍民曾將當時橫臥此處的橋梁炸毀。
“當年,國民革命軍第十軍在衡陽也不是完全孤立無援,中共地方組織和衡陽人民,都積極參與到了戰爭中。”走在橋畔,中共衡陽市委黨史研究辦公室副主任謝志成說,衡陽保衛戰前夕,中共地下組織發動鐵路工人,將淥口至耒陽的粵漢路段和衡陽至冷水灘的湘桂路段嚴重破壞,摧毀了日軍的運輸線,打亂和阻滯了日寇侵略計劃的進程。
謝志成說,1944年5月,地方黨組織便已獲悉日軍將自長沙犯衡。於是,以衡陽人民抗敵后援會的名義進行了廣泛的宣傳和發動,動員衡陽人民努力投身到抗擊日寇、保衛家園的戰斗中去,爭取人民抗戰的最后勝利。
衡陽人民在中共衡陽地方組織的廣泛動員下,萬眾一心,同仇敵愾,積極參加支援抗戰、打擊日寇的活動,或破壞道路,或毀壞橋梁,或切斷日軍進攻路線。日軍增派飛機偵察,得到的情報稱:株洲至衡陽之鐵路和寶慶至衡陽之公路,悉被衡陽居民破壞,運輸設備,一無所有。
“同時,抗敵后援會和衡陽市政府、工會還組織了3000名工人,征用了市區120家木材廠商的木料120余萬根,配合衡陽守軍,利用衡陽周圍河川、丘陵、城牆和房屋等有利地形,構筑了堅固的防御工事。在城內,各街道都挖掘了戰壕、散兵坑,修筑了暗堡、機槍掩體等。”謝志成說,這些防御工事,對打擊日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根據謝志成向我們提供的一份材料,衡陽民眾為支援衡陽保衛戰犧牲了3147人,其中大多數都是在戰斗打響以后為運送彈糧醫藥、救護傷員而葬身於槍林彈雨之中。“由於黨在這段時間進行了大量的抗日宣傳和抗日救亡工作,為衡陽人民樹立了抗戰必勝的堅定信念,從而為與日寇浴血奮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謝志成告訴記者:飽含愛國激情而奮起抗日的衡陽民眾,是在中共衡陽地方組織的宣傳推動影響下激發起來的一支重要力量,不僅有效牽制了日軍,更有力支持了中國軍隊對日寇的打擊。
血史難忘
走進衡陽市岳屏公園,登上岳屏峰頂,一塊高大的紀念碑屹立眼前,碑面赫然刻著“衡陽抗戰紀念城”七個大字,碑座為八面體,寓意八方和平,永無戰事。整個紀念建筑群蒼鬆環抱,庄嚴肅穆。
衡陽警備區領導告訴我們,在全國所有城市中,衡陽是唯一一個被政府命名的“抗戰紀念城”。之所以獲得這份殊榮,正是因為衡陽軍民在衡陽保衛戰中表現出的不屈不撓,以及這場戰斗的重要意義。
據介紹,衡陽保衛戰堪稱中國抗戰史上以寡敵眾的典型戰例,被譽為“東方的莫斯科保衛戰”,是中國整個抗戰史中作戰時間最長、雙方傷亡士兵最多、程度最為慘烈的城市爭奪戰之一,也是日本戰史中記載的唯一一次日軍傷亡超過我軍的戰例。這場戰役極大震撼了日本朝野,日本首相東條英機因此下台。擔心衡陽之戰的重大傷亡影響軍心,日本甚至刻意淡化這場戰事。
衡陽守軍48天的浴血奮戰,成功粉碎了日本侵略軍妄圖3天拿下衡陽城、7天打通西南大陸交通線的計劃,也為我方在更大范圍內贏得了有利戰機。同時,衡陽保衛戰是中華民族與日本法西斯進行的一場血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信心。它與盟軍在歐洲大陸及太平洋戰場上的反攻遙相呼應,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經過對不同對象的採訪,關於衡陽保衛戰的歷史和意義,我們有了一定的了解。因為第一次去陸家新屋時天色已晚,我們只是匆匆走過,離開衡陽前,我們再次跑到那裡。
進入院內時,一對新婚夫婦正好在拍攝婚紗照。我們沒有過去打擾,但這一幕似曾相識,在俄羅斯,很多新婚夫婦都選擇在英雄紀念碑或英雄塑像前拍婚紗照。記者曾問過他們為什麼要這麼拍,得到的答案是:“他們是國家的英雄,是民族的驕傲,和他們合影我們自豪。”
深於心才能表於行。牢記英雄,牢記歷史,不能僅僅停留在嘴上和紙上,把他們真正銘記於心,從心底敬仰英雄、感恩英烈﹔從心底不忘國恥、奮發圖強,就像陸家新屋前的小夫妻,這不正是我們紀念抗戰八年最好的方式?(記者 羅錚 特約記者 周仁 通訊員 譚凌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