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漢川起義:辛亥首義的第一聲回響(圖文)

2014年10月10日08:19   來源:湖北日報

原標題:圖文:辛亥首義的第一聲回響

圖為:武昌日知會紀念碑。1938年,“丙午黨獄”同人梁鐘漢、殷子恆、張難先等敬立於日知會原址,現入藏在省博物館。

圖為:梁鐘漢(晚年)

圖為:梁耀漢

圖為:梁輝漢

圖為:漢川義軍出發時的留影,這張珍貴的照片已無法查明拍攝者。題字者為京山義軍領導人劉英。

圖為:梁浩漢(三杰之兄,字琴堂)為名醫,曾兩次為孫中山診治。孫中山為其題詞“誠仁醫院”,現入藏在省博物館。

圖為:馬口鎮梁家祠前。從左往右為:梁晶,梁浩漢之孫﹔黃海生,梁浩漢之兒媳﹔梁又成,梁耀漢之重孫。

圖為:百年前的興茂街,如今僅存這一小段。

圖為:仙女山南坡,梁耀漢墓已無跡可循。

103年前的今夜,武昌城裡一聲槍響,拉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兩千余年封建帝制,由此土崩瓦解。

鮮為人知的是,十八星旗飄揚在武昌城頭僅十多個小時,漢川就發動了起義,成為全國響應首義第一縣。起義的策動者為梁姓三兄弟,史稱“梁氏三杰”。這段往事,辛亥專著無不提及,可惜都極為簡略。

風雲激蕩的大歷史,必累積於生動的細節。歷史上的漢川起義有著怎樣的來龍去脈?何以出現一門三英烈?本報記者查証了大量史料,近日又前往漢川尋訪,揭開這段塵封的歷史。

“估不透”的巨富之家

動車駛出武昌火車站,僅37分鐘,已抵漢川。

眼前,風馳電掣﹔腦海,百年煙雲。1911年的10月,正是在這段鐵路的兩端,相繼爆發了武昌首義、漢川起義。

漢川站設在馬口鎮,正是“梁氏三杰”的家鄉、漢川起義的策源地。“梁氏三杰”,指馬口鎮梁氏家族的鐘漢、耀漢、輝漢三兄弟,又稱“辛亥三漢”。據《湖北革命知之錄》,“其先世以經商起家”,“富甲全郡”。在當地,記者聽到了一個順口溜,“梁興茂,估不透,金子銀子生了鏽”。梁興茂為“三杰”父輩所創商號,其商鋪當年在鎮上綿延一華裡,人稱興茂街。如今,從新正街后一條小巷,還依稀可辨走向。

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三兄弟,為何矢志革命,不惜家破人亡、傾家蕩產?

“三杰”中唯一幸存者,梁鐘漢在晚年回憶錄中解開了這一謎團。他講,因有人說梁家是發的“長毛”(太平天國)財,他私問於母,母親告訴他,梁家原是貧民,住的屋種的田都是向遠房親戚劉善之租來,但劉不把這窮親戚看在眼裡,勾結官吏,百般為難,“你伯父為此憤慨已極,就帶你三叔、四叔投奔太平天國去革命。你父親忍氣吞聲精習醫道,兼營商業,得以起家。”

梁家本有兄弟七人,鐘漢排行第五,耀漢第六,輝漢最小。伯父等臨行前,曾叮囑老大、老二、老三力求上進,不要再受財主欺壓。不久,三個哥哥相繼病死,伯父、叔叔也生死不明。

梁母講至此,悲憤交加,指著鐘漢、耀漢、輝漢及四哥浩漢,囑咐他們繼承先人遺志,努力做人。梁耀漢性情剛烈,不到15歲的他,聽到此處,“發指眦裂,繞室急走,口念‘善惡兩端,做到極處終有報’”。

面見孫中山 加入同盟會

1898年9月,戊戌變法慘敗。梁鐘漢學習騎馬射箭,鑽研兵書,以備非常之用。梁耀漢也常來練武。不久,他們到漢陽府應試,梁耀漢參加文試,因身壯力大,朋友代他報了武試,結果純屬玩票的他竟然弓馬全紅,中了武秀才。

此后,兄弟倆聘請原太平天國將領楊藻廷到家為師,受其啟發,“排滿思潮充溢腦海”。於是商定分工:由鐘漢與縣城富戶鄒幼雲在蘄春開煤礦,集合礦工、容納志士﹔耀漢往各大城市聯絡同志。其時,鐘漢不過20歲出頭,耀漢16歲。

1903年,因“國人暮氣沉沉”,梁耀漢遠赴日本留學。次年,與時稱“士官三杰”之一的藍天蔚組建義勇鐵血團。1905年2月,梁耀漢投筆從戎,回國加入武昌新軍前鋒營。該營管帶見他是留學生,集合時常叫他演講外國維新故事。耀漢借機演講世界潮流、中國危局,聲淚俱下。這一階段,他交游軍學兩界志士,聲名鵲起。

這時,梁鐘漢已加入新軍第41標。不久,他協助梁耀漢成立革命團體群學社、開辦明新公學后,帶七弟輝漢赴日留學。

在東京,梁鐘漢常與黃興來往。1906年7月,二人到頭山滿家見孫中山,加入同盟會。據梁鐘漢回憶,孫中山拿來誓願書,給他簽字,他自嘲字寫得不好,孫先生說“不在字,而在志,隻要革命志氣堅定,雖不善於寫字又何礙”,成為他畢生動力。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袁璐、楊麗娜)
相關專題
· 地方要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