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振蘭
“這頓批使我們的頭腦清醒了,對彭總的認識更加准確、全面、深刻了”
在西北解放戰場上,廖漢生長期擔任第一縱隊(第一軍)政委,一直在彭德懷領導下征戰,他是久聞彭的嚴厲:“記得十年前我第一次接觸彭總就聽說他厲害,有時發火罵人。那是在1937年8月,七一六團正在陝西富平縣覓子鎮進行抗日出征前的整編、訓練,彭總來檢查工作,宋時輪團長和我把司令部的房子騰給他住了幾天。我們聽說他厲害,他不叫,我們也不主動去見他。從1947年3月起我第一縱隊開始在彭總直接指揮下戰斗,一年多來,我們對他的指揮由衷地敬佩,但是對他的威嚴還有點受不了。”
1948年5月下旬,西北野戰軍前委在洛川縣土基鎮野司駐地,召開了第二次擴大會議。會議連續開了8天,開得相當嚴肅,主要是總結前一階段作戰的成敗得失。講話中,彭總一方面肯定了第一縱隊是“堅決勇敢迅速的”,一方面又指出兩個不足。當時,廖漢生很不冷靜,當場就跟彭總爭辯起來。
散會以后,彭總把第一縱隊的同志留下來,繼續了解情況。林伯渠、賀龍、習仲勛等都參加了。當時,廖漢生等人毫不諱言:對彭總批評人過於嚴厲有看法,有意見。
邊區政府主席林伯渠是黨內著名的“五老”之一,德高望重,學識淵博。他告訴廖漢生等人:有一句古話,叫做“有威可畏,有德可懷。”彭總正是這樣的人!你們不要光看到他嚴厲,“有威可畏”的一面,同時要看到他“有德可懷”的一面。他的“威”正是“德”的一部分。你們愈是了解他,甚至受到他的批評愈多,也就愈能深刻地感受到這一點。德懷、德懷,有德可懷啊!
最終,“我們一縱隊的干部多挨了彭總、賀老總、林主席的一頓批。這頓批使我們的頭腦清醒了,對彭總的認識更加准確、全面、深刻了。從這以后,在我們身上再也沒有發生遇到批評不冷靜這類事。”
9月間,在陝西合陽縣雷家庄野司駐地的一所小學校裡,召開了西北野戰軍前委第三次擴大會議。這時,西北野戰軍前委報請中央軍委批准,增加了5名委員,廖漢生是其中之一。
第三次前委擴大會議從9月12日至23日,接連開了10來天。大家白天開會,晚上都想鬆弛一下。正巧,第二縱隊一個評劇團從黃河東邊的山西運城過來,演了一出評劇《玉堂春》,請各縱各旅干部觀看。
晚上,在一片空場上搭起戲台,挂上汽燈,敲響了鑼鼓家什。大家席地而坐,興致勃勃地看戲。廖漢生沒有料到:“彭總也來了,坐在我們身后。”這個小劇團,原來是個跑江湖的戲班,不久前剛剛在山西被收留入伍。他們演的這出《玉堂春》,演到蘇三和王三公子在廟裡相會,穿插了一些噱頭。當時,這類舊戲都是這麼演,大家看戲時誰也沒有在意是否合適,光想著輕鬆、娛樂了。
第二天,會議繼續舉行。彭總宣布開會后,嚴肅地看了看到會的干部,氣沖沖地問:“昨天晚上的戲是誰點的?”接著說:“這是什麼戲嘛?眉來眼去,打情罵俏,低級情調!你們都是指揮員,是要帶兵打仗的,看這種東西,會起什麼作用嘛?這是消磨革命意志!我不反對大家看戲,我們應該多看一些歌頌英雄、歌頌人民、鼓舞士氣、增強斗志的戲。”彭總越說越火,大大地發了一通脾氣。
昨晚的戲大家沒有多少印象了,經彭總一批,這才意識到確實有些不好的東西。大家見彭總發那麼大火,一個個面面相覷,悶不作聲。會議一時僵在那裡,不能進行。
這天的會議輪到廖漢生第一個發言,他首先說:“昨天是我們點的戲。彭總批評的對。我們看戲光想到娛樂,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今后一定警惕。”彭總點了點頭。於是,廖漢生開始發言,會議繼續進行下去。在后來的一次前委擴大會上,彭總為自己常發脾氣的事向大家征求意見,廖漢生給他提了一條:“你批評人是對的。但你在批評時罵人,人家對你就敬而遠之。”彭總虛心接受了這條意見。據說,彭總曾對身邊同志說過:“廖漢生既是我的好同志,也是我的好諍友!”
廖漢生等各縱隊領導根據彭總的指示,讓縱隊和各旅劇團排練、演出了一批有教育意義的優秀劇目。其中,歌頌晉綏女英雄的《劉胡蘭》、反映農村剝削關系的《白毛女》、《血淚仇》和揭示戰斗英雄劉四虎成長道路的《劉四虎》等戲,對部隊教育很大。這時,廖漢生由衷佩服:“彭總深諳人民軍隊治軍之道!”
![]()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