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生命的贊歌——唐山大地震中的救人故事

張崇發

2014年10月16日14:02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05:春秋周刊

八月四日:

救出被埋8天7夜的工人王樹斌

8月4日下午4時50分,北京軍區坦克一師裝甲步兵團九連一排的同志們,在兩台吊車的密切配合下,在兄弟連隊的支援下,成功地從倒塌嚴重的開灤醫院扒出一名被埋壓了8天7夜(181小時08分)的青年工人王樹斌。

難友陸續離他而去

王樹斌是唐山鋁礬土礦的工人,7月27日夜12時許,因患急性痢疾而入開灤醫院,4小時后,發生強烈地震被埋。據王樹斌講,震后,與他同病房的10多個人,大部分當即死亡,有3人因未壓到致命處,仍活著﹔其他2人不能動,隻有他可以活動。在被埋的前3天,他們3人在一起還交談,互相鼓勵。有一名工程師幾次鼓勵王樹斌說:“你沒有傷,又年輕,一定要活下去,要爭取出去。”“我們幾個人眼下雖沒被壓死,但時間長了出不去,就會餓死。你要想辦法找點吃的。”

在難友的鼓勵下,王樹斌決心要活著出去。他利用自己能活動的有利條件,稍有力氣,就在高僅一米的房間空隙中爬動,尋找食物。一天,他摸來摸去,從地上摸到4個桃子。這是他媽媽送他入院時帶來的。

3天后,其他2個人因傷勢過重,先后死去。那位工程師臨終前囑咐王樹斌說:“我不行了,我要和你永別了。你如果能出去,請幫我辦一件事,把我這塊歐米茄手表轉給我愛人。咱們在一起生活了這麼幾天,我沒有別的東西送給你作留念,我還有一盒中華煙,就送你吧!”

吃了四分之一枕芯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越來越感到渴得要命,也十分想吃東西。他知道,要活著出去,必須有一定體力,便繼續尋找食物。一天,他又從床下摸到一個瓶子。裡面裝的是什麼,他不知道,就先用牙把瓶蓋咬開,然后用舌頭舔了舔,感到是甜的,就喝了幾口。他發現這是一瓶葡萄糖水,便有意識地省著喝,扒出地面時,還剩了少半瓶。

不久,他經常聽到搬磚撬石的聲音,以后又聽到了宣傳車廣播的聲音:“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王樹斌想:一定是解放軍來救我們了。我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活著出去!

王樹斌鼓足全身氣力再次爬動,尋找能吃的東西。他把手伸到床上,一把摸到一個枕頭。他想:枕芯裡不是谷糠就是稻殼,也有一些養分,便撕開一個口子,抓了一點放到嘴裡。使勁一嚼,又扎嘴又干燥,實在難咽下去。但是,為了活著出去,他硬是嚼啊嚼,幾天之內吃了枕芯中大約四分之一的充填物。

“有危險,解放軍不要進來!”

在被埋壓的日子裡,地下黑洞洞的,王樹斌根本分不出白天黑夜,就靠聽聲音判斷。一聽到上面有汽車跑,喇叭叫,他便知道是白天﹔一聽上面安靜了,他便知道是夜間。根據這種判斷,一到白天他就尋找機會向外面呼喊。開始時,雖然上面有砸、抬水泥預制板的聲響,也有說話聲,但由於積壓物太厚(三四十米),他呼喊過許多次,都未能被外面的人聽到。

8月4日9時左右,裝甲步兵團九連一排的同志們,正在開灤醫院病房樓上扒挖藥庫,戰士李震虎突然聽到下面有人呼救。在代理排長宋有來的帶領下,經過7個多小時的艱苦奮戰,從五樓一直挖到一樓,終於扒出了王樹斌。

扒挖中,王樹斌與地面人員密切配合。地面人員喊話,要他退到安全一點的地方,他就往后爬退﹔要他不要過多地呼喊,他就靜靜地呆著。

扒的過程中,他聽到一個戰士要鑽進洞裡看他所處的位置,便幾次呼喊:“有危險,解放軍不要進來!”

八月九日:

生命的奇跡,救出被埋13天的盧桂蘭

8月8日,北京軍區38軍114師341團四連在唐山商業醫院扒挖傷員。醫院向他們反映:內科一樓的三個小病房裡可能有人活著。

得知這個消息后,四連指戰員立即組織力量搶救。在基建工程兵61大隊兩台吊車的配合下,他們對該樓西側展開了重點突擊,扒開了50多塊水泥板,清走了近50立方米的廢墟。到9日下午6時25分,四連同志從傾倒的水泥板縫隙裡,終於望見了一樓下面的病床。

這時,戰士楊樹海趴在水泥板縫隙上,向裡面大喊:“有人沒有?”連呼兩聲之后,裡面傳出了一位婦女微弱的呼救聲。

一聽說有活人壓在下面,四連80多名戰士全部集中過來,突擊搶挖,並迅速向上級和商業醫院反映了情況。很快,軍、師、團各級領導紛紛趕來,親自指揮這場戰斗,北京軍區某師醫院的救護車和上海醫療隊,聞迅火速趕到,在現場准備急救。

四連連長張可欽奮勇當先,領著戰士突擊清除壓在病床上的五塊水泥板。他們擔心使用工具會碰落碎石,砸傷親人,都用手扒水泥碎塊和碎磚。他們擔心用吊車吊水泥板,會使之斷裂,擠傷親人,就組織人員用肩扛。一噸多重的水泥板,12名戰士鼓足力氣,扛走了三塊。病床仍被壓在兩層水泥板下,兩旁堆的碎石也愈積愈多。他們想:如果繼續在上面扛水泥板,會引起磚石下落,揚起塵土,威脅遇險人員的生命。

被埋壓303小時38分

經研究,四連決定扒開病房西側的斷牆,平行打一條通道。班長李偉和戰士楊樹海、李寶堂、董長林主動承擔了這個任務。他們用手往下扒牆皮白灰,摳灌結沙漿,掏水泥裂縫。很快掏開了一個小洞。

張連長從小洞往裡看,看見一位婦女被擠壓在床下,曲著腿,裡面隻有一米多長的空間,人基本上不能活動。

班長李偉等人鑽進洞內,不顧手指疼痛,越扒越快。他們怕這位婦女被灰塵嗆著,又遞進去兩個口罩,讓她捂住嘴和眼。從洞口往外搶救時,為了不使她碰傷和擦傷,四連同志側身趴在洞外,把堆在她周圍的碎磚石,捧到帽子裡,然后一一傳遞出去。

洞口稍大一點時,副指導員張光喜鑽進洞內,把一條床單墊在婦女的身下。經過50多分鐘的緊張戰斗,四連同志安全地把這位婦女拖出了洞口。

此時是9日晚上7點20分。至此,這位婦女在廢墟中被埋壓了303小時38分。

就地搶救

在現場,醫護人員採取了緊急救護措施。5分鐘后,這位婦女就被送進了114師醫院。師醫院成立了由副院長王天選、所長楊繼錚等7人組成的搶救小組。

剛救出時,這位婦女血壓高壓56,低壓沒有。到師醫院后,由於環境變化、本人激動、路上搖晃,血壓已量不出來,處於休克狀態。

在上海和沈陽軍區醫療隊的幫助下,經7人小組全力搶救,兩個小時后,傷員的血壓回升到85以上﹔12小時后,病情開始穩定,逐步向好的方向轉化﹔24小時后,血壓和呼吸都恢復正常。

這位婦女患有慢性氣管炎,由於埋在地下時間太長,加上寒冷潮濕,氣管炎發作得很厲害,左胯骨也被壓骨折。兩天后,在搶救小組的精心護理下,這位婦女完全脫離危險,神智清楚,談笑自然。

據她介紹,她的名字叫盧桂蘭,46歲,家住唐山市南興街25號。她的丈夫叫楊慶順,63歲,在宋謝庄澡堂裡當理發員,地震前因腦溢血住進商業醫院,已在地震中去世。地震時,盧桂蘭正在醫院給丈夫陪床。同來陪床的還有楊慶順單位派來的一個同志,也沒能逃過地震。

“堅持一天就是一天勝利”

為什麼被埋壓的盧桂蘭能活13天,當時所有的人都很關注這個問題。

據盧桂蘭說,她被埋壓后,一直沒有吃什麼東西,隻喝了自己的兩次尿。

據現場搶救的同志反映,盧桂蘭被擠壓在裡面,基本不能活動,不可能找到什麼吃的東西,裡面也沒有留下吃東西的痕跡。

據部隊團領導和師醫院的同志們分析,盧桂蘭在地下存活13天,一是她有堅強的毅力,堅信有人來救她。她說:“過去海城地震時,就有解放軍救人的事。”她還說:“我心寬,著急頂啥用,堅持一天就是一天勝利。”二是盧桂蘭被埋壓的地方,與外界的空氣沒有隔絕。三是盧桂蘭被擠壓著,一點不能活動,能量消耗小。四是盧桂蘭身體壯實。了解她的街道居民反映,盧桂蘭地震前身體很強壯。盧桂蘭說:“過去我中午從不睡覺,這一次睡足了。”

盧桂蘭在斷水斷食的情況下堅持了13天,這從純生理上是難以想象和解釋的。她創造了一個生命的奇跡。

(作者張崇發,男,69歲,原北京軍區宣傳部新聞科干事,主任記者,現已退休。)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