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被自己人砍頭的共和國第一烈士段德昌

廖春梅

2014年11月15日15:0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戰友情深

北伐戰爭時,段德昌進入唐生智的國民革命軍第八軍,先后擔任第五師政治部秘書、第二師政治部秘書長。1926年10月,為追擊吳佩孚殘部,段德昌與彭德懷率部進駐當陽。當晚在玉泉山關帝廟宿營,兩人秉燭夜談,傾心相與。在這以后的一段時間裡,彭德懷如飢似渴地閱讀段德昌送給他的《向導》、《新青年》、《共產主義ABC》、《通俗資本論》等進步書刊,追求革命真理。兩人遂成為至誠的師友,彭德懷向段德昌提出了入黨要求,並希望段德昌派人來他的營發展黨組織。

1927年5月“馬日事變”后,國民黨下令通緝段德昌。在鄂中發動的秋收暴動中受傷的段德昌秘密潛回南縣養傷。而已是團長的彭德懷此時也率部在南縣縣城駐扎。段德昌向中共南(縣)華(容)安(鄉)特委建議吸收彭德懷入黨。10月,特委派代表找到彭德懷:“段德昌同志介紹你加入共產黨,現在特委已經討論通過你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報告省委批准后,再行通知你。”1928年4月,彭德懷被批准為正式黨員。

彭德懷在《彭德懷自述》一書中,對段德昌給予他的關懷、教育和培養,表達了無限的敬意與感激之情。其中寫道:“關於我的入黨介紹人,在‘七大’以前,我寫的是南華安特委,在近幾年寫的是段德昌同志。在‘七大’時期,任弼時同志主持寫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我也參加了。在研究的過程中,當研究段德昌的歷史時,弼時同志對段德昌同志的堅貞不屈作了比較詳細的介紹。我聽后,非常難過,也非常感動。為了紀念他,也就是為了學習他,在‘七大’以后,問到我入黨介紹人時,我就說是段德昌。”

1921年4月,毛澤東以省督學的身份到安鄉考察教育,因為原任督學貪污,帶領學生起來造反后受警告處分的段德昌,受到毛澤東召見。毛澤東拿出最新出版的《新青年》等刊物給段德昌。段德昌接過后如飢似渴地翻。毛澤東將油燈移到段德昌跟前:“德昌弟,你也像我那時一樣,遇到好書,如同牛闖進菜園,大口大口地吃個不停!”段德昌笑道:“我父親留學日本后長期從政外地,回來時也帶些好書給我看,比如《天演論》、《民約》等,和你送我的這些書一樣,是我最愛讀的書。”毛澤東語重心長地說:“與舊世界斗,要靠我們這一代人。重要的是我們青年要學會各種各樣既文又武的方法,去組織廣大民眾起來創造一個新的世界……”段德昌說:“俗話說‘聞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真是一點不假啊!”隨后,段德昌陪毛澤東在南縣進行了考察。毛澤東實事求是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段德昌,而段德昌機敏、好學、上進的精神,也在毛澤東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次年,受毛澤東邀請,段德昌來到長沙,一起參加革命活動,被毛澤東稱贊為“好同志”。

1926年,因“中山艦事件”被蔣介石開除黃埔軍校學籍的段德昌,在廣州與毛澤東相遇,彼此忘情地熱烈擁抱良久,毛澤東邀請段德昌到寓所暢述。毛澤東充滿希望地說:“德昌弟,為了組織千千萬萬的工友農友拿起武器開展革命斗爭,建立我們無產階級的政權,你就到李富春同志主辦的中央政治講習班去學習吧。由周恩來推薦,我來介紹,你看怎麼樣?”段德昌高興地點了點頭。

1927年春,已是國民革命軍第八軍第一師政治部秘書長兼《北伐周報》主編的段德昌,拜訪了在武漢住地撰寫《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的毛澤東。兩人談起古今中外的軍事思想和著名戰例,分析中國革命形勢,展望革命未來,一直到金雞報曉。

深厚的革命友誼,讓毛澤東與段德昌心有靈犀。1928年1月,毛澤東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提出的“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游擊方針,竟然與在千裡之外的洪湖領導游擊戰的段德昌所提的“十六字訣”———“敵來我飛,敵去我歸,敵多則跑,敵少則搞”異曲同工。1938年5月,毛澤東在《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中對此稱贊:“紅軍時代的洪湖游擊戰爭堅持了數年之久,都是河湖港汊地帶能夠發展游擊戰爭並建立根據地的証明。”

1944年4月,中共在延安召開六屆七中全會時,通過了中共歷史上第一個關於歷史問題的決議,為召開黨的“七大”和全面清算王明“左”的路線做思想和組織上的准備。會上,毛澤東親自提議為冤死的段德昌平反昭雪。5月21日,當任弼時詳細介紹段德昌被害一事后,毛澤東、彭德懷、賀龍等非常難過。毛澤東再次鄭重提議為段德昌平反昭雪。6月11日,中共“七大”決定召開段德昌等死難烈士追悼大會。17日,大會在中央黨校大禮堂舉行。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等中央領導及“七大”全體代表、延安各界代表參加大會。毛澤東擔任主祭,並題挽詞:“死難烈士萬歲。”這也是段德昌被害后第一次享受組織的祭祀。

1952年8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為段德昌簽發了“中共字第零零零一號”“革命犧牲軍人家屬光榮紀念証”即“烈士証”。段德昌排在“烈士証”第一號,足見其對中國革命的貢獻,也足見其在毛澤東心目中的份量。

1955年解放軍授銜時,毛澤東對段德昌這個軍事英才死於“左”傾路線,多次表示惋惜,甚至在聽取彭德懷和總干部部副部長徐立清的匯報,提及段德昌時,激動得淚流滿面,匯報不得不被中斷,改日進行。

1953年1月,段德昌的忠骨自犧牲地遷葬於鶴峰下坪,1962年再遷至鶴峰滿山紅烈士陵園。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