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春梅
他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湘鄂西革命根據地主要創建人之一 ,中國共產黨36位開國軍事家之一,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之一。
他因為“肅反”被自己人錯殺。建國后,毛澤東親自為他簽發了共和國第一號“烈士証”。
他叫段德昌,中國工農紅軍杰出指揮員,軍事家。
常勝將軍
段德昌,字裕后,號魂,1904年8月19日出生於湖南南縣南洲鎮火箭村。1922年參與組織馬克思主義學習小組,進行愛國學生運動。1924年創辦新華中學,傳播進步思想。1925年“五卅”慘案后,發起組織“青滬慘案南縣雪恥會”,查禁洋貨,嚴懲奸商,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習。1926年6月,到國民革命軍第八軍第一師政治部工作,參加北伐戰爭。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轉入鄂西農村從事農民運動。
1928年初,段德昌組織、領導“年關暴動”,端掉國民黨七十三師一營老巢,除掉劣跡昭著的土豪劣紳40余人,殲敵300余人,繳槍100余支,組建公安縣赤衛隊。6月,任中共鄂西特委委員、鄂西游擊總隊參謀長、獨立師師長,率部在監利、沔陽交界地區創建游擊根據地。7月,紅六軍、紅四軍會師公安,組成紅二軍團,段德昌擔任紅六軍副軍長兼十七師師長,9月改任紅六軍軍長。
1929年3月,段德昌在洪湖組建鄂西游擊大隊。曾行程百余裡,攻打5處常練隊,繳槍50余支,擊斃“鏟共團”首領李生燦等。1930年2月,兼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縱隊司令,參與創建以洪湖為中心的湘鄂西蘇區,使江陵、石首、監利、沔陽、潛江等縣蘇區基本連成一片。6月,段德昌率部南下,全殲湖南華容守敵,繼而攻克南縣縣城。11月4日,攻克津市。12月初,參與組建新六軍並任軍長,相繼挫敗了國民黨軍第一、第二次“圍剿”。
1931年夏,蔣介石對洪湖蘇區進行第三次大圍剿,段德昌率紅九師二十六團三戰三捷,殲敵1.2萬人,繳槍8000余支,段德昌並從此有了“常勝將軍”的美譽。期間,范紹增率領的國民黨川軍第四師在圍剿中格外賣力,連破老新口、龍灣、張金河、谷港紅軍防線。紅軍湘鄂西警衛師抵擋不住,蘇區主要負責人夏曦急令段德昌部不惜一切代價回援洪湖。從襄北到洪湖,不僅有襄河和眾多湖泊阻隔,僅路程就有100多公裡,哪怕是急行軍也趕不上。段德昌受命后,把部隊所有馬匹都集中到騎兵團,親率800余名騎兵作前鋒,奔馳一天一夜,趕到新溝嘴搶修工事。川軍第四師走在最前面的是“神兵團”,全由袍哥編成,一律紅褂紅褲,手執大刀。上陣前,先喝咒水,吸鴉片煙,然后發起沖鋒,戰斗力很強。當敵人進入紅軍預設的埋伏圈,段德昌一聲令下,幾十挺輕重機槍同時開火,敵人頓時人仰馬翻,“神兵”未近身肉搏便傷亡過半。范紹增受傷落馬,爬上一頭水牛渡過東荊河才撿得性命,所部3000人非傷即俘。
1932年7月,蔣介石又調集10萬重兵,第四次圍剿洪湖蘇區。因以夏曦為首的湘鄂西中央分局執行王明“左”的路線,要求紅軍打陣地戰,“不使一寸土地為敵人蹂躪”,導致第四次反“圍剿”失敗,洪湖蘇區幾乎全部喪失。段德昌帶領紅軍從隨縣出發,翻越桐柏山,進入豫西南,進行了極為艱苦的轉戰,於12月下旬到達湘鄂邊蘇區。兩個多月,部隊跨越5省,行程3500公裡,歷史上稱為“七千裡小長征”。期間,段德昌還率九師負責阻擊、斷后,保証了紅三軍於1933年1月安全轉移到湘鄂邊。
段德昌不僅具有卓越的軍事才能,而且還是一位有名的儒將,10歲時就頗有文名。一天,南縣勸學所所長出一上聯要段德昌作對:“孔夫子、關夫子,兩位夫子,聖靈威德同結萬世”。段德昌出口對道:“著春秋、看春秋、一部春秋,廟堂香火永續千秋”。段德昌任紅六軍軍長后,在一次戰斗中俘虜了當地“白極會”匪首顏定成。自幼飽讀經書的顏定成想用詩文來為難段德昌,煞煞紅軍的銳氣。於是他出一拆字上聯:“騎奇馬,張長弓,琴瑟琵琶八王子,王王在上,單獨作戰。”段德昌會意,不假思索對出下聯:“襲龍衣,作乍人,魑魅魍魎四鬼兒,鬼鬼居邊,合手拿下!”顏定成當即被驚得目瞪口呆,知道遇到了強勁對手,連連叩頭認罪。
![]()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