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 陳漱渝
魯迅手稿《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魯迅手稿日記一則
魯迅譯文手稿研究應重視
不研究魯迅譯文,魯迅研究就相當於跛了一條腿,我們對魯迅的認識和評價就不全面。研究魯迅譯文手稿,是研究魯迅翻譯活動的一個重要內容。
據我理解,翻譯就是把原著(亦稱為“語源之本”)從文字上轉換為“譯入語文本”,使之能供其他國家的讀者閱讀。評價翻譯水平的標准,不只是簡單地看兩種語言文字之間的詞句是否能夠對應,也就是常說的“翻譯對了”或“翻譯錯了”,而且還要考察譯者對原著思想內容和藝術風格的審美把握是否准確,看譯本能否符合其他國度讀者的閱讀習慣。這就不僅要求譯者能吸納原著的語言信息和美感因素,而且還要在忠實於原著的基礎上進行一種創造性的轉換和再造。
在翻譯領域,相對簡單的是技術性的翻譯,文學翻譯則是一種十分艱難的工作,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完全達不到終極目標的事情,所以有人認為文學是不可能忠實翻譯的。魯迅的翻譯宗旨,不僅是力圖從域外運來提供“奴隸起義”的軍火,而且還想嘗試通過外文嚴謹的語法改變中國人模糊的思想方式,使之趨於精密。這是一種更高的精神旨趣和審美理想。
據翻譯界前輩戈寶權先生統計,魯迅一生翻譯了14個國家近100位作家的作品,印成了33個單行本,總字數超過了250萬字。但魯迅絕不可能通曉14個國家的語言文字,他精通的僅僅是日語,其次是德語和英語。他的大部分譯著都是根據日譯本轉譯的,因此日譯本的失誤也就是必然株連及魯迅,像魯迅早期的譯本《月界旅行》、《地底旅行》、《造人術》不僅內容文字跟原著有很大出入,甚至連原著的作者都弄錯了,用句北京俗話說,就叫“吃了挂落兒”。
魯迅的譯文手稿現存39種,1493頁。主要有《小約翰》、《毀滅》、《死魂靈》三種:《小約翰》121頁,《毀滅》360頁,《死魂靈》601頁。還有一些零星譯稿。
跟研究魯迅創作手稿一樣,研究魯迅譯文手稿,並不是研究譯文本身。我這樣說,絕不是認為研究魯迅譯文本身沒有學術價值,而是如果研究重點被置換,那魯迅譯文手稿研究就變成了魯迅譯文研究,手稿研究的特色就被淹沒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