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悲劇戰將”陳光

葉學賢

2015年03月13日07:3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世紀風採》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提起陳光,許多老同志大概都不會感到陌生,他曾是我軍一名戰功赫赫、指揮作戰機智英勇,極具傳奇色彩的一代名將。他1926年在家鄉從事農民運動,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參加湘南起義后隨朱德、陳毅部隊到井岡山。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連長、營長、團長、師長,少共國際師師長等職。作戰勇敢,曾獲紅星獎章,長征途中和到陝北后,歷任第二師、第四師師長,第一軍團代理軍團長。搶渡烏江天險,攻克臘子口,飛奪瀘定橋,奪取直羅鎮,大凡我軍舉行的各次重大戰役,幾乎都留下了他的英名,創造出不少有名的戰斗范例。抗日戰爭時期,曾任第115師代師長,參與指揮平型關戰役。解放戰爭時期,曾任第四野戰軍副參謀長。1950年任廣東軍區副司令員兼廣州警備區司令員。但遭林彪的誣陷和打擊,長期關押於1954年6月7日含冤去世。1988年4月,中央為陳光恢復了名譽,撤銷原定他的“反黨”的結論,正式恢復了他的黨籍,30余年后方得平反。今年2月是陳光將軍誕辰110周年,讓我們拂去歷史的塵埃,打開歲月的記憶,紀念這位英勇善戰、功勛卓著的驍將。

跟著朱德上井岡山

1928年4月,陳光所在宜章獨立師,同朱德、陳毅帶領的南昌起義軍余部會合后,於下旬到達酃縣之十都。當時,毛澤東率秋收起義的一支部隊,從井岡山下來接應朱德、陳毅的部隊和湘南農軍。

兩軍會師井岡山,部隊指戰員分外高興。那天毛澤東站在雨中向部隊講話,鼓勵大家不要怕暫時的困難和失敗,我們有工農勞苦大眾的支持和擁護,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隻要我們團結起來,就一定能戰勝困難,不斷取得勝利。

礱市會師后,時任連長的陳光奉命帶第三連到酃縣彬州間的水口一帶打土豪,籌糧款,繳獲了不少糧食、衣物、銀元。此時,陳光入黨不到半年,在紅軍初創時期的戰爭環境中,很少有機會接受黨的系統的教育,而該連的副連長是個在反動地主武裝裡當過排長的兵油子,軍閥主義作風和唯利是圖的思想十分嚴重。他鼓動陳光不要把打土豪的東西交公,在連裡暗自私分。在當時紅軍物質條件極為困難的情況下,陳光從本位主義出發,聽從了這個副連長的壞主意。這件事很快被師團領導發現,陳光因此受到撤職及開除黨籍7天的處分。陳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難過得痛哭了好幾天,后經黨代表李賜凡重新調查弄清了情況,認為處分過重,很快恢復了陳光的黨籍。

1930年2月,陳光參加了水南、值夏戰斗。當時,蔣介石得悉紅軍集中在吉安、泰和附近的贛江兩岸,急忙從湖北調唐雲山的獨立十五旅到江西進攻紅軍。當唐旅分路進至水南、值夏地區時,紅四軍主力3個縱隊先后退至蘇區之富田一帶,待敵人暴露弱點,而后集中兵力在紅六軍二縱隊的配合下,經兩日激戰,在水南、值夏將敵獨立第十五旅殲滅大部,俘敵1600余人。在這次戰斗中,一縱隊林彪的指揮所曾被突圍的敵人包圍,情況十分危急,陳光不顧危險,不怕犧牲,在前面帶領部隊勇猛沖殺,終於打退了敵人,把林彪從險境中救了出來,陳光自己卻身負重傷。戰后,陳光受到嘉獎。

8月,陳光帶著傷隨部隊行動,當紅一軍團前委偵知追擊紅三軍團的湘敵第三縱隊已進至湘贛交界的文家市一帶,決定乘敵立足未穩,馳殲該敵,以支援紅三軍團。陳光在文家市奔襲戰中,率領全營勇猛進攻,在激烈戰斗中,再一次負傷。子彈從右腿膝蓋下穿進去,卡在骨縫裡,鮮血直流,不能行走。但他堅持不下火線,直到將敵人全殲后,才被抬進救護所。由於醫療條件極差,骨縫中的子彈未能取出。10月14日紅四軍攻佔吉安城后,城裡有個西醫診所,為陳光開了3次刀,才取出子彈。又經過幾個月的治療,傷口長好,才恢復了工作。

“少共國際師”鐵拳初試

1933年8月,蔣介石調集百萬大軍,准備發動第五次“圍剿”。為了擴大紅軍,保衛中央革命根據地,在紅軍總政治部和共青團中央的倡議下,經黨中央批准,建立了“少共國際師”。這個師是由江西、福建各縣的少年先鋒隊成連、成營參軍組建起來的。戰士的平均年齡隻有18歲左右,還有十四五歲的紅小鬼,人還沒有槍高。為了把這些初離家門的娃娃培養成一支能征善戰、作風過硬的部隊,中央軍委決定調陳光任師長,調總政治部青年部長蕭華任政治委員。

“少共國際師”經過1個月的軍事訓練和政治教育,便開始了第五次反“圍剿”作戰。10月,“少共國際師”奉命配合紅三軍團和紅五軍團在東線抗擊敵人。第一仗是在閩北拿口與國民黨軍周志群部的遭遇戰。發現敵情后,陳光和蕭華商定,立即以1個營分兵迂回,布成一個口袋陣,將敵人團團圍住。槍聲一響,戰士們勇敢地沖入敵陣,展開肉搏,全殲了敵一個連,隨即揮師渡過閩江,又擊潰敵軍200多人,還在蓮花山殲敵300多人,繳獲了不少槍支彈藥。紅一方面軍總指揮朱德、總政委周恩來和政治部主任楊尚昆特電“少共國際師”,稱贊他們這次戰斗是“鐵拳初試”,勉勵他們在勝利中要更百倍地提高軍事技術,迎接更加艱巨的戰斗,爭取更大的光榮。11月,陳光到紅二師任師長。他在“少共國際師”雖然隻工作了短短的3個月,但對培養這支年輕部隊的過硬戰斗作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健在的幾位“少共國際師”的戰士們,都已是年逾古稀白發蒼蒼的老將軍,當他們回憶起這個師的第一任師長陳光時,對他指揮作戰勇敢果斷,訓練部隊嚴格要求,誠摯待人,艱苦朴素等優良品質和作風仍贊不絕口。

1934年4月下旬,國民黨軍集中11個師的兵力進攻廣昌。陳光率領紅二師參加了這次歷時18天的廣昌保衛戰。盡管指戰員們打得十分英勇頑強,給予敵人重大殺傷,但是由於“左”傾冒險主義者實行錯誤的單純防御戰備方針,加上敵人以優勢兵力猛烈進攻,和飛機大炮輪番轟炸,使紅軍部隊也受到很大傷亡。陳光在廣昌保衛戰中再一次負傷。

9月初,陳光率部參加了溫坊戰斗。在紅一軍團首長的直接指揮下,採用伏擊、襲擊的運動戰,殲敵1個多旅。在這次戰斗中,陳光指揮紅二師四團進行夜戰近戰,先派偵察員將敵人架設的電話線剪斷,然后迅猛攻入溫坊村內,將兩營敵人全部殲滅。四團一營在整個戰斗過程中,僅消耗子彈400發,輕重機槍全未動用,主要靠刺刀、手榴彈解決戰斗,全營隻3人負傷。次日清晨敵人向溫坊反扑時,四團一營連續沖鋒6次,佔領了8個山頭和3座碉堡。四團三營連續沖鋒佔領敵人6個陣地。紅一軍團首長表揚這兩個營是“堅決英勇連續沖鋒的模范”。

臨危受命飛奪瀘定橋

1934年10月14日夜晚,陳光率領紅二師從江西於都縣的川辛店出發,跨過於都河,踏上了長征路。

紅二師為紅一軍團左翼,擔任前衛。一路突破國民黨軍的重重封鎖,在紅軍突破第3道封鎖線后,蔣介石為了把紅軍圍殲於湘江以東,於11月中旬調集40萬大軍,在瀟水與湘江之間,精心部署了第四道封鎖線,對紅軍進行圍追堵截。在此關頭,陳光奉命率紅二師於11月22日長途奔襲泅渡瀟水,搶佔湘南道縣,隨后渡過湘江,並在廣西興安的界首、覺山鋪一帶節節阻擊強敵。27日,經過血戰阻擊敵軍,掩護軍委縱隊和后續部隊沖破了第四道封鎖線。

紅軍渡過湘江后,繼續西進。紅二師仍擔任前衛,肩負著開路先鋒的艱巨任務。12月11日,紅二師五團打開湖南通道縣城,14日,六團會同一師三團搶佔貴州黎平。黎平會議以后,紅軍改向遵義進發,紅一軍團受命先渡烏江。陳光帶領紅二師四團作前衛,於12月30日飛速搶佔了烏江南岸的江界河渡口。這時,敵人已經將南岸的一些茅屋放火燒光,把船集中到北岸,正搶修工事,企圖阻擋紅軍過江。陳光和四團團長耿飚、政委楊成武一起到江邊偵察地形,觀察敵人的工事及兵力部署,然后組織部隊強渡烏江。此后,紅二師六團智取遵義,四團攻佔婁山關,打開桐梓城,佔領牛欄關,在新站擊潰敵軍兩個團,佔領鬆坎,打亂了敵人追剿堵擊的部署。紅二師向西北方向警戒,與兄弟部隊一道保証遵義會議的勝利召開。

1935年3月中旬,紅二師隨軍團三渡赤水,再入川南。下旬,紅軍四渡赤水,向南急進,3月底南渡烏江,從而把敵人幾十萬大軍甩在烏江以北。5月下旬,先頭部隊到達天險大渡河畔。紅一師一團雖在安順場渡大渡河成功,但由於這裡水深流急,縣城河面太寬,不能架橋,全軍隻有4條船,不可能在幾天內渡過河去。此時,尾追之敵已經迫近,情況十分緊急,為了迅速渡過大渡河,必須搶佔瀘定橋。陳光臨危受命,指揮紅二師四團在一天奔馳120公裡的速度,飛奪了瀘定橋,打開了中央紅軍北上的道路。

8月中旬,陳光帶少數部隊試過草地,被藏民騎兵誤傷。這是他第十次負傷。陳光同蕭華在過草地的日子裡,不斷鼓舞部隊發揚藐視一切困難的革命精神,發揚吃苦耐勞、團結友愛的革命傳統﹔同時以身作則,以自己的模范行動影響部隊。經過6天跋涉,終於在8月26日勝利地走出草地,到達班佑。

中共中央政治局俄界會議后,紅二師又作為紅一軍團前衛,沿著白龍江源頭的棧道,進入甘南境地。這時,敵人重兵扼守的臘子口擋住去路。臘子口是甘南通往岷縣的一個險峻隘口。在連綿的高山中,一道好像被巨斧劈開隻有30多米寬的口子,夾在兩個山峰之間,兩邊都是懸崖峭壁,下面流淌著一條奔騰咆哮的河流,河上架有一座木橋,這是進入臘子口的唯一通道。軍團首長冒雨趕到臘子口,和陳光、蕭華及四團干部一起,仔細觀察地形,研究作戰方案,決定由四團政委楊成武指揮,用一個連從正面進攻,奪取木橋,猛攻隘口。另由團長王開湘帶兩個連,沿右岸峭壁迂回到側后襲擊敵人,務必全殲敵人,佔領隘口。夜晚攻擊開始,正面攻橋的部隊由於地形不利,敵人火力猛烈,幾次進攻均未奏效。而迂回到敵人側后的兩個連,卻巧妙地攀上右岸峭壁的后坡,像神兵天降奇襲了敵人。這時,攻橋部隊又從正面配合猛攻,前后夾擊,打得敵人狼狽逃竄。9月17日清晨,紅軍終於佔領了天險臘子口。接著陳光又指揮四團窮追敵人45公裡,佔領了大草灘,繳獲糧食十多萬公斤,鹽1000多公斤,這對剛走出草地的紅軍,真是無價之寶。1944年5月,陳光在延安中央黨校學習時,黨小組在對陳光的歷史總結中特別提到:“在長征中臘子口攻堅,陳光對中央紅軍北上,渡出險境,貢獻極巨。”

羅榮桓說:這是個很大的勝利麼!

1938年12月下旬,陳光和羅榮桓遵照中共中央軍委的決定,率一一五師部和六八六團從晉西孝義向山東進軍。

一一五師深入魯西,好似插入敵人心臟的一把尖刀,威脅著泰安、濟南和津浦鐵路中段的敵人。5月初,山東日軍最高指揮官尾高龜藏,親自指揮從濟南、泰安、兗州、肥城等地調集的日偽軍5000余人,配有汽車、坦克100余輛,炮100門,兵分9路,向魯西地區“掃蕩”,企圖尋找一一五師主力決戰。當時陳光率領的一一五師直屬隊、六八六團、津浦支隊及魯西區黨委等,共3000余人,立即陷入敵人包圍之中。此時,羅榮桓去東汶支隊檢查工作不在師部。全師的指揮重任就落在陳光一個人肩上。他迅速對敵情進行分析,在聽取了師部機關領導同志的意見后,決定部隊於11日凌晨2時向北轉移。不料中途與敵人遭遇,被迫撤到肥城以南陸房一帶。各部隊按照陳光堅守陣地待機突圍的命令,迅速佔領陣地,抗擊日軍。六八六團佔領了陸房西南的肥豬山、牙山等地,津浦支隊與特務營據守陸房以東和東北的鳳凰山,師直機關則在陸房村西溝地、樹林裡隱蔽待命。11日拂曉,日軍在猛烈炮火支援下全線發起進攻,並出動飛機轟炸掃射,戰斗異常激烈,槍聲、手榴彈聲響成一片,四周山頭硝煙彌漫。這是陳光在戰爭年月遇到的最被動最危險的局面。面對險境,他命令各部隊:“不惜一切,堅守陣地,夜間突圍!”各部隊守軍也英勇地抗擊日軍,打退了敵人一次次沖擊。

慘烈的戰斗持續了整整一天,斃傷敵聯隊長植田大佐以下1300余人。黃昏時,敵人停止了攻擊,企圖次日清晨再攻。夜幕降臨后,陳光立即召集師部機關的參謀長王秉璋等,研究並確定了當晚突圍的路線、時機和具體安排。是夜10時后,利用日軍不敢夜戰的弱點,分兩路向東南方向隱蔽突出重圍。12日拂曉,安全到達東平以東的無鹽村一帶。

在陸房戰斗中,八路軍傷亡300余人,丟掉了一些騾馬。因此,當部隊突圍之后,在干部中產生一些埋怨情緒,有的甚至指責“指揮失誤,受到這些損失,不好向中央交待”。陳光聽到議論,一度頗為不快。羅榮桓回來知道情況后,不僅沒有批評,還鼓勵他說:這是個很大的勝利麼!在師的領導干部會議上,羅榮桓總結了這次戰斗的教訓,強調指出,不應指責埋怨,而要正確地總結經驗,鼓舞士氣。接著,在無鹽村召開了陸房突圍祝捷大會。

林彪當眾點名批評陳光居功自傲

1945年8月,中國抗日戰爭取得勝利。9月初,陳光根據中共中央的決定,准備隨林彪一同回山東工作。旋因國內形勢發生急劇變化,黨中央於9月19日決定他們轉赴東北,參加東北根據地的創建工作。

1945年10月,陳光到沈陽后數日,羅榮桓亦率部隊到達。當時,中共東北局決定,要在黑山、北鎮一帶組織第二防線,由陳光負責指揮。羅榮桓把山東帶來的一部電台和機要人員轉交陳光使用。11月下旬,林彪帶領總部指揮所從山海關撤到阜新。這時,國民黨軍已進佔錦州一帶,情況十分緊急。恰在此時,林彪給陳光來電,要調配屬他的電台和機要人員到阜新總部工作。當時陳光考慮到戰況緊張,沒有電台無法進行聯絡、指揮,因而回電希望不調。此后林彪又連發兩電催調電台,並指責陳光扣壓電台不上調,妨礙他指揮作戰等。當時林彪在總部已有兩部日造大功率電台。盡管如此,陳光接到后兩封電報后,還是通知機要股長馮學彥、電台隊長黃傳龍,要他們做好准備,一二日內即去總部報到。當馮、黃等正擬帶電台動身時,突然發生了緊急情況,錦州、溝帶子的敵人向北鎮大舉進攻,馮學彥等隻好隨陳光向東轉移至吉林盤石一帶。由於新駐地距林彪的總部更遠了,電台未能調走。這就是以后林彪指責誣陷陳光“無理霸佔電台,抗命不交”的事實真相。

1946年12月下旬,為准備一下鬆花江南作戰,陳光所部六縱部隊隱蔽地開進至鬆花江北的陶賴昭一線集結待命。為了大部隊徒步過江,陳光帶領六縱隊三個師的指揮員去察看鬆花江的冰凍情況,並到江南岸偵察敵情。這時,林彪以“東部”名義給陳光來電,要六縱部隊仍撤回原來防地,以防敵人過江進攻哈爾濱。此電系征求意見性質,並未正式命令。陳光復電表示仍按原作戰方案為宜,不同意將部隊撤回原地。林彪未考慮陳光的意見,而直接給六縱各師發電,要他們接電后,即向陶賴昭以北布防,並說“不要等待縱隊的命令”。六縱三個師接此命令后,遂即撤走。在鬆花江南岸進行偵察的陳光,卻被甩在一邊,直到接到縱隊司令部派騎兵通信員送給他通知后,才於第三天回到縱隊司令部。陳光對林彪的作法極為不滿,為此生了一場大病,不久,就離開了六縱隊,到哈爾濱養病。

1948年11月下旬,東北野戰軍百萬大軍入關作戰。陳光隨東北野戰軍領導機關從沈陽出發,向關內挺進。1949年1月底,北平和平解放后,陳光即進入北平,同四野的其他領導人一起住進北京飯店。在這裡,他接到毛澤東簽署的命令,被任命為第四野戰軍副參謀長。3月下旬,第四野戰軍在北平朝陽門內的九爺府召開了師以上高級干部會議,林彪傳達了七屆二中全會精神。當講到防止居功自傲問題時,林彪事前未同政委羅榮桓商議,就在大會上當眾點名批評了陳光。剛接到新任命不久的陳光,受到這次當眾點名批評,好比劈頭被潑了盆冷水,心中十分惱火,認為這是林彪有意打擊他,因而心情煩躁,情緒又消沉起來。直到1949年5月,陳光隨第四野戰軍司令部到達武漢后,情緒才逐漸好轉。

林彪設圈套,陳光遭軟禁

1950年1月,陳光被任命為廣東軍區副司令員兼廣東警備區司令員。元旦那天,他在武漢辭別夫人史瑞楚和兩個兒子,隻身去廣州赴任。廣州同哈爾濱有很多不同的特點,它緊靠南海,毗鄰港澳,是中國對外通商最早的城市。這裡既有革命的光榮傳統,又受著資本主義社會的深刻影響。此時的陳光,對於他這個新的使命是滿意的,這裡離他的家鄉湖南宜章縣也不太遠,同家鄉的聯系較方便。但是,他對新任務的艱巨性,以及廣州市的復雜性,卻缺乏應有的認識和必要的思想准備。

陳光到達廣州后,在華南分局第一書記、廣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葉劍英的直接領導下,馬上投入組織部隊和發動群眾進行剿匪肅特,鞏固社會治安,解決糧食供應,穩定市場物價等繁忙的工作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但面對著全國解放后的新形勢,在廣州這樣一個情況復雜混亂的大城市,他卻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了。在處理一些他不熟悉的重大問題上,表現主觀、簡單、不夠謹慎,未能嚴格執行黨的政策和組織紀律。例如,在香港、澳門、台灣進行情報工作,招收宜章家鄉烈士子弟及知識青年開辦訓練班等問題上,出現了一些較大的錯誤。

1950年2月中旬,陳光在工作中遇到一些不順利的事,又患了腦膜炎,在他居住的達道路11號休養治病。此后的幾個月間,華南分局和廣東軍區的領導同志,曾多次看望,同他談話,勸他認識和改正錯誤。由於當時對他的錯誤不適當地夸大,致使他產生了嚴重的對抗情緒。為此,組織上給予他開除黨籍的處分。當然事后証明,對他的處分顯然過於嚴重。

7月23日,時任廣東軍區參謀長的李作鵬,以老部下、老戰友的身份約陳光到荔枝湖公園劃船散心。但等陳光離開達道路住地后,軍區保衛部立即派人繳了他住地警衛人員的槍,抄了他的住室。陳光劃船回來,就在他居住的二樓上,來人當面向他宣布撤銷其廣東軍區副司令員兼廣州警備司令員等一切職務的命令,並把他軟禁起來,警衛人員亦全部撤換,留一個老炊事員為他做飯。對如此突然、武斷的處理,陳光十分氣憤,開始幾天發脾氣,飯也不吃。當時帶領警衛班負責看管他的保衛干事王大述對他說:“首長,你的問題我們不了解。領導派我們來,任務是三條:一是保衛你的安全,二是照顧你的生活,三是限制你的自由,不能下二樓”。並勸說:“有病治病,有意見和組織反映,為了身體健康,飯可不能不吃。”陳光聽后氣憤地說:“這是有人陷害我!毛主席對我是了解、信任的,我非見毛主席不行!”陳光把珍藏在衣袋裡的毛澤東1945年在延安寫給他的親筆信拿出來讓保衛干事看。保衛干事建議他好好學習,有意見給毛主席寫信反映。陳光這才逐漸冷靜下來。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后,華南分局和廣東軍區領導動員陳光轉移到武漢。10月下旬,由王大述和其他警衛人員護送陳光乘火車到了武漢,中南軍區副參謀長蘇靜等到車站去迎接。這三人都是陳光的老部下。他們把陳光送到漢口緊靠跑馬場和中南軍區司令部的杜圍裡12號一座2層樓的樓房裡,但他仍然被隔離了起來。

從1950年11月至1954年6月初,陳光在這座樓房裡被關押了3年零7個月。在此期間,中南局和中南軍區曾派副參謀長蘇靜、中南軍區政治部秘書長劉興元、組織部長梁必業等去看望陳光並同他談話,勸他認識自己的錯誤。陳光認為這是林彪對他的打擊陷害,對他的問題處理得不公正,因而未能接受對他的處理結論。他在漢口這幾年間,內心十分痛苦,吸煙很多,有時一天抽五六包。1954年6月7日清晨,他在長期遭受精神折磨,十分孤獨煩躁,覺得問題解決無望的情況下,含冤去世。

陳光從一個貧苦農民鍛煉成長為一位高級將領,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經歷了中國革命戰爭的各個歷史階段,南征北戰,出生入死,備嘗艱辛,把自己全部生命奉獻給偉大的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他秉性耿直,剛正不阿。陳光也有他的缺點和錯誤,但這些缺點、錯誤本應屬於人民內部矛盾,卻遭到林彪的誣陷和打擊,非法長期關押。

1986年,熟悉陳光的十幾位老同志聯名上書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一書記陳雲,請求根據十一屆三中全會平反冤假錯案精神,重新審查處理陳光的問題。1987年,中紀委、中組部、總政治部和軍委紀委聯合調查了陳光案情后呈報中央,1988年4月經中共中央批准,撤銷原定他“反黨”的結論,恢復他的黨籍,恢復他的名譽。


精彩推薦:

1、習近平首次集中闡述“四個全面” 宣示治國理政全新布局

2、從習主席聽過的軍歌中品讀黨紀軍紀和“強軍夢”

3、朱之文:書記校長對意識形態問題要敢抓敢管

4、【導讀】正科滿15年可享副處待遇,為何被質疑

5、從習近平的“干部觀”看如何選人用人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