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毛澤東與陝甘寧邊區的展覽會

何立波

2015年03月20日08:4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世紀風採》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1938年陝甘寧邊區首次嘗試舉辦展覽會,毛澤東帶頭捐款捐物贊助

毛澤東的一生與展覽和展覽會有著不解之緣。早在湖南一師讀書時期,毛澤東就開始接觸展覽活動。湖南一師十分重視學生的課外生活,成立了由學監方維夏代理會長的學友會,擔任學友會總務的毛澤東實際上主持工作。學友會開展了許多課余活動,如成績展覽會、講演會、辯論會、運動會等。

在中央蘇區時期,黨和紅軍舉辦了各種展覽會。1932年冬,中央土地部和中央教育部聯合舉辦了中央農產品展覽所。中央農產品展覽所定期舉行大規模農產品展覽會。各級蘇維埃政府部門每逢重大紀念活動和集會,也以照片、圖畫、實物等形式進行專題展覽,包括衛生常識展覽、工業科技展覽、防空防毒知識展覽等。1934年1月,中央革命博物館在“二蘇大”會議期間建立,並正式對外開放,舉辦了系列專題陳列展覽。毛澤東和朱德、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陳雲等領導同志與2000多名出席“二蘇大”的代表一起參觀了展覽。

在抗日戰爭期間,各個根據地幾乎每年都舉行規模不等的各種展覽會。據不完全統計,從1937年到1949年,各個根據地共舉辦了193個展覽會,其中陝甘寧邊區有74個,位居首位。陝甘寧邊區的展覽會形式多樣,生動活潑,多彩多姿,對於發展邊區的經濟建設、破除迷信、移風易俗以及提高人民的科學文化水平,起了巨大的作用。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國民黨當局對陝甘寧邊區的經濟封鎖日益加劇,給邊區的財政、工業生產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困難。面對日偽頑的挑舋和封鎖,為了調動科技、生產人員的積極性,發展生產,從1938年起,邊區政府每年都要舉行工業、農業、衛生等展覽會。

1938年1月1日至3日,延安市工會和工人合作社舉辦了延安工人制造品競賽展覽會。這是陝甘寧邊區舉辦展覽會的第一次嘗試。在展覽會之前,組織方發了《緣起書》,闡明了辦展覽會的宗旨是:“為著更廣泛地動員和鼓勵戰時生產,提高工人的熱忱和紀律性,獎勵改良生產技術和生產工具,促進國防經濟建設,完成工人階級在國防經濟建設中,在民族自衛戰爭中的任務。通過這一競賽運動,在國防生產戰線上,將有千萬個勞動英雄產生出來。”為了辦好展覽會,毛澤東親自帶頭捐款捐物贊助。

展覽會展示的工業品有迫擊炮、高射機關槍、手榴彈,有延長油廠的原油、自造的油墨、甲油、汽油,有定邊鹽場生產的鹽、礦場的石炭、木炭、石灰,婦女學習商店女工織的布、手巾、裹腿,工人合作社鞋廠生產的鞋子,有鐵器、木器、銅器、瓷器、窯器以及衣服和糖果。展品有115種420件。參加這次展覽會的人數,僅據簽名的統計為3527人。展覽會結束后,組委會給獲獎單位和個人發了獎,毛澤東在獎狀上題詞:“國防經濟建設的先鋒。”

1939年的邊區工業展覽會,毛澤東對邊區“第一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939年的陝甘寧邊區工業展覽會,是由中共中央提議、陝甘寧邊區政府建設廳等機關共同籌備,規模最大的一次展覽會,成績斐然,受到延安各界群眾的熱烈歡迎。

展覽大廳原是一個舊的天主教堂。進門迎面擺著一幅會場展覽布置圖,四周挂滿了各方送來的賀詞。正中的一塊紅色橫幅上是中共中央的賀詞“勞動創造一切”幾個大字。毛澤東的賀詞是:“無產階級是抗日的先鋒隊,應為堅持抗戰到底、建設新中國而奮斗!”還有陳雲等領導人和許多單位的賀詞。

1939年5月1日下午,陝甘寧邊區工業展覽會開幕典禮隆重舉行。毛澤東親自來到會場,李富春、張浩、高自立、劉景范、王明等中央和邊區的領導同志陪同參觀。毛澤東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會后,毛澤東在邊區政府領導同志的陪同下,饒有興趣地參觀了工業展品。

各參展單位都有各自的產品說明,以及各種圖表。邊區機器廠(茶坊兵工廠)還有“工人生活一瞥”等照片和牆報。充分展現了全邊區的工業建設新面貌。展品近千種2460余件,分為原料、成品、機械、模型等幾個部分,包括機床、石油、煤、鹽、化工原料、織布機、彈花機、棉布、農具、各種日用品及輕工產品等。

在這次邊區工業展覽會上,最吸引參觀者的展品是軍工產品,如步槍、機關槍、高射機槍、迫擊炮、手榴彈、地雷、復裝子彈等武器彈藥,它們大多是邊區機器廠及后方修械所制造的。其中最令人贊不絕口的是一支新穎、美觀、短小輕巧的步槍。口徑7.9毫米,一把折疊式的三棱形槍刺連接在槍管下方。這是由劉貴福和孫雲龍等人設計、制造的。新槍尚未命名,展覽會因其短小,就標了個“無名式馬步槍”。

毛澤東在參加了開幕式之后,興致勃勃地參觀了展覽。他走到嶄新的馬步槍前,仔細地看著,拿起來拉拉槍拴,瞄瞄准星,高興地對身旁的軍委軍工局局長李強說:“使上我們自己造的槍啦!槍造得很好嘛,也很漂亮啊,要創造條件多生產,狠狠打擊日寇。”展覽大廳裡熙熙攘攘,擠滿了參觀的人群。尤其是那新式的馬步槍和高射機槍,被許多八路軍的首長和戰士圍得水泄不通,他們舍不得離開,紛紛驚奇地議論:“咱們邊區也能造槍啦!真不簡單!”十幾天裡,參觀者絡繹不絕,達數萬之眾,屢有觀眾要求延緩展期。

5月12日晚,在中央大禮堂舉行了隆重的工業展覽會閉幕大會。“無名式馬步槍”獲甲等產品獎,制造步槍的邊區機器廠獲特等獎單位,“無名式馬步槍”的主要設計者劉貴福被評為特等勞動英雄。在大會上,劉貴福作為勞動英雄的代表與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坐在一起,並被邀請在大會上講了話。當晚,毛澤東宴請劉貴福等有功人員。這次工業展覽會的目的是促進邊區的工業建設,對我軍建設初步的國防工業起了重大作用。毛澤東還親自為劉貴福題詞,稱他為“生產戰線上的英雄”。1939年10月,劉貴福進一步改進無名氏馬步槍,試制出了一種新槍。這年是朱總司令55周歲,工兵戰士為表達對首長的敬仰,將新槍命名為“五五式”步槍,以后正式定名為“新七九”步槍。

毛澤東三次參加陝甘寧邊區農業展覽會

在抗日根據地所舉行的各類工農業生產展覽會中,反映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大生產運動成果的展覽會數量最多,范圍也最廣。

1939年1月25日,邊區政府在延安南關舉辦陝甘寧邊區首屆農產品競賽展覽會。毛澤東參加了開幕式並發表講話:“今天開邊區農產品展覽大會,意義是很大的。”

這次展覽會歷時半個月,是邊區第一次舉辦的農業展覽會。展覽共分邊區概況、農作物、果類、畜牧、藥材、狩獵與林業6個展室,展品2000多件,展示了邊區農業、牧業生產的發展情況。這次展覽會轟動了全邊區,前往參觀的人絡繹不絕,第一天觀眾在8000人以上,以后平均每天5000人左右。

1940年1月16日,邊區政府在延安南關新市溝舉辦了綜合性的陝甘寧邊區第二屆農工業展覽會,毛澤東親自擔任展覽會名譽主席。這次展覽分邊區概況一覽、農業和工業三大部分,其中農業是這次展覽中最豐富的部門。展覽顯示:邊區種植面積呈上升趨勢,1936年耕地面積僅818.630萬畝,到1939年擴大到1004.019萬畝。十幾個重達30多斤的南瓜引起了群眾的濃厚興趣。洋芋、白菜、蘿卜、番茄、木耳、金針等也出現在展覽會上。南方的絲瓜、茼蒿以及美國玉米都已經試驗成功。

毛澤東、吳玉章、林伯渠等中央領導和邊區領導參加了開幕式。毛澤東在講話中指出:“政府的人如不同老百姓結合,事情就辦不好,有兩種政府,一種隻知道刮刮刮,另一種則幫老百姓的忙———邊區政府就是這種幫忙政府。軍隊不要忘本,本就是工農,在座有許多八路軍同志,你們要向老百姓敬禮,不要罵人。老百姓可以罵我們,我們卻不能罵他們,因為他們是主人,因為我們的飯是他們作的,房子是他們作的,我們要軍民合作。 八路軍有兩條規矩,一條就是官兵合作,一條就是軍民合作,大家親親密密團結起來,日本一定打倒的。”

1941年秋,邊區政府在延安南關舉辦了一個農業展覽會。在展覽會的13個大窯洞裡,陳列著谷子、糜子、小麥、蕎麥、玉米、高梁等邊區各類農產品的樣品。在每一種展品的旁邊,都寫著生產單位和生產者的名字。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毛澤東也趕來參觀。在農展會工作人員陪同下,毛澤東從一個窯洞到另一個窯洞,興致勃勃地觀看著每一張描述邊區農業概況的圖表和每一種展品,時而贊許點點頭,時而用鋼筆在本子上飛快地記著。當毛澤東看到寫有“延安南川吳家棗園郝光華”名字的展品時,一個工作人員指著旁邊一個正在參觀的農民說:“主席,他就是郝光華同志。”毛澤東立即朝郝光華走去,熱情地同他打招呼。毛澤東拉著郝光華那結滿厚繭的大手,興奮地說:“聽同志們說,你勞動得很好,打了不少糧食,大家都應該向你學習啊!”毛澤東和他詳細地聊了農業生產的事情。郝光華做夢也沒有想到毛主席會和自己聊天,渾身熱乎乎的。

在邊區生產建設中,還涌現出許多勞動致富的農民,著名的勞動英雄吳滿有就是最突出的一位。吳滿有在邊區政府發展陝甘寧邊區農業生產的號召下,訂出自己周密的勞動增產計劃,靠勞動致富,成為勞動英雄。為了推動農業生產的發展,林伯渠、李鼎銘聯名通令全邊區,號召農民向吳滿有學習。1943年1月11日,延安《解放日報》發表了“開展吳滿有運動”的社論。此時邊區有一個響亮的口號———農業上“提倡吳滿有方向”,工業上“開展趙佔魁運動”。在勞動英雄的激勵下,富有邊區特色的各種勞動競賽在個人、單位之間熱火朝天地展開,各條戰線勞動英雄和模范工作者層出不窮,掀起了生產競賽與勞動互助的高潮。

1943年,邊區軍民把大生產運動又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開展了更大規模的生產運動,以實現黨中央和毛澤東提出的豐衣足食的偉大號召。由於各項生產措施的進一步落實,經過一年的艱苦奮斗,各條生產戰線都獲得了巨大成績。為了檢閱大生產運動的豐碩成果,表彰涌現出來的勞動英雄,11月26日至12月16日,邊區政府在延安同時舉行了第三屆生產展覽會(第二屆叫農工業展覽會)和第一屆勞動英雄代表大會。

11月26日下午,兩大盛會隆重開幕。朱德、賀龍、高崗、林伯渠、李鼎銘以及晉綏行署主任續范亭等參加了大會。這樣的勞動英雄大會在邊區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在舊社會被認為是“下等人”“泥腿子”的勞動人民,現在成了新社會的“狀元”,受人尊敬。吳滿有等十幾位特等勞動英雄的畫像,居然同毛澤東、朱德等領袖的畫像一樣挂在了主席台上。第一屆勞動英雄代表大會總結交流了生產經驗,明確了指導1944年邊區生產的方針和辦法,給勞動模范發了優厚的獎金,並頒發分別有毛澤東、朱德、高崗、賀龍、林伯渠、李鼎銘等親筆題字的獎狀,還通過了《陝甘寧邊區第一屆勞動英雄代表大會宣言》,號召全邊區農民、工人、戰士、機關干部、學校師生,進一步發展生產,充實物質力量,准備消滅日本侵略者和對付反動派的襲擊,奪取對敵斗爭的最后勝利。生產展覽會有近百個展室,6600件展品,近2000張圖表和照片,生動地顯示了邊區軍民的聰明才智和豐富的創造力,是邊區“豐衣足食”的縮影。

中共中央對邊區兩大盛會非常重視。11月29日,黨中央把全體勞模請到楊家嶺中央大禮堂,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等一起接見並宴請了勞模。毛澤東還作了《組織起來》的重要講話,指出把群眾的力量組織成為一支勞動大軍,“這是人民群眾得到解放的必由之路,由窮苦變富裕的必由之路,也是抗戰勝利的必由之路”。12月9日,毛澤東在林伯渠、陳雲等陪同下,參觀了展覽會,並找了17位勞動英雄座談,了解移民生產、部隊生產、創辦義倉和合作社等方面的情況,從下午一直談到深夜。

毛澤東通過展覽會推動合作社發展

抗日戰爭時期,合作社是陝甘寧邊區的一種重要的經濟組織形式,遍及邊區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合作社在組織邊區群眾積極從事生產、發展邊區經濟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合作社的發展及近代生產方式的引入在初期經歷了不少曲折,主要原因是群眾對合作社的興趣不大。毛澤東對於合作社非常重視,通過陝甘寧邊區的展覽會,因勢利導,引導群眾積極參加合作社,並積極推廣南區合作社的成功經驗。

1938年11月,陝甘寧邊區政府做出決議:要大力推動合作社運動。在1940年陝甘寧邊區第二屆農工業展覽會上,工業合作社的產品引起了大眾的廣泛注意。在1939年1月邊區第二屆農工業展覽會的最后一天,毛澤東在閉幕式上致詞。他用那特有的、簡單朴實的語調對大家說:“兩三天前,沒有幾個合作社是真正好的,沒有一個是可以給別人做榜樣的,大多都是沒有力量的,可是現在許多都已改良了。為什麼現在有這麼多的進步呢?”他認為這不是從書本中,而是從實際工作中找到了正確的路。他表示延安正在開展一種嶄新的全面性的運動,所辦的合作社都是多方面的,他們將幫助發展人民的經濟生活、社會生活和教育,將利用人民的創造力,協助政府工作。他還希望更多的作家、文化工作者能參加到合作事業中,去學習和幫助他們。

南區合作社是陝甘寧邊區的模范合作社,1936年12月創建於延安南關,后遷至柳林,是包括生產合作、消費合作和運輸合作在內的綜合性合作社。它給部隊、機關和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和工作帶來了很多好處,並做出了重要貢獻。1942年12月21日,毛澤東在陝甘寧邊區高級干部會議上稱贊這個合作社“照顧了南區人民經濟利益的各個方面,成為南區人民的經濟中心,是真正被群眾所擁護的合作社模范”。1943年的陝甘寧邊區第三屆生產展覽會,以典型示范的方法,詳細展示了“合作社的模范”延安市南區合作社的經營成績,宣傳了毛澤東的“南區合作社的道路,就是邊區合作事業的道路”的觀點,在政策上引導了合作運動。

毛澤東為延安世界語展覽和中國醫科大學衛生展題詞

1939年12月,毛澤東為延安世界語展覽題詞:“我還是這一句話:如果以世界語為形式,而載之以真正愛國主義之道,真正革命之道,那末,世界語是可以學的,是應該學的。”這個題詞不僅為當時革命聖地延安的世界語者從事世界語運動指明了方向,而且以后又成為我國世界語運動的指南。毛澤東的題詞字跡瀟洒飄逸,一氣呵成。

延安的世界語展覽於1939年12月15日如期舉行。毛澤東和其他中央領導人的題詞被安放在顯著位置。有邊區政府的支持和中央領導的重視,展覽獲得了圓滿成功。展覽顯示了世界語在國際宣傳和文化交流中的價值,使人們認識了世界語在對外宣傳和文化交流中能發揮相當大的作用。在延安,當時掀起了一股學習外語的熱潮,許多人學習俄語、日語和世界語。毛澤東和其他中央領導人的題詞,大大促進了延安地區世界語運動的發展。

中國醫科大學是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第一所醫科院校,也是我黨我軍創辦最早的院校之一,其前身為中國工農紅軍軍醫學校,1931年創建於江西瑞金,后隨紅軍長征到達陝北。1940年,經毛澤東提議,中共中央批准,學校更名為中國醫科大學。建校伊始,毛澤東為學校確立了“政治堅定,技術優良”的辦學方針。1941年7月,毛澤東再一次來到學校,參觀醫大建校10周年展覽會。他興致勃勃地看著各種展品,並在留言簿上寫道“辦得很好”。

(作者系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工程學院人文室主任)


精彩推薦:

1、習近平首次集中闡述“四個全面” 宣示治國理政全新布局

2、從習主席聽過的軍歌中品讀黨紀軍紀和“強軍夢”

3、朱之文:書記校長對意識形態問題要敢抓敢管

4、【導讀】正科滿15年可享副處待遇,為何被質疑

5、從習近平的“干部觀”看如何選人用人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毛澤東紀念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