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再見!延安!”

——記“英國學者林邁可親歷的中國抗戰”圖片展

2015年03月20日15:45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再見!延安!”——記“英國學者林邁可親歷的中國抗戰”圖片展

  ①晉察冀邊區民兵在村口埋地雷。

  ②八路軍戰士用土法制造手榴彈。

  ③林邁可在晉察冀邊區擔任無線電通信顧問。資料照片

  “再見!延安!英國學者林邁可親歷的中國抗戰”圖片展正在北京大學圖書館舉行,這一由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研究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共同主辦的展覽,將參觀者引向今年的年度焦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該展覽3月9日至19日在北京大學圖書館舉行,之后還將在中國人民大學、軍事博物館等地展出。

  大量珍貴的照片、文字資料及實物,不僅帶領大家“親臨”70余年前的敵后抗日根據地,也讓公眾了解了為中國反法西斯事業作出貢獻的國際友人,中共抗戰的觀察者、見証者和親歷者林邁可。

  林邁可出生於英國的一個書香門第。1937年12月,年僅28歲的他受燕京大學聘請,從溫哥華坐船出發和白求恩大夫同路來到中國,擔任燕大的經濟學導師。

  在燕京大學期間,林邁可常常利用周末,以旅游為名駕車到北京郊區,向八路軍秘密運送急需的藥品、手術器材、技術書籍等重要物資。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后,林邁可一家輾轉抵達晉察冀邊區和延安,奮不顧身地與中國軍民一起投入了抗日戰爭。林邁可在晉察冀邊區被聘為無線電技術指導顧問,利用廢舊電子零件成功地改裝成無線電收發報機。他在延安向中共建議設立發射台和定向天線,向世界傳送消息,同時還親自參與了英文新聞稿的編輯工作。

  林邁可還不遺余力地通過各種方式為抗日根據地爭取國際上反法西斯陣營的物質與道義上的支持。作為抗日根據地的一員,他目睹了八路軍在武器奇缺的情況下發動群眾,堅決抗日。他深信,如果八路軍有了充分的武器裝備,打敗日本鬼子並不是一件難事。在八年抗戰中,他一直通過報刊、外交途徑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寫了大量的有關抗日根據地的人民如何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文章、報道與報告,向全世界傳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消息。至今在英國和美國的檔案館裡還保存著大量的他當時的文字材料。

  作為在根據地積極參加抗日的一員,林邁可的觀察有其獨特的角度。在八年抗戰所撰寫的文章中,林邁可總是盡可能地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始終如一地保持敏銳、清醒、冷靜、科學分析的態度,使他留下的大量文字記載成為今天我們研究抗日游擊戰不可多得的資料。同時,他也以中國抗日事業為己任,經常向中央領導提出建設性的意見,這位富有正義感的英國人把自己的青春、才華、智慧毫無保留地貢獻給了中國人民的反法西斯事業,與中國人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他的一兒一女都出生在抗日根據地,直到1945年抗戰結束后才帶著一家人離開中國,新中國成立后還多次訪問中國。

  此次圖片展有近百幅照片,真實再現了林邁可捕捉到的珍貴的歷史瞬間,向我們傳遞了大量當時中共抗日根據地的情景。這些照片不僅僅是從一個觀察者的角度拍攝的,也是一個歷史參與者對自己親身經歷的真實記錄,照片中既有他與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中共領導人的合影,也有與中國同事們的工作照,還有當時根據地人民的生活照。值得一提的是,林邁可一家當年在根據地與呂正操將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研究中心首席專家、主任呂彤鄰教授的父親)一家關系十分親密,並為他們拍攝了多幅照片,在圖片展中也有展出。林邁可的外孫女蘇珊·勞倫斯女士長年致力於收集林邁可夫婦的資料,本次圖片展的大部分圖片都來自她的收藏。

  圖片展開幕以來,吸引了大量的人前來觀看。一名年輕的觀眾告訴記者:“這些照片已經成為珍貴的歷史資料,有力地呈現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歷史真相,也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避免歷史悲劇重演,共同捍衛二戰勝利果實,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記者 王慶環)


精彩推薦:

1、習近平首次集中闡述“四個全面” 宣示治國理政全新布局

2、從習主席聽過的軍歌中品讀黨紀軍紀和“強軍夢”

3、朱之文:書記校長對意識形態問題要敢抓敢管

4、【導讀】正科滿15年可享副處待遇,為何被質疑

5、從習近平的“干部觀”看如何選人用人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