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實戰化訓練一定要實而又實”——

訪101歲老紅軍、原軍委炮兵學院政委廖鼎琳

2015年04月13日07:05   來源:中國軍網

原標題:“實戰化訓練一定要實而又實”

劉一偉 攝

人物小傳:廖鼎琳,1914年出生,1930年加入中國工農紅軍,參加五次反“圍剿”和兩萬五千裡長征,歷經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新中國成立后歷任志願軍裝甲兵指揮部政委、北京軍區工程兵政委,國防科工委訓練基地政委,軍委炮兵學院政委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讓你們久等了,剛剛鍛煉回來。”仲春的早晨,陽光明媚,101歲的老紅軍廖鼎琳出現在記者面前,身板硬朗,握手有力。戎馬一生的老人多次經歷生死考驗,從戰爭年代至今,始終保持著鍛煉身體的好習慣。

“軍人,是要隨時准備打仗的,訓練抓不好,打仗要吃大虧。前不久,《解放軍報》刊登了習主席批准下發的《關於加強和改進戰役戰術訓練的意見》,我看了很高興,實戰化訓練掀起了新高潮,抓問題抓到了點子上。”盡管已經離休多年,但談起實戰化訓練這個話題,老人還是有說不完的話。

“‘戰場上見真功’,是老首長常挂在嘴邊的話。”原炮兵首長秘書室秘書於明利告訴記者,歷經戰火洗禮,廖老對提高實戰能力有著深刻的理解。

“五次反‘圍剿’時期,紅軍裝備差、力量弱,靠運動戰消滅敵人。”老將軍回憶說,那時候一天不是打仗就是走路,牽著敵人的鼻子翻山越嶺,找到機會就狠狠給敵人一下。1930年底,第一次反“圍剿”,紅軍用的都是“土炮”,江西民歌《鬆樹炮》唱得好:“樹林裡,放上一門鬆樹炮﹔看見白匪來,點著引子趕快跑﹔轟的一聲炮響了,幾個白匪應聲倒。”

冀中抗戰時期是廖鼎琳經歷的最為艱苦的歲月,日軍瘋狂“掃蕩”,八路軍化整為零,有時候一天兩三次戰斗。“抗戰打鬼子,指揮員用腦子打仗,經常打得敵人摸不著頭腦。”提起那段歲月,廖鼎琳有很多“得意之作”:1943年的麥收時節,廖鼎琳指揮戰士們裝作送糧的偽軍,成功端掉了敵人設在安平的一個炮樓﹔有一次,廖鼎琳指揮部隊集中火力假扮野戰軍主力,將敵人“調虎離山”,十幾個人成功營救被鬼子圍困的老鄉……

“那時候是在戰爭中學習打仗,一仗一仗打出來的,來不得半點‘花架子’。”老將軍語重心長地說,“和敵人搶山頭,就要快、狠,拖拖拉拉猶豫不決是要死人的﹔夜戰奔襲,千百人悄無聲息,專打敵人薄弱環節,指揮不當暴露目標就有被反包圍的危險……打仗行不行一目了然,不符合實戰要求就要付出血的代價。”

“現在不打仗,訓練場就是和平年代的戰場。設計訓練,就是設計戰爭。”縱觀30年來幾場世界局部戰爭,廖鼎琳認為,相比戰爭年代,我軍裝備和人員素質有了大幅提高,但仍要瞄准打贏未來戰爭,從實戰化角度從嚴從難抓好部隊訓練。

“習主席抓訓練抓得好!”廖鼎琳感慨地說,在習主席和中央軍委領導下,全軍和武警部隊深入貫徹中央軍委《關於提高軍事訓練實戰化水平的意見》,按照能打仗、打勝仗要求全面推進軍事訓練實戰化,變革之深、力度之大、標准之高、要求之嚴,讓他印象非常深刻。2014年,多達200余場旅團規模以上的實兵演習,令他非常振奮。

“抓實戰化訓練,我認為沒有捷徑可走,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打仗需要什麼就苦練什麼。”廖鼎琳提起長征時期的“神炮手”趙章成,生死關頭操縱迫擊炮,彈彈正中對岸敵人碉堡,給紅軍打出一條“勝利通道”。“神炮手”的美名,靠的是平時實打實練出來的,臨時抱佛腳賭運氣,人民軍隊不可能走到今天,隻有練好過硬功夫才能在戰爭中保存自己消滅敵人。

“不打仗了,‘和平積習’就會慢慢滋生,必須下大力氣根治。”廖鼎琳對訓練中的形式主義深惡痛絕。“去年,總參依托朱日和訓練基地組織陸軍合成旅集中檢驗評估,從以前的‘紅’必勝‘藍’必敗,到‘紅軍’六負一勝,給全軍部隊醒了腦。戰場上沒有輕易得來的‘常勝將軍’,都是反復錘煉成長起來的。現在演習不設底案、不編腳本、不搞預演、不插彩旗、不標示目標……戰爭年代的好作風、好傳統,慢慢又回來了。”

廖鼎琳說,當從電視上看到人民海軍馳騁大洋,空軍自由空戰戰法不斷創新,第二炮兵導彈火力突擊等部隊全天候、全要素實戰能力越練越強的新聞時,他由衷地感到高興和自豪。採訪結束之際,老將軍殷殷囑托:“訓練是和平時期提升戰斗力的根本途徑,我軍實戰化訓練一定要實而又實!”(劉一偉 李玉明)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朱書緣、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