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保存
解放海南島
1950年5月10日,海南島戰役結束后,第四十軍軍長韓先楚(前排左四)與兄弟部隊領導合影
1948年11月,東北野戰軍第三縱隊在遼寧省錦州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軍。韓先楚任軍長,羅舜初任政治委員,沙克任副軍長,劉西元任副政治委員,卓雄任政治部主任,周輝任后勤部部長。原轄第七、八、九師改稱第一一八師、第一一九師、第一二○師,東北人民解放軍獨立第一師調歸第四十軍建制,改稱第一五三師。全軍共5.9萬余人。
1949年1月,四十軍先遣部隊進至河北香河地區參加平津戰役。先攻佔北平的南苑機場,后與兄弟部隊共同完成包圍、分割北平國民黨軍的任務。北平和平解放后,第四十軍由北平向華中、華南進軍,與第四十三軍一起參加渡江作戰,解放華中重鎮武漢等10余個市縣。7月,參加湘贛戰役。9月至10月,參加衡寶戰役,擔任中路軍正面突擊,與兄弟部隊共同殲滅國民黨軍白崇禧集團主力第七軍軍部及4個精銳師。
廣西戰役,他們連續追擊國民黨軍白崇禧集團21個晝夜,全殲其第一二五軍。而后,集結於欽州、防城、合浦地區。
廣州解放后,大批國民黨軍逃到我國的第二大島——海南島,加上原駐島的部隊,共約10萬人,還有50艘軍艦和30多架飛機,構成了陸海空立體防御體系,以海南島衛防總司令薛岳的字命名為“伯陵防線”。
1950年2月,渡海作戰前敵指揮部在廣州召開了攻打海南島的作戰會議。議定,5月底渡海作戰准備完畢,6月渡海登陸作戰。第四十軍軍長韓先楚卻認為:“我們的渡海工具基本上是風帆船,要依靠谷雨前的季風過海,如果在谷雨前的5天內(4月20日前)不攻打海南島,就要往后拖整整1年。”會后,韓先楚回到四十軍,一方面進行准備工作,一面考慮向中央軍委報告,陳述己見。
3月初,四十軍征集到1058隻風帆船,動員船工1417人。渡海船隻和船工問題有了著落,他的報告也送到了軍委。報告中甚至有這樣的字眼:“如果兄弟部隊四十三軍沒有准備好,我願親率四十軍主力單獨渡海作戰。”足見旋風部隊主官之決心。
中央軍委迅速批示:四十軍、四十三軍另配屬一個加農炮團、一個高射炮團及工兵、通信、后勤等部隊,組成攻島部隊。並稱韓先楚提出的“積極偷渡、分批小渡與最后登陸相結合的辦法有效,即可提前解放海南島”。
3月5日,韓先楚組織了一次“積極偷渡”,第一一八師三五二團一營800名壯士組成“渡江先鋒營”。韓先楚給他們送行時說:“喝了這碗酒,同志們定能闖過瓊州海峽,把紅旗插上海南島!”“渡江先鋒營”很快消失在夜色中。
3月6日下午1時40分,韓先楚看到了“渡江先鋒營”成功登陸的信號,連說:“成功了!成功了!”“渡江先鋒營”的成功,鼓舞了部隊士氣。緊接著,3月26日和3月31日,第四十軍、四十三軍各一個加強團共6600多人,在劉振華、王東保、宋維栻率領下,乘169隻風帆船,實行第二批偷渡。渡海過程中,和敵軍發生激戰,創造了木船打軍艦的奇跡,除少數船隻被敵擊沉、少數人員傷亡外,偷渡亦獲得成功。
經過充分准備,反復計算潮汐,中央軍委和第四野戰軍批准了海南島戰役作戰方案,決定4月16日大潮前發起進攻。
4月16日18時30分,韓先楚率領四十軍和四十三軍乘坐300多隻風帆船,借海上東風,向海南島進發。這是一次既沒有制海權也沒有制空權的渡海作戰。韓先楚決定隨第一梯隊指揮。4月17日凌晨3時,四十軍的風帆船隊沖破國民黨軍炮艦的攔截,在海南島的臨高角搶灘登陸。
三五五團政委夏其昌見了韓先楚說:“軍長,你也上來了。現在太危險!”
“我怎麼不能上岸?”韓先楚反問了一句。
“軍長,灘頭陣地還沒有完全打下,快隱蔽一下!”夏其昌把韓先楚拉到一塊岩石下。
“沒有拿下灘頭陣地,我們一起來拿下!”韓先楚站起身來往前走。夏其昌轉身對三營副營長楊立明下令道:“給你一個任務,你們派人把軍長看起來,不讓他再往前走,一定要保護軍長的安全!”……
這時,在北京總參作戰室的代總參謀長聶榮臻焦急地問:“韓先楚在什麼位置?”
值班處長向他報告說:“韓先楚已經上島了。”
聶榮臻說:“韓先楚上了海南島,就意味著勝利!”
僅僅14天,薛岳指揮的4個軍苦心經營的“伯陵防線”土崩瓦解。4月30日,四十軍把紅旗插到了海南島的最南端——天涯海角,海南島宣告全部解放。戰斗中,第四十軍涌現出“登陸先鋒營”“登陸英雄班”等戰斗集體和一批英模人物。
![]() | ![]()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