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張思德的家事國事身后事

葉介甫

2015年04月21日09:4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世紀風採》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張思德1915年4月出生,四川儀隴人。1933年在家鄉參加了紅軍,同年加入共青團﹔1935年隨紅四方面軍長征﹔1936年,隨部隊到達陝甘寧根據地。1937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春,調往涇陽八路軍后方留守處警衛連任班長﹔1940年夏,調中央軍委警衛營任通信班長﹔1943年4月由中央警備團調到棗園,在毛澤東主席的內衛班當戰士﹔1944年9月5日因公殉職。

1944年9月8日,歷史定格在這天下午,毛澤東寫下了《為人民服務》的著作,此后黨的“七大”又第一次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提到了黨的根本宗旨的高度並寫進了黨章。今年是張思德誕辰100周年,也是張思德犧牲71周年。讓我們追尋歷史的腳步,回顧一下毛澤東《為人民服務》的誕生始末和張思德的家事國事身后事,向讀者解開一個個鮮為人知的故事。

父親張行品在肅反中被殺害

張思德的父親張行品是村蘇維埃干部,他對革命忠心耿耿,是張思德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但20世紀30年代張國燾在蘇區大搞肅反運動,張行品被壞人誣陷,慘遭殺害,直到1987年才得以平反昭雪。

張行品1878年出生於四川省儀隴縣六合場(今思德鄉)韓家灣村,祖祖輩輩靠租佃幾畝薄田度日。他雖沒讀過書,但聰明能干,忠厚勤勞,農閑時就幫人抬滑竿、擔鹽挑煤,掙幾個銅板養家糊口。那時,苛捐雜稅繁多,天災不斷,兵匪猖獗,一家人的生活十分艱難。張行品的妻子朱氏長期患病,生下張思德7個月后就離開了人世﹔他們的長子拉犁干活,累得吐血,死在了地主田裡﹔次子生病無錢醫治,張行品是流著淚撕肝裂肺地看著次子死去的。家庭的慘狀,令張行品痛不欲生,社會的黑暗,滋生了他強烈的反抗意識。

1932年12月,紅四方面軍離開鄂豫皖根據地,越過大巴山攻佔了通(江)、南(江)、巴(中)3縣。社會上到處流傳著“紅軍專門殺富濟貧,打土豪分田地,為窮人打天下”的消息。

張行品連忙步行到巴中等地打聽紅軍消息,所見所聞令他深受鼓舞。不久,他受紅軍干部的派遣,回鄉召集一些佃戶秘密開會,宣傳革命思想,把帶回的宣傳標語四處張貼,組織窮人們進行抗捐抗稅斗爭,准備迎接紅軍的到來。反動地主武裝頭目寧相奇對他恨之入骨,多次緝捕他。張行品被迫躲進山裡。1933年7月,許世友率紅九軍解放了儀隴城。幾天后,紅軍下鄉,張行品主動當紅軍的向導,挨家挨戶宣傳紅軍政策,配合紅軍抓捕惡霸地主。

在蘇維埃政府成立大會上,張行品被推選為韓家灣村內務委員兼土地委員。張行品辦事公道,嚴於律己,無微不至地關心貧苦人的生活,體現了對革命的無比忠誠。

川陝蘇區建立后不久,四川“剿匪總司令”劉湘就調集20萬兵力分6路圍攻根據地,地主反動武裝“還鄉團”活動頻繁,搶劫、綁架、暗殺等恐怖活動經常發生,韓家灣村就有幾個革命積極分子被敵人抓去后殘酷殺害。但張行品不為所懼,他說:“在反動派欺壓下,我家死了兩口人。為了革命的勝利,搭上我這條命也值得。”

反動派的囂張氣焰,更激發了他的革命斗志,工作更加積極。作為內務委員的他,主要負責保衛紅色政權工作。張行品不分白天黑夜地做群眾工作,組建了村少先隊、童子團,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裡,就動員了近百名青年參加紅軍和赤衛隊。他還募集了大量的糧、棉、布等軍需物資,組織民工翻山越嶺送到長勝、巴中等地支援前線部隊,每次均提前、超額完成任務,受到了紅九軍十五團政治處的表彰。

1933年10月,張行品將未滿18歲的張思德送到了部隊,囑咐兒子要多殺敵人,為保衛蘇維埃政權再立新功。1934年8月下旬,部隊要開往前線作戰,張思德順路回家探望父親,吃了飯后就匆匆離開了。他沒有想到,這次見面竟成了永別。張思德牢記父親的囑咐,在蒼(溪)南(部)、儀(隴)間(中)、營(山)渠(縣)等戰役中作戰勇敢,兩次負傷,隨紅軍左路軍兩次翻雪山、過草地,到達延安后被編人中央警備團。

20世紀30年代,張國燾在川陝蘇區大搞“肅反運動”,制造了許多冤案,張行品盡最大努力保護本村受害人。1934年9月,村民張立品被懷疑是敵特而被關押,准備處死。張行品立即趕到縣上說明情況,又托人寫了保狀,張立品最終被釋放。同月,陳袁氏身穿蘇維埃政府分給她的綢料衣服趕集,被紅軍誤認為是地主而遭逮捕,計劃次日押到外地集中處死。張行品反復向紅軍說明真相,又回村找來一批窮苦人作証,她才被釋放回家。張行品保護了那些無辜者,但他卻無力保護自己,最終犧牲在“左”傾路線執行者的屠刀之下。

原來,村蘇維埃主席胡南台好吸大煙,張行品素來就看不慣,多次勸說,但胡不但不戒除惡習,反而多次向張行品索要從富人那裡沒收來的大煙供自己享受。張行品對此當然嚴辭拒絕。1934年9月的一天,張行品准備把打土豪收繳的財物上交鄉蘇維埃,胡強迫著要拿走一些煙土,張行品不允許,兩人為此大吵一架。胡南台沒有得逞,懷恨在心,一個歹毒的計劃在腦海裡形成。這年冬天,他趁去縣蘇維埃開會之機,向縣政治保衛局誣告張行品包庇富農張炳均、范有萬。其實,張、范兩人並非富農,也是窮苦人,一調查就能真相大白。但在當時的肅反擴大化中,誰來調查呢?有人告發就是“鐵証如山”,“包庇壞人”就是犯有死罪。

縣政治保衛局聽信了胡南台的誣告,隨即讓胡通知張行品到巴中開會。張行品以為有重要任務,連夜趕路,但他一到達目的地就被捆了起來。審訊人員對他嚴刑拷打,逼他供認“犯罪事實”,張行品拒不承認,再三申辯,但無濟於事。幾天后,他在巴中頂山被殺害,時年57歲。

1987年,張行品生前所在的韓家灣村黨支部、村委會根據當年參加革命的老同志的請求,向縣委、縣政府遞交了報告。經原南充地委、縣委派專人走訪調查,查清了事情真相,縣人民政府遂於當年11月為張行品恢復名譽,平反昭雪。這時,距張行品的犧牲,已過去了半個多世紀了。

參加二萬五千裡長征

1933年紅四方面軍來到張思德的家鄉六合場,他在父親張行品的支持下積極報名參加了紅軍。不久,參加了共產主義青年團,后來,又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1935年3月,紅四方面軍為配合中央紅軍長征北上,沖破川敵的阻攔,渡嘉陵江西進。在戰斗中,張思德英勇頑強,奮不顧身,右腿中彈,毫無懼色,沖進敵陣,同敵拼殺,擊斃敵軍射手,一人繳獲了兩挺機槍。有一次,他外出執行任務,路上遇見敵軍瘋狂追趕我一個十四五歲的小戰士。他猛沖上前將敵擊斃,救出了這個小戰士。他的英勇事跡,在軍中廣為傳揚。

1935年6月,紅一、四方面軍在川西懋功地區勝利會師。張思德聞訊后分外高興。他和戰友們一起,准備了毛巾、毛襪等禮物,贈送給紅一方面軍的戰友們。兩軍會師后,紅軍力量大增,士氣高昂。黨中央派慰問團到紅四方面軍進行慰問,宣傳遵義會議和黨中央的正確決定。張思德等紅四方面軍戰士堅決擁護中央的正確領導,對革命前途更加充滿信心。

不久,紅四方面軍部隊來到丹巴黑水河邊,河雖不很寬,但兩岸都是懸崖峭壁,水流湍急,河水撞擊著河中的礁石,激起陣陣浪花,河上沒有橋,隻有一根高懸在兩岸間的溜索。細長的溜索似乎好久沒有人過了,站在河邊的戰士們不免有些擔心。這時,炊事班的老班長放下行軍擔子說:“我去試試看!”還沒等他伸手,張思德已用樹枝勾來了溜索上的竹筒,堅定地說:“我先過!”因不久前張思德的右腿第二次負傷,一個多月前才歸隊。

老班長拉住他說:“不行,你傷剛好。”

“我過!我過!”岸邊的戰士們也紛紛搶上前來。

張思德伸開雙臂攔住大家說:“爭啥子呀,我們都要過去的嘛!”說畢,轉身便跨到竹筒垂下的繩結上,隨即滑了出去。溜索在空中抖動,岸邊的戰友們都提心吊膽地盯著他,希望他快些滑到對岸。可是,張思德卻慢慢地一段一段地檢查溜索。到了河心上空,他竟用力搖晃那溜索。戰友們都為他驚叫起來。身臨險境的張思德卻毫不在乎,為了給部隊開辟通途,他已忘掉一切,一步一步地沿溜索前滑。張思德終於順利地到達對岸。“同志們,可過啊!”他的大聲呼喊,使河邊的戰士們歡跳起來。

1935年8月,紅一、四方面軍為執行中央創建川陝甘革命根據地的決定,從毛兒蓋地區北上,進入茫茫大草地。草地裡水草縱橫,風雨無常,泥濘潮濕,行軍極端艱苦。張思德和戰友們不畏艱難,奮力跋涉,希望早日走出大草地。可就在這時,紅四方面軍主要領導人張國燾卻大搞分裂活動,拒絕執行中央北上方針,命令部隊掉頭南下。張思德等四方面軍戰士眼看中央紅軍單獨北上,心中產生了疑團:為什麼兩軍會合后又各自分開行動呢?當時,張思德等普通戰士,並不了解中央領導內部發生了嚴重分歧。部隊南下后,張國燾公開打出反對黨中央毛澤東的旗幟,這使許多紅軍指戰員異常痛心。由於張國燾的戰略方針的錯誤,南下紅軍不得不同以逸待勞的優勢敵人展開激戰,使部隊元氣大傷。張思德在戰斗中又一次負傷,身體更加消瘦。張國燾的分裂活動受到了歷史的懲罰,南下失敗后不得不重新北上。

1936年7月初,紅二方面軍長征到達甘孜,同紅四方面軍會師。張思德拉著紅二方面軍戰友的手,眼裡閃耀著興奮的淚花。

在紅二、四方面軍會師大會上,朱德總司令和任弼時等首長在講話中傳達了黨中央、毛澤東和中央紅軍已勝利到達陝北的消息,傳達了紅二、四方面軍共同北上,會合黨中央和中央紅軍的決定。會場上頓時響起了熱烈的歡呼聲。張思德和戰友們回想起一年前和中央紅軍會師的熱烈情景和南下途中那段艱難的歲月,如今飽嘗分裂之苦的紅四方面軍戰友們又要重新回到黨中央的懷抱,怎能不令人萬分激動呢!

7月上旬,紅二、四方面軍開始北上進入大草地。當時,張思德在紅四方面軍通信營任通訊班班長。因他在戰斗中多次負傷,身體瘦弱,兩頰深陷,面色憔悴,兩腳被草地的污水泡得紅腫,但他眼晴明亮精神抖擻,工作整天忙碌不停。每當有上級的送信任務時,他總是立刻行動,在泥濘的草地裡艱難跌滑,從不叫苦。通訊班副班長見他身體不好,又事事搶先,心中不忍,希望他注意休息,對他說:“班長,你總是這樣不成啊,送信任務還是大家輪流干吧!”張思德卻說:“我們班好多同志年齡小,不能讓他們再多跑路,我自己多跑幾趟。讓大家都能走出草地,都能北上啊!”副班長見他不依,便說:“那我可以多送。”張思德則說:“你和我還不都一樣嘛!”

在草地裡行軍多日,紅軍指戰員們帶的干糧吃完了,不得不搞野菜充飢。有一次,炊事班老班長端著一碗野菜糊糊遞給張思德,說:“給,把它吃了!”張思德推辭道:“不,你自己吃吧,你年歲大,要多保重。”老班長卻說:“莫惦記我,你們年紀輕,往后路長呢……”張思德深深感謝這位50多歲的老班長,他接過糊糊,悄悄地走出去,又把野菜糊糊送給了班裡兩個外出揀柴火回來的小戰士。

戰士們以野菜充飢,中毒的事時有發生。朱總司令號召大家識別各種不同的野菜和有毒的野草。張思德積極響應號召,開展“嘗百草”的活動,學習分辨不同野菜的特性。有天晌午,部隊在一片水草豐茂的窪地上休息時,張思德便帶著一名小戰士到附近地區找野菜。他們在一處水塘邊看到一叢叢青蔥的野草,小戰士驚喜地叫道:“班長,瞧,這是野蘿卜!”說著彎腰便去採摘。

張思德忙喊住他說:“別急於採,有些顏色好看的野草,卻是有毒的。”他先撕下一片野草葉子放到嘴裡,嚼了嚼,味道倒是甜絲絲的,他要小戰士先採一些帶回去,做鑒別。可不久,張思德感到肚子疼痛,並嘔吐出來一些清水。他知道自己中毒,忙對小戰士說:“這草有毒,不能吃,快告訴同志們。”小戰士忙叫來班裡的戰友,大家見張思德臉色發青,面部浮腫,便趕到營部取來解毒的藥物。張思德服后才脫離了危險。

從草地繼續往前走,到達噶曲河邊。這是一條黃河上游的小支流,河寬水寒。張思德和幾個水性好的戰士挽著臂膀,站在水的深處,保護著不會鳧水的戰士過河,直到通信營的戰士們全部安全過了河,他們才向對岸去。上岸后,正准備追趕隊伍,忽聽到身后有呼救的聲音,他們回頭一看,總部幾個過河的女戰士,被上游直泄下來的冰水沖倒了。她們在水中掙扎著。見此情景,張思德和戰友們立即向下游奔去,攔住了被水流沖倒的女戰女,並把她們一個個護送上岸。上岸后,張思德見有個背藥包的女戰士神志昏迷,又急忙取出背包裡的一塊鹽巴,用瓷缸化了碗鹽水,給那女戰士喝了,女戰士馬上清醒過來。

長征是張思德一生中最難忘的戰斗歷程。在工作中,他常以長征事跡和長征精神激勵自己和身邊的戰友們。

張思德常對副班長陳耀說:“咱們要愛護戰士,臟活、累活咱們要先去干。”他說:“長征時,有一點吃的東西,總是首長讓給戰士,戰士讓給首長。為什麼要那樣互相愛護呢?因為咱們是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大家都是為一個目標戰斗的階級兄弟。”

毛澤東為他揮毫書寫了“為人民服務”5個大字

張思德隨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后,國共再次合作攜手抗戰。此時,張思德所在部隊上了前線,他因傷病被編入八路軍某部留守處警衛連任副班長。由於張思德工作兢兢業業,吃苦耐勞,完成任務出色,1937年10月他光榮入黨,后調到中央軍委警衛營當通訊班長。

1940年初夏,張思德奉命帶領一個班,到延安南邊的深山老林裡燒炭,供機關冬季取暖。他干一行愛一行,用心琢磨摸索多燒炭、燒好炭的要素,苦戰3個月,經過了伐樹、打窯、燒火、出窯、捆扎等一道道繁重工序,把8萬斤燒炭運回了延安。

1941年,抗日戰爭進入最艱苦的階段,為了克服敵人封鎖帶來的經濟困難,毛澤東發出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陝甘寧邊區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張思德隨警衛營開赴南泥灣,帶領全班戰士披荊斬棘開荒種地,出大力,流大汗,克服重重困難,獲得了糧棉好收成。

由於張思德為革命哪裡需要就在哪裡出現,哪裡有困難就有他的身影,因此曾兩次巧遇毛澤東。

1941年隆冬季節,張思德與2個戰士從楊家嶺前往新安場執行公務,路過石砭時,看到一輛小汽車正陷在磨溝的冰窟窿裡動彈不得。他馬上奔過去,不顧寒冷刺骨踏進冰水裡,與戰友一起用力把車推離了冰窟窿。這輛車正是毛澤東乘坐的,毛澤東詢問后記下了張思德的名字,感謝並稱贊道:“同志啊,你是路見不平奮力相助,這種精神,值得學習哩!”

1942年春天,楊家嶺修建大禮堂的施工中發生了險情,張思德運足力氣硬是用肩頭頂住了大梁,使下面的民工和戰士避免了傷害,他自己卻受了傷。路過這裡的毛澤東發現了,立即吩咐把受傷的張思德抬到自己的窯洞裡,俯身關切地問詢傷勢時,認出了張思德,親切地說:“老朋友,是你呀,張思德同志!”

1943年春,中央軍委警衛營與中央教導隊合並為中央警衛團,張思德調去內衛班當戰士,當了多年班長降為戰士了,而與他同時入伍的大都當了干部,有的已是團級首長了。他二話沒說,堅決服從,並保証干好,說:“當班長是革命需要,當戰士也是革命需要。”

當年夏天,張思德被分配去當毛澤東的警衛戰士。給毛主席站崗放哨,保衛毛主席,張思德興奮而自豪,他深感責任重大,以加倍的勤奮、細致、周到做好本職。

張思德打過仗,負過傷,開過荒,紡過紗,燒過炭,從戰士到班長,再從班長到戰士,一切從人民利益的需要出發,干一行愛一行,給了毛澤東深刻印象,他十分喜歡這個沉默寡言、吃苦耐勞、不計個人名利的大個子戰士。

1944年夏,中共中央決定於1945年4月召開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的后勤保障提前進行,其中的一項,是儲備大批木炭,供700多個代表近一個月的燃料之用。為此,中央決定組建一個燒炭小隊完成此項任務,因為張思德以前曾燒過炭,積累了相當經驗,遂即被挑選任副隊長。

革命的需要就是自己的志願。張思德二話沒說,愉快地服從任務,打起背包去了安塞縣石峽峪。干一行愛一行,不怕苦不怕累的張思德,燒出了一窯又一窯好炭。

為了多燒炭,愛動腦筋的張思德決定動手開挖新窯洞,然而,一個意料不到的情況發生了:

9月5日,天正下著雨,張思德和戰士小白正起勁地挖著窯洞,突然,洞體由於雨水滲透出現了崩塌。在這生死關頭,張思德本可跳出洞口逃生,但他毅然把生的希望讓給了戰友,猛力將小白推出洞外,自己卻被壓在了窯裡……

張思德就這樣壯烈犧牲了,時年29歲。這天是1944年9月5日。

張思德犧牲的消息傳到延安,警衛隊長古遠興報告給了毛澤東。

毛澤東一怔,神情難過又震驚,聽著古遠興講了張思德遇難經過,他雙眼濕潤了:“多好的同志呀,就這樣沒了。戰場上死人是難免的,后方勞動生產死人,太不應該了,今后要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犧牲。”他繼而問,張思德的遺體在什麼地方,准備怎麼辦。

“還在窯洞裡壓著,打算刨出來就地埋葬。”古遠興回答。

“那可不行。”毛澤東一臉嚴肅,帶著幾分生氣地說:“馬上挖出來,保護好。山裡有狼,若是給狼啃了,就撤你的職!”他停頓了一下,扳著手指作了三點指示:“第一,給張思德同志身上洗干淨,穿上新衣服,入殮前要給他站崗﹔第二,搞一口好的棺材盛放張思德的遺體,運回延安來﹔第三,要開追悼會。什麼時間開告訴我,我要參加,還要講話。”

9月8日下午,張思德追悼大會在延安鳳凰山下的棗園操場舉行。

祭台上高懸著“追悼張思德同志”的大字橫幅,后壁黨旗下挂著張思德的遺像,下面擺滿了用五顏六色山花扎成的花圈。遺像旁邊挂著毛澤東寫的挽詞:向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張思德同志致敬。

這是一個高規格的追悼會,中央機關與中央警衛團官兵千余人參加。黨的最高領袖參加普通一兵的追悼會並講話,是建黨以來未曾有過的。毛澤東在楊尚昆等陪同下來了,他臉色庄重,腳步緩慢,拿起自己贈送的花圈,輕輕地放到張思德遺像前,低頭默哀。中央警衛團團長吳烈宣布追悼大會開始,毛澤東與大家起立,向張思德遺像鞠躬、靜默后,警衛團政治處主任張廷楨致悼詞。

致悼詞畢,毛澤東走上祭台,以沉痛的神情,開始了即席悼念講話:

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張思德同志就是我們這個隊伍中的一個同志……

接著,是毛澤東的一段最精彩的話語: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

毛澤東高度評價張思德: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還要重的。

會后,秘書將毛澤東在張思德追悼會上講話的記錄稿作整理后,送毛主席審核。毛澤東閱后,揮毫書寫了“為人民服務”5個蒼勁有力的大字作為題目。

1944年9月21日,延安《解放日報》頭版,全文刊載了毛澤東的《為人民服務》。從此,“為人民服務”的聲音傳遍了延安,傳遍了陝甘寧邊區,傳遍了全國各解放區戰場。張思德成了“為人民服務”的代名詞,成了一種全新世界觀的紀念碑。

英雄“母親”走遍大江南北

張思德是一個遠房嬸子將他撫養成人的,養母叫劉光友。在張思德心靈中,嬸子就是母親。1944年9月8日,毛澤東在張思德追悼大會那篇著名的講話數年成為《老三篇》之后,便徹底改變了劉光友的人生軌跡,她被當地政府樹為典型。

劉光友隻不過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中國農家婦女,在冠以“英雄的媽媽”之后,毛澤東主席曾兩次接見了張思德的母親,並把她老人家接到中南海住。

1965年因當時政治氣候的需要,儀隴縣革命委員會選派了張思德遠房堂弟張思忠和當時任思德鄉婦女干部的代素芳照顧張思德母親劉光友的生活起居,並負責安排、接待來訪等工作。1966年全國上下掀起繼學雷鋒后又學習英雄王杰的熱潮,時年73歲的劉光友以英雄母親的身份,發出了向英雄王杰學習的倡議﹔也就在這一年,劉光友被西南地區評為學習毛主席著作的積極分子,1966年10月1日在共和國成立17周年暨“文化大革命”誕生之際,被特邀到首都北京,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國慶觀禮。

1966年9月中旬,儀隴縣武裝部的領導決定由代素芳陪同劉光友上京觀光﹔9月29日,8341部隊負責人古源新和中央警衛團副團長張宏通知她們上天安門城樓觀禮的時間和地點,席位安排在天安門西邊的觀禮台前。

9月30日晚,她們激動得幾乎通宵未睡。10月1日這天,代素芳和劉光友都起得很早。她倆正從廣場向觀禮台走去時,毛主席、林彪、周總理、朱總司令等中央領導已出現在天安門城樓上。天安門廣場已是人山人海,萬人歡騰。第一次親眼見到毛主席,劉光友激動得哭了,她和其他觀禮代表一聲接一聲地高呼“毛主席萬歲”。映入眼帘的是紅旗的海洋,人的海洋,那瘋狂壯觀的場面,是他倆平生第一次見識。

劉光友含著激動的淚花喃喃自語:“見到了毛主席,真是我前世修來的福啊。回去后,我一定要更好地學習毛主席著作,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約半小時后,一位解放軍同志來到她們跟前,問道:“請問這位老人家是張思德同志的母親劉光友嗎?”

劉光友連忙擦了擦淚花:“我就是。”

“朱德總司令要接見你們,請跟我來。”解放軍戰士說著扶起了劉光友,代素芳也跟在后面來到天安門城樓的貴賓休息廳。

她們看見毛主席正抽著煙,和一些國際友人在右邊的休息室談笑風生,朱德、李富春、董必武等中央領導在左邊的休息室裡。見她們進來,朱總司令欠了欠身子,拉著劉光友的手用濃厚的四川口音拉起了家常。劉光友年紀大了,沒見過那麼大的場面,激動得說不出話來,代素芳在一旁很著急,大著膽子回答了總司令的問話。

朱總司令微笑著招呼劉光友吃葡萄,又拿了兩個蘋果給代素芳,說:“蘋果皮有豐富的營養,你把它切成四塊,去掉核就行了。”

代素芳按朱總司令的意思切好后,朱總司令先請代素芳和劉光友吃了,自己才肯拿一塊吃。

劉光友北京國慶觀禮,立即引起四川省各級革命委員會的高度重視,他們把劉光友作為一面旗幟,作為學習“老三篇”的活教材,於是劉光友便開始了長達3年上百場的報告、演講。重慶“815戰斗團”聘她作政委,派性斗爭拉她作后盾,她像首長一樣看望紅衛兵小將。

劉光友沒有一點文化,是個文盲,每次演講,每場報告都是照料她生活的遠房侄兒張思忠代筆並教她背熟后,由她發布出來。年齡大了,每當背不出來時,講出來難免走樣,至今仍有許多講話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笑談,但人們還得照樣恭恭敬敬地聽著。面對無數激動得忘乎所以的紅衛兵小將,她也跟著激動,面對無數個要求簽名的語錄本,她一生隻學會了8個字:“毛主席萬歲”、“劉光友”。甚至干脆把自己的名字刻上印章,由紅衛兵隨意印蓋在珍藏的語錄本上。

劉光友對毛主席、共產黨有深厚的感情,每日三餐都要端一碗飯放在毛主席像下面:“毛主席,您老人家也該吃飯了。”

在縣武裝部的那些日子,吃住都是包了的,想吃什麼就有什麼,可劉光友常常吃剩飯,餿了的也要犟著吃,還常常教育他人:“要節約糧食備戰備荒。”

1978年5月,78歲的劉光友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活得已經很累的劉光友,再也不願過這種放下農活的日子,她要回老家看看庄稼長得什麼樣子。是年10月12日清晨,劉光友到屋后種豌豆,自己挖坑自己點籽,退著走,不小心一腳踩空,從坡上滾下去。一個時辰后被人發現,老人已悄悄走了。

在劉光友的住處,人們共清理出毛主席塑像、毛主席像章、毛主席紅寶書數千套,清出現金1482.96元,糧票1684斤、布票10丈、軍用棉大衣24件。這些都是全國各地的子弟兵,熱愛關心英雄母親的兒女們從迢迢千裡之外寄來的。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