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稿件

盤點中共第一代領導人子女鮮為人知的蘇聯歲月(組圖)     

2015年05月05日08:5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鄧穎超和周恩來到國際兒童院看望毛岸英(右一)、毛岸青(右三)時的留影。
鄧穎超和周恩來到國際兒童院看望毛岸英(右一)、毛岸青(右三)時的留影。
下一頁

近日,俄羅斯駐華大使杰尼索夫代表俄羅斯聯邦總統普京,向32名為蘇聯衛國戰爭(1941-1945年)作出貢獻的中國公民,頒發了“偉大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獎章。毛澤東的女兒李敏、劉少奇女兒劉愛琴、瞿秋白的女兒瞿獨伊、李富春的女兒李特特等著名中共領導人的后代均到場領取了獎章。

據報道,他們當時都生活在俄羅斯西部城市伊萬諾沃的國際兒童院。這個兒童院曾住過許多第一代中共領導人的子女,如毛澤東長子毛岸英、次子毛岸青、女兒李敏,劉少奇的長子劉允斌、長女劉愛琴,朱德的女兒朱敏等等。這裡也有部分烈士子女,如蔡和森和向警予的孩子蔡博、蔡妮,羅亦農的兒子羅西北,蘇兆征的兒子蘇河清,張太雷的兒子張芝明等。

這些曾有蘇聯經歷的中共領導人子女,有的健在,有的已經離去。我們試圖通過梳理史料和回憶錄,回顧他們那段鮮為人知的蘇聯歲月。在和平年代裡,讓我們一起了解那段崢嶸歲月中第一代中共領導人為新中國的建立所做的付出與堅持,以及他們和家人子女在生活中的溫情時刻。

毛岸英、毛岸青:少年被送出國 毛岸英曾參加蘇聯衛國戰爭

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龍是毛澤東與楊開慧的3個兒子。楊開慧犧牲后,毛岸英、毛岸青被送到蘇聯領事館,在那裡,他們見到專程前來巴黎接他們去蘇聯的中共駐莫斯科共產國際代表團副團長康生。康生對楊承芳說,毛澤東的兩個孩子由他負責帶去莫斯科,董健吾的孩子仍由楊帶回上海。1936年底(一說1937年初),毛岸英、毛岸青送進莫斯科市郊的莫尼諾爾第二國際兒童院。是年毛岸英14歲,毛岸青13歲。

毛岸英在蘇聯衛國戰爭時曾擔任蘇軍坦克連指導員。這一說法,我現查到最早是金振林在所著的《毛岸英》中所寫的。此外,還有郭智榮所著的《毛岸英之歌》、毛新宇所著的《我的伯父毛岸英》等,電視劇《毛岸英》也持同一說法。而按照蘇方資料,該年蘇軍中已無政治指導員和政治副連長的設置。他此時無法擔任這一職務。至於是否任蘇軍坦克連指導員雖有異議,但毛岸英曾參加蘇聯衛國戰爭是確認無疑的【詳細】

李敏:哥哥指著毛澤東像說“他是咱們的爸爸” 我不信

1936年冬,李敏出生在陝北保安縣一間破舊的小房子裡。為了安慰遠在蘇聯治病的孤獨中的賀子珍,1941年,在李敏不滿4歲時,毛澤東送其前往蘇聯與妻子團聚。在莫斯科,他見到了兩位哥哥岸英和岸青。賀子珍視毛岸英、毛岸青如同己出,母子4人,相依為命。賀子珍用牛奶、酸面包和溫暖的懷抱,讓三個孩子度過了莫斯科數個漫長冰冷的寒冬。

李敏在莫斯科伊萬諾夫國際兒童院裡上學讀書。在一個禮堂裡,挂著好多國際偉人的像,裡面有中國的朱德和毛澤東。有一天,哥哥指著毛澤東的像,告訴李敏“他是咱們的爸爸。”李敏不相信,認為他在騙我。以前從來沒有人對其談起這件事,包括他的母親,他不敢相信。【詳細】

朱敏:集中營裡遭受非人折磨 朱德為大局暫不尋女

1926年朱敏降生在莫斯科郊外,正值40歲的朱德留學蘇聯,國內北伐戰爭起時,為支持北伐戰爭,中共中央決定從國外抽調一批軍事、政治工作人員回國參戰,朱德也面臨人生轉折,回國參戰。為了紀念這一年,朱德給女兒取名“四旬”, 就這樣,四旬初降人間便離別了父親,而這一別竟達14年之久。盡管與父親的團聚來之不易,但在延安與父親一起過了第一個春節后,朱敏又一次面臨與父親分別。朱德告訴女兒,她將和毛澤東的女兒嬌嬌去蘇聯學習,並給她定了規矩:“20歲以前不許談戀愛,把精力放在學習上。”

1941年1月30日,朱敏告別團聚才1個多月的爹爹,赴蘇聯學習。到莫斯科后,朱敏使用了化名“赤英”。一是防止暴露身份,二是“赤”代表紅色,紅色英雄,也是爹爹對女兒的希望。誰也料想不到,“赤英”這個名字不僅登記在蘇聯伊萬諾沃第一國際兒童院的花名冊上,也登入了德國東普魯士納粹集中營的囚徒名單中。很快蘇德戰爭爆發,從國際兒童院到明斯克一處農庄養病的朱敏落入德軍的集中營,在集中營裡他遭受了非人折磨。1946年1月30日,朱敏乘坐戰后第一列從波蘭開往莫斯科的國際列車。

朱敏想到當年離開延安時父親的叮囑———“你到那裡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回來為國家多做貢獻。”她選擇了留在蘇聯。“她不能兩手空空而歸,不能給爹爹丟臉。她先在兒童院補習俄文,然后進入中學,到1949年讀完了蘇聯十年制的課程,完成了高等中學的教育。隨后她想上列寧師范學院。”也是在這段時間裡,朱敏認識了中國駐蘇聯使館的劉錚。【詳細】

劉少奇之子劉允斌: 獲莫斯科大學副博士學位

1925年,劉少奇和何寶珍(又名何葆貞)夫婦的長子劉允斌降生在苦難的中國南部大地上。在血與火中為革命奮斗的劉少奇夫婦,不得不把兩歲的兒子送回湖南寧鄉縣老家寄養。1938年7月,黨組織把母親早已犧牲的劉允斌接到延安與父親劉少奇團聚。這年秋天,13歲的劉允斌入延安保育小學讀書,心靈受到共產主義思想的滋養。一年后,黨中央決定選送一批革命者的子弟去蘇聯留學。因工作繁忙無暇照料孩子的劉少奇,將兒子劉允斌、女兒劉愛琴送上了赴蘇的飛機。

1939年11月,劉允斌等到達蘇聯莫尼諾,在那裡就讀一學期后,搬到距莫斯科300公裡的伊萬諾沃市,進入由蘇聯國際革命戰士救濟會主辦的國際兒童院讀書。成績優異的劉允斌高中畢業時后考入莫斯科鋼鐵學院冶煉專業。跨入鋼鐵學院那年,品學兼優的劉允斌光榮地加入了蘇聯共產黨。從莫斯科鋼鐵學院畢業的劉允斌轉入莫斯科大學,成為核物理學研究生。1955年畢業,獲副博士學位。1957年10月,沖破重重阻力的劉允斌,背著簡單的行李,毅然踏上返回祖國的旅程。【詳細】

任遠芳:用俄文寫信“認識”父親任弼時

和許多的革命子女一樣,特殊的環境使得這些元勛后代從一出生開始,就有著和普通家庭孩子不一樣的生活。1938年任遠芳出生在前蘇聯首都莫斯科,父親任弼時當時是中央駐共產國際代表。1940年,父母因工作需要返回國內,而又無法帶她回國,於是把任遠芳留在伊凡諾沃國際兒童院。伊凡諾沃國際兒童院是蘇聯專門收養各國共產黨員和革命子女或烈士遺孤的機構,任遠芳這一呆就是11年。

1948年8月30日,不滿10歲的任遠芳用俄文第一次給家裡寫信,講述在蘇聯的學習和生活情況。第二年1月20日,任遠芳收到了爸爸的第一封來信。“爸爸知道我不會中文,信也是用俄文寫的。”信中父親告訴任遠芳中國人民解放軍打了許多大勝仗,佔領了許多大城市,並即將解放全中國,告知女兒“你的兄弟姐妹們已經團聚,和我們住在一起,我們馬上就要進城,那時我們即可經常通信了”。任遠芳說,有記憶以來第一次見到父親是在莫斯科近郊巴拉維赫療養院。不幸的是,此后不久,即1950年10月27日,任弼時因病去世。【詳細】

瞿獨伊:與“好爸爸”瞿秋白在一起的快樂時光

1928年4月,瞿秋白、周恩來提前到蘇聯,籌備即將召開的中共“六大”。同年5月下旬,楊之華攜女兒瞿獨伊與羅亦農的夫人李文宜,乘船從上海秘密到大連,再改乘火車赴蘇聯。楊、李化裝成農婦,在過國境線時,楊之華為掩護赴莫斯科出席“六大”的一些代表,就與他們偽裝成夫婦,她讓獨伊喊他們為“爸爸”,七歲的獨伊好奇地問媽媽:“我怎麼有這麼多的爸爸?”楊之華聽后笑了,沒有回答。

“六大”以后,楊之華進入莫斯科中山大學特別班學習,因為瞿秋白、楊之華工作學習都很忙,他們就把獨伊送進一家孤兒院。1928年底,獨伊轉到離莫斯科較遠的一所森林學校就讀,這所學校比孤兒院的條件好多了。1929年2月初,瞿秋白肺病加重,不得不去馬林諾的列寧療養院療養了一個多月,這期間,有點閑暇的瞿秋白開始給女兒獨伊寫信了。【詳細】

分享到:
(責編:張玉、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