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紅岩春秋》發表文章《中共七大幕后之謎》。文中記述中共七大是一次承前啟后、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大會。選舉黨的第七屆中央委員會是七大的一項重要議程。毛澤東指出,對犯錯誤的同志不應“一掌推開”,而要團結他們。毛澤東很關心博古、王明的得票情況,體現了高風亮節,以黨的利益為重。現對該文摘編如下:
七大會場
七大的選舉,有一個過程。首先是醞釀階段。在醞釀階段中,代表們爭論最多的一個問題是對犯過錯誤的同志,該不該選舉?
毛澤東在所作的關於選舉方針的報告中指出:“我們既要選舉那些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堅持正確路線的同志進入新的中央委員會,也要選舉在那時犯了錯誤,(現在)承認了錯誤、改正了錯誤的人進入新的中央委員會。對那時犯錯誤的同志,不應‘一掌推開’,隻要承認錯誤並決心改正錯誤,經過學習,這樣我們就有了更大的免疫性。”
經代表們充分醞釀和討論,會議選舉產生了新的中央委員會,其中包括王明等幾位曾經犯過錯誤的同志。
高揚文作為太岳區的代表參加了這次會議。選舉中央委員會時,高揚文擔任計票員。投票后,一個身軀高大的人突然出現在計票員們面前,大家抬頭一看,原來是毛澤東來到了他們的工作現場。
毛澤東坐了下來,笑容滿面地問起每位候選人得票的情況。大家將已經計算出來的票數向毛澤東作了匯報。他很關心地詢問了洛甫(張聞天)與博古(秦邦憲)的得票情況,還特別問了王明得票多少。因為票數還未統計完,計票員如實作了回答。
毛澤東沉思片刻后說:“最好能選上。”他又說:“‘七大’是一次團結的大會,犯了錯誤的人也有代表性……我們不要把犯過錯誤的人推出去,而要團結他們。犯了錯誤,改了就好。”然后,毛澤東平靜地坐在那裡,耐心等待著計票員們把選票統計完畢。當毛澤東看到秦邦憲(中委最后一名)、王明(中委倒數第二名)最終被選上中央委員時,臉上露出了笑容。
毛澤東為什麼這樣關心博古(秦邦憲),尤其是王明能否選上中央委員呢?
毛澤東在作關於選舉方針的報告時解釋說:從黨的歷史經驗來看,對過去犯錯誤的同志不應一手推開,隻要他們承認錯誤,並決心改正錯誤就行了。毛澤東還在另一次會上說:這些人的錯誤,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犯的,經過整風,已經把問題弄清楚了,就不應太著重個人的責任。毛澤東還說過,批判陳獨秀時有些偏重個人責任,而對總結經驗不夠。與有不同意見的人合作共事,是毛澤東的一貫思想。
正是因為這樣,毛澤東才很關心王明能否當選,親自來到后台了解情況。足見,毛澤東能夠如此寬宏大量,以黨的利益為重,以團結為重,體現了何等的高風亮節。
由於心情舒暢,隨后,毛澤東便與高揚文攀談起來。他首先詢問了高揚文的名字。高揚文回答說,名叫楊文(這是當時的名字,未加高姓——作者注)。
毛澤東微笑著說:“你的名字很好,‘楊柳、文章’。”頓一頓,他又說:“楊樹、柳樹都是好樹種,特別是柳樹,把樹枝插到地下,就會生根成活。抗戰勝利了,我們在延安的干部就要大批出去工作,你們要像柳樹一樣,不管到什麼地方,就要到那裡生根,和當地的干部、人民一起,把革命工作搞好。”
毛主席的這一番教導,對高揚文等同志都有很大的啟發,影響了他們一生的信仰和工作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