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陳賡太行抗日經典傳奇:神頭嶺巧妙設伏

2015年05月06日14:0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編者按:《湘潮》發表文章《陳賡在太行抗日的經典傳奇》。文中記述抗戰爆發后,陳賡歷任第三八六旅旅長、太岳軍區司令時,不但注重戰略握,也注意戰術運用,在太行山的崇山峻嶺中創造了伏擊戰、破襲戰、圍困戰的著名抗日經典傳奇。現對該文中“神頭嶺巧妙設伏”摘編如下:

在太行山抗戰時期的陳賡

1937年8月,紅四方面軍三十一軍在陝西省富平縣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一二九師 三八六旅 ,陳賡任旅長,全旅約5700人。9月30日,三八六旅在師的編成內東渡黃河開赴華北抗日前線,10月18日挺進到山西打擊西進的日軍,先后取得長生口 、七亙村 、黃崖底等戰斗的勝利 。接著,派出小分隊和工作組深入太行山區的廣大地區 ,創建根據地 。

1938年3月5日 ,一二九師師長劉伯承、政委鄧小平親自來到三八六旅,與陳賡商議,准備在邯(鄲)長(治)公路的黎城、東陽關、涉縣之間尋找敵人的弱點,伺機予以伏擊 。

陳賡與劉鄧首長商議后,制定了襲擊黎城,吸引潞城的敵人來援,在潞河村地區埋伏殲滅援敵的作戰方案。作戰方案確定后,全旅就開始投入緊張的戰備工作 。劉鄧首長走后 ,整整一天陳賡都在思考著,注視著地圖,心裡反復斟酌,究竟把伏擊戰場設在哪裡比較有利。

第二天上午,陳賡召開了團以上干部參加戰前准備會。陳賡傳達了師首長批准的作戰方案 ,又介紹了戰場的形勢和敵我雙方的情況,最后他說 :“現在的中心問題是要選擇一個最佳的伏擊場地。”

大家聽后都很興奮,不約而同地圍到地圖前,你一言,我一語,議論紛紛。最后,目光都集中到了神頭嶺。從地圖上看,神頭嶺確實是一個設伏的好地方。地圖標示出那裡有一條深溝 ,公路從溝底通過,公路兩旁山勢陡險,既便於隱蔽,也便於出擊。整個邯長線上 ,這裡是理想的設伏地 。大家都同意把伏擊地點設在神頭嶺,然后目光都集中在陳賡身上,等待他決定。

不料,陳賡並沒有說出大家期待的話,卻反問道 :“ 神 頭 嶺 的 地 形 誰實地看過?”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說不出一句話,因為誰也沒有顧得上去看。陳賡笑了。他說:“我們這不是紙上談兵嗎?劉師長(劉伯承)常講:‘五行不定,輸得干干淨淨。’靠國民黨的老地圖吃飯,要餓肚子啊!我看,會暫時開到這裡,先去看看地形好不好?”隨后,他宣布散會,帶著十幾個旅、團干部騎著馬馳向神頭嶺。

經過實地考察后,陳賡決定:伏擊戰就在神頭嶺打。一個團在左,一個團在右,埋伏在公路北邊的國民黨廢舊工事裡。補充團則埋伏在對面的方向。同時抽一小支部隊向潞河村方向游擊警戒,伺機炸毀濁漳河上的大橋,切斷兩岸敵人的聯系。另派一個營在潞城方向警戒,切斷敵人的退路。

一切部署完畢后,陳賡又沉思了一會兒,突然說:“潞城有3000多敵人,我們的兵力是有點不足,再抽一個連出來,繞到潞城背后打游擊去,吸引敵人。”

3月15日傍晚,部隊出發了。第二天凌晨4點半,部隊進入埋伏地點。國民黨軍的舊工事都被利用起來,不多時,對黎城的佯攻也打響了。9點左右,偵查員報告1500多敵人出了潞城前來支援黎城,已經到了微子鎮。

敵人很快進入了我軍的伏擊地,步兵、騎兵、大車隊都過來了,后衛連也緊隨著走進了伏擊圈。頓時,陳賡命令發出攻擊信號。瞬間,平靜的山梁變成了一座火山,伏擊部隊一起開火。

戰斗正緊張,陳賡親自拄著拐杖率領支援部隊來到村中,他揮著手杖高喊:“快上,把敵人趕到山梁上去!”

陳賡大無畏精神感染了全體指戰員,大家不顧一切地扑向敵人。殘敵很快被消滅。這場戰斗持續了2個小時,共斃傷俘敵1500余人,繳獲長短槍500余支、子彈萬余發。潞城和黎城的援敵由於陳賡布置的伏兵阻擊,無法前來支援。這次閃電式的圍殲戰,打得敵人失魂落魄。日軍在資料裡承認,這次戰斗是“典型的伏擊戰”。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玉、謝磊)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陳賡紀念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