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第二章全國性抗戰的爆發

八、台兒庄大捷與徐州會戰

2015年05月26日14:3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日軍1937年12月13日佔領南京后,侵略氣焰更加囂張,於12月24日和27日佔領了杭州和濟南。在此期間,日軍華北方面軍多次向統帥部提出“為使華北、華中連接起來,進行徐州作戰以及對武漢之敵施加威壓”的建議。為了迅速實現滅亡中國的侵略計劃,連貫南北戰場,日軍決心以南京、濟南為基地,從南北兩端沿津浦鐵路夾擊徐州。

徐州是津浦、隴海兩大鐵路干線的交叉點,又緊靠溝通南北的大運河,從水陸兩方面都是江蘇、山東、河南、安徽四省的要沖,所以自古都是兵家必爭之要地。從當時的軍事形勢來看,如果中國軍隊能控制住徐州,不僅可將日軍隔絕於津浦路的南北兩端,北可威脅濟南,南可進逼南京﹔而且可保住橫貫東西的軍事大動脈—隴海路,確保鄭州和平漢鐵路南段的側背。相反,一旦日軍奪取了徐州,便可沿隴海路西進,利用中州的平坦地勢,發揮其機械化部隊的威力,直扑平漢路,殲滅鄭州、武漢之間中國軍隊的主力,一舉佔領武漢。既然徐州有如此重要的戰略地位,蔣介石於南京失守后親臨津浦前線歸德(今商丘)督戰和召開軍事會議,下令拘捕了防守山東一潰千裡的著名逃將韓復榘,會后在武昌不經審判對其執行槍決。隨后,蔣介石在武漢部署徐州會戰,集結重兵於津浦鐵路南北兩端,以遲滯日軍溯江西進武漢。同時任命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兼安徽省主席李宗仁駐守徐州,具體指揮這次會戰。

(一)津浦路南段的阻擊戰和臨沂、滕縣保衛戰

日軍華中方面軍攻佔南京后,隨即以部分兵力渡江北犯。其第十三師在翼側日軍的配合下,沿津浦路北上,侵佔滁縣、來安、六合、全椒地區后,於1938年1月中旬繼續北進,向定遠、池河、明光(今嘉山)一線發起進攻。此時,中國守軍第十一集團軍第三十一軍和第五十一軍,在空軍支援下阻擊敵人,在淮河兩岸與日軍展開激戰。日軍佔領明光、池河后,於2月初佔領臨淮關、鳳陽、蚌埠,並在2月9日強渡淮河。這時,第五戰區急調第二十七集團軍第五十九軍、第二十一集團軍第七軍增援。

2月10日,中國軍隊於學忠之第五十一軍所屬第一一四師,在王庄陣地同日軍展開激烈爭奪,幾經血戰陣地失守,中國軍隊傷亡2000余人。2月13日,張自忠率第五十九軍抵達淮河流域,在瓦罐集、姚集、固鎮、蒙城一線,接替第五十一軍戰斗。與此同時,第二十一集團軍到達合肥、舒城、八斗嶺、下塘集之線。中國軍隊以第五十一軍、第五十九軍在淮河北岸節節抵抗﹔以第四十八軍固守爐橋、洛河一線﹔第三十一軍和第七軍對日軍側背進行襲擊。2月11日,第三十一軍圍攻上窯,守軍沖入圩內與敵肉搏,敵3000余人向考城逃竄,日軍被殲100余人。

2月16日,第七軍由張橋鎮、老人倉一線向池河、定遠日軍展開側擊,並一度攻入桑家澗,日軍不得不抽調淮河地區主力6000余人增援該地區。當日軍回援淮南之時,張自忠之第五十九軍乘機向火神廟、新橋日軍反攻,敵退向曹老集。第五十九軍分向蘇集、湖口子、曹老集、王庄之線推進,將日軍驅逐至淝河南岸,並朝淮河北岸推進。日軍因腹背受敵,無力再向北進攻,乃全部退回淮河南岸。第五十九軍乘機反擊,奪回淮河北岸陣地。津浦路南段形成隔河對峙之勢。

(二)臨沂和滕縣保衛戰

坂垣和磯谷兩師同為日軍中最精銳的部隊。1938年1月初,這兩個師以台兒庄為會師目標,並策應津浦路南段敵軍的攻勢,企圖合攻徐州。

1月12日,日軍坂垣第五師從濰縣向南進迫臨沂,企圖與津浦路上的磯谷師取得呼應,齊頭猛進,一舉圍殲徐州之中國守軍。2月上旬,臨沂告急。該地為魯南軍事上必爭的重鎮,得失關系全局。但值此緊急關頭,並無總預備部隊可資調遣,李宗仁隻好就近抽調原守海州的龐炳勛軍團,前往臨沂,堵截敵人前進。龐炳勛軍團原屬國民政府蓄意遣散的“雜牌部隊”,號稱1個軍團,其實隻有5個步兵團,實力尚不夠1個軍。其指揮官龐炳勛年逾花甲、久歷戎行,但一貫以避重就輕、保存實力著稱。上海會戰失利后,國民政府軍精銳部隊元氣大傷,組織徐州會戰不得不調集雜牌部隊補充實力,龐炳勛部遂編入李宗仁指揮的第五戰區。為鼓勵國民黨非嫡系部隊英勇作戰,李宗仁曾親自召見龐炳勛,坦誠相談,龐深受感動,表示一定同敵人拼到底。

2月下旬,敵我兩軍在臨沂縣城發生攻防激烈的戰斗,龐炳勛部果不食言,英勇抗擊來犯之敵。敵軍以1個師的優勢兵力,並附屬山炮一團、騎兵一旅,向龐部猛扑。龐炳勛率兵據城死守,敵軍經數日夜的反復沖殺,傷亡枕藉,竟不能越雷池一步。

當時隨軍在徐州一帶觀戰的中外記者與將領不下數十人,大家都想不到最優秀的一支“皇軍”,竟受挫於不見經傳的支那“雜牌部隊”。一時中外哄傳,彩聲四起。坂垣征四郎因有失顏面,督戰甚急。臨沂守軍漸感不支,連電告急。

李宗仁遂急調張自忠統率之第五十九軍,馳援臨沂。張與龐原同屬馮玉祥的西北軍。1930年中原大戰時,龐炳勛率部投靠蔣介石,曾數次攻擊張自忠部,因此二人宿怨甚深。但值此民族危亡關頭,張自忠完全拋棄個人宿怨,立即率部以急行軍出發,於3月10日黃昏后趕到臨沂郊外,救援龐炳勛部。翌日凌晨,當敵軍攻城正急之時,第五十九軍先與守城部隊取得聯系,約定時間向敵人展開全面反攻。龐炳勛見張自忠深明大義,以德報怨,十分感動。守軍見援軍已到,士氣大振,開始出擊。張、龐兩軍內外夾攻,如疾風暴雨,敵軍見勢不妙,倉皇撤退。經一晝夜窮追猛打,敵軍無法立足,一退90余裡,縮入莒縣城內,據城死守。這一戰,張、龐兩部傷亡3000余人,斃傷敵軍亦約3000人,沿途處處可見敵人遺尸。

3月20日,第五十九軍調往費縣方面作戰,日軍第五師增援到達后,於23日再攻臨沂。龐部損失甚重,形勢危急,第五十九軍再次受命馳援。24日,第五十九軍在臨沂西北向日軍發起進攻,並分出一部增援龐部。激戰至29日,日軍損失慘重,第五十九軍全線出擊,日軍被迫撤退,又取得第二次保衛臨沂的勝利。這兩次勝利,造成台兒庄大戰前一出輝煌的序幕戰。將坂垣、磯谷兩師團在台兒庄的會師計劃徹底粉碎,致使磯谷師團孤軍深入台兒庄,形成圍殲的契機。這時,沿津浦線南下的磯谷第十四師,因受益於韓復榘的不抵抗,迅速向南推進。2月7日,李宗仁令第三集團軍反攻濟寧、汶上。第二十二師曾攻入濟寧城內,與敵巷戰﹔隨后反攻新泰、蒙陰,開收復蒙陰。該集團軍雖傷亡3000多人,也殲敵1000多人,吸引了日軍磯谷師一個旅的主力,有力支持了津浦路正面的作戰。

3月12日,日軍磯谷師開到鄒縣。第五戰區為阻敵南進,急調剛剛從第二戰區調至第五戰區的第二十二集團軍之第四十一軍,固守滕縣。第一二二師師長王銘章率師部及三六四旅旅部移駐滕縣,任第四十一軍前方總指揮。王銘章所在之川軍,裝備落后、素質低下,歷來為國民政府中央軍瞧不起。此次請纓出川參加抗戰,竟不為第一、第二戰區接收,方調入第五戰區,川軍將士無不心中窩火。接受守滕縣的任務后,王銘章激勵將士們說:“以川軍薄弱的兵力和窳劣的武器,擔當津浦線上保衛徐州第一線的任務,力量不夠是不言而喻的。我們身為軍人,犧牲原為天職,現在隻有犧牲一切以完成任務。雖不剩一兵一卒,亦無怨尤,不如此則無以對國家,更不足以贖川軍20年內戰之罪愆!”

14日拂曉,日軍3萬多人在飛機和戰車的掩護下,從鄒縣、兩下店分4路向界河猛攻。王部奮勇迎擊,與敵激戰竟日。15日日軍突破界河陣地向滕縣迫近。當時滕縣周圍隻有1個營及3個連的兵力,人數不到3000,只是日軍的1/10。

16日黎明,日軍在飛機、戰車及重炮配合下,向滕縣猛攻。王銘章決心與滕縣共存亡,冒著槍林彈雨,親臨東關督戰。所部前仆后繼,一次次打退敵人的進攻,東關失而復得。

17日晨,日軍從東、南、北三面包圍滕縣,幾十門大炮向城內猛轟,20多架飛機低空掃射,全城硝煙彌漫,火光沖天。日軍在10多輛坦克的掩護下,向東寨牆缺口沖鋒。王部組成了血肉長城,頑強阻敵。戰至下午2時,南關、東關相繼失守,守軍死傷無數。王銘章決心與城共存亡,

站在城中十字街口督戰,指揮士兵沿街逐巷與日軍激戰。鏖戰至5時,日軍攻入西城,從南、西南兩面向十字街口射擊。王銘章率部從西北角登上城牆,繼續拖住敵人。由於敵人火力猛,王銘章身中數彈,壯烈殉國,時年45歲。同時殉國的還有參謀長趙渭濱。滕縣城內守軍與入城日軍浴血巷戰,除極少數突圍外,其余均為國流盡最后一滴血。川軍以寡敵眾,不惜重大犧牲,阻敵南下,達成作戰任務,寫出川軍史上最光榮的一頁。對此,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給予高度評價:“若無滕縣之死守,焉有台兒庄之大捷﹔是台兒庄之戰果,實滕縣先烈造成之也。”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玉、謝磊)
相關專題
· 圖書連載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