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開國驍將劉子雲【2】

劉曉東

2015年06月12日08:2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南征北戰

1944年11月,中共中央根據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形勢的發展,派遣駐扎延安的一二O師三五九旅分批南下,開辟華南敵后抗日根據地。1945年6月三五九旅南下第二支隊在延安成立,劉子雲調任三五九旅參謀長。6月10日,劉子雲等率領三五九旅南下第二支隊4000余人告別延安,開赴抗日前線。南下支隊東渡黃河后,在山西省文水縣敖坡與日軍遭遇,接著在通過同蒲鐵路時又遭到日軍裝甲車堵截,經過激烈戰斗,打開了南下通路。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已經進入中原腹地的南下第二支隊接到中共中央命令:停止南進,准備北上。9月下旬,南下第二支隊由豫北孟縣出發北上,以日行百裡的速度穿過河北大平原,挺進東北,於10月下旬抵達遼寧省遼陽地區。支隊使用三五九旅番號,經過休整擴編,達到1萬余人,加入東北民主聯軍序列。

1946年1月中旬,部隊按照中央指示進至北滿地區,與鬆江第四分區合編為吉黑軍區獨立第一旅,對北滿地區的土匪武裝展開全面清剿,劉子雲任旅參謀長。經過數月清剿,土匪大部被殲滅,少數殘兵敗將竄入深山密林。11月下旬的一天,獨立第一旅七一八團二營在依蘭縣山裡將匪首謝文東抓獲,12月13日,押至其作惡多端的勃利縣公審。公審匪首謝文東的大會轟動了整個勃利縣城。

1946年4月上旬,北滿軍區指示:蘇聯紅軍將於4月28日撤離哈爾濱,命吉黑軍區獨立第一旅擔任奪佔該市的主力。

4月8日,獨立第一旅進至哈爾濱以東10公裡的黃山嘴子地域集結﹔13日逼近三棵樹,佔領太平橋、道洛屯,控制了飛機場。當晚,劉子雲化裝成皮貨商人,悄悄潛入哈爾濱城區偵察情況,根據偵察到的情況制定了進佔哈爾濱的部署,就在蘇軍最后一列火車駛出市區之際,獨立第一旅立即從四面沖入城內,佔領預定目標,將哈爾濱迅速解放。獨立第一旅在哈爾濱駐扎了一個星期,於5月7日奉命恢復三五九旅番號,南下抗擊國民黨軍隊的大舉進攻。

誓與黑山共存亡

1948年9月,東北野戰軍發起遼沈戰役,與國民黨軍在東北戰場展開戰略決戰。

錦州解放后,廖耀湘兵團繼續攻擊前進,妄圖重佔錦州。10月21日,第十縱隊奉命在黑山、大虎山一線25公裡的防線上陳兵布防,阻擊廖耀湘兵團。這裡是沈陽通往錦州的一個戰略要地。上午9時左右,國民黨軍先頭部隊向我軍尖山子前哨警戒陣地發起進攻,黑山阻擊戰打響了。東北野戰軍下達“前堵、后扯、攔腰截斷”全殲廖耀湘兵團的作戰命令:第十縱隊務使敵軍在陣地前尸橫遍野而不得前進,隻要你們堅守3天,敵軍必遭全殲。

第二十八師立即召開營以上干部會議,劉子雲時任二十八師副師長兼參謀長,他和師長賀慶積、政委晏福生、副師長顏德明、政治部主任李大同,一起制定作戰方案,發布“誓與黑山共存亡”的口號,然后分別下到各個陣地,組織構筑工事,檢查阻擊准備,要求克服一切困難,流血犧牲在所不辭,堅決完成任務,絕不讓敵人前進一步。

24日清晨6時,國民黨軍在5個炮兵團火力和10余架飛機輪番轟炸掩護下,以5個師的兵力向第十縱隊全線陣地發起猛攻,其主要方向是第二十八師八十四團二營防守的101高地。經過一天激戰,國民黨軍多次突擊都被打退。劉子雲和師長、政委判斷敵軍25日必會全力猛攻101高地,於是對防御部署作了調整,要求各堅守分隊連夜修復工事、准備再戰,並設立師前方指揮所,加強對101高地的作戰指揮。與此同時,國民黨第九兵團司令廖耀湘給號稱“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新編第六軍軍長李濤下了死命令:務必在25日突破防線,佔領黑山。

25日,戰斗異常激烈。敵我反復爭奪101高地30余次。我方陣地終因彈盡人亡而失守。

劉子雲在交通壕中冒著猛烈的炮火,找到賀慶積師長,交換了戰況:101高地失守將會使黑山城東的整個防線出現危機,必須積極組織反擊。劉子雲親自擔任指揮,從各團抽調部分營連加上縱隊增援的2個連,向101高地進行反擊。

劉子雲正在組織部隊時,發現敵為鞏固101高地從韓家窩棚派出援軍,立即指令師山炮營進行攔阻射擊,將敵援軍炸得四下逃命,隨后又用炮火組成一道封鎖線,攔阻了敵軍的增援道路。

18時許,反擊開始。劉子雲集中5個連的兵力向101高地發起猛攻。敵軍在我炮火襲擊和反擊部隊猛烈沖擊下,傷亡嚴重,抵擋不住,棄甲后撤。我軍指戰員用血的代價換回了101高地,僅八十二團傷亡即達500人以上。至23時,黑山城東的高地全部收復。

黑山阻擊戰,作為我軍防御作戰的典型戰例載入了史冊。這場殘酷、激烈、壯闊的戰斗,給身經百戰的劉子雲和每一個參戰者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

湘西剿匪

1948年11月,根據全軍統一編制及部隊番號的通令,東北野戰軍第十縱隊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七軍。12月20日,劉子雲調任四十七軍副參謀長。劉子雲率部從遼沈南下入關,抵達北平、天津之間集結,參加平津戰役。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人民解放軍向江南和西北地區進軍。此時,劉子雲調任四十七軍一四O師師長,奉命率部南下進行渡江作戰。在歷時10天的宜沙戰役中,劉子雲率部在24小時裡突破敵縱深40公裡防線,在運動中打垮敵第二軍1個師,繳獲大量軍需給養,斃傷俘敵上千人,受到軍團首長的通令嘉獎。

1950年1月,配合第二野戰軍入川作戰的第四十七軍主力奉命返回湘西,執行剿匪建政任務。劉子雲調任軍參謀長兼湘西軍區參謀長。經過一年多連續作戰,在湘西共剿滅土匪12萬人,收繳槍支9余件,解放了22個縣,打破了蔣介石在湘西建立“反共游擊基地”的計劃,肅清了湘西百年匪患。1951年1月,為了紀念湘西剿匪的勝利,湘西行政公署和湘西人民在沅陵修建了“湘西剿匪勝利紀念塔”。2月,第四十七軍告別湘西,奉命開赴抗美援朝戰場。中共湘西區委、湘西行政公署、湘西軍區司令部等聯名向四十七軍贈送了“消滅百年匪患,功在湘西人民”的錦旗,並致信全體指戰員:親愛的解放軍同志,……你們的恩情比雪峰還高,比沅江的水還長……

走在閱兵方陣前的領隊

1951年1月15日,為了國防現代化建設,培養高級指揮人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在南京成立。毛澤東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軍事學院的成立“標志著中國人民建軍史上偉大轉變之一”。與此同時,中央軍委提出“建設正規化、現代化的國防軍”的口號。

從1951年到1956年的5年間,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先后成立了12個系,教學內容不僅涵蓋陸海空三軍,還包括軍事、戰史和政治,成為一所綜合性的最高軍事學府。

那時軍事學院的學生,大多是來自軍隊的各級干部,其中很多人已經是戰功赫赫。當身經百戰、驍勇善戰的劉子雲奉命從湘西剿匪清霸斗爭前線來到南京,向軍事學院院長兼政治委員劉伯承報到后,劉子雲被編入高級速成系一班學習,同時給他壓上一副擔子———高級系訓練處處長。劉子雲既是學員又是工作人員,既是受訓者又是訓練計劃的制定者和組織者,除了完成學院規定的學習任務,還要主持制定高級系訓練計劃和實施方案。由於身兼二職,他比其他學員更加辛苦,每天從早上5點一直學習、工作到深夜12點。

新中國成立后,每逢國慶節,天安門廣場都要舉行隆重的閱兵式。從1950年到1959年10年間,從來沒有間斷過。

1951年軍事學院成立后,國慶閱兵走在最前列的方隊就由軍事學院擔任。自1951年高級系一期學員(軍、師級)參加閱兵后,繼之基本系二期學員(多為師團干部)“三過天安門”,爾后基本系、情報系各期學員先后分批次赴京,直到1959年的國慶10周年大典,軍事學院先后9次參加了國慶閱兵,受到軍內外首長和廣大群眾的稱贊好評。

由於軍事學院是國慶閱兵的第一個方隊,基本系又是方隊的主要成分,因此劉伯承院長把帶隊閱兵的任務交給了劉子雲。

應該說,劉子雲最早一次參加閱兵,還是在1931年11月7日。當時,為慶祝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主席團在江西瑞金城外6公裡的葉坪村,按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開國大典”程序,首先舉行了閱兵式。劉子雲在回憶文稿《劉帥辦學校》中寫道:“早晨有霜凍,參加典禮的紅軍學校的學生身穿灰色軍服,扎腰帶打綁腿腳穿草鞋,鞋托一朵紅纓,列隊在主席台左側整齊地站立著,鞭炮聲鑼鼓聲口號聲響徹雲霄,這時,毛澤東、朱德等中國共產黨和紅軍領導人檢閱了紅軍代表部隊。”這是我軍歷史上第一次閱兵,在一定意義上代表了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支新型人民軍隊在歷史舞台上的首次亮相。劉子雲當時“是紅軍學校三大隊四班班長,能參加這一次閱兵,感到無尚光榮”。

新中國成立后的閱兵要求和訓練更加嚴格。為了切實達到要求,閱兵指揮部和教學組十分重視各階段的分練和最后的方隊合練,特別是對旗手和各排頭兵要求更嚴。每年4月到8月,劉子雲都帶領受閱學員在軍事學院的操場拔正步,不管刮風下雨還是烈日當頭,一絲不苟地訓練。暑假期間,他又帶領學員來到北京,在天壇公園的鬆樹林裡搭起帳篷,吃住在那裡,天蒙蒙亮就起來練正步,按照每分鐘116步的行進速度練到一分不差、一步不差,每個人的腿都練腫了,腳也磨破了。受閱官兵訓練熱情十分高漲,炎夏酷暑,風霜雪雨,披星戴月練﹔苦練不叫苦,巧練不取巧,精益求精,鍥而不舍。傷病疲勞,毫無怨言,表現出了頑強意志和顧全整體的崇高精神境界和優良作風。

1951年國慶閱兵走在最前列的方隊由軍事學院擔任,劉子雲和高級速成系的身經百戰的戰將們列隊走過天安門。1952年至1954年,軍事學院閱兵方隊由劉子雲率領。他成為閱兵式上最先走過天安門廣場的排頭兵。在他的身后是八一軍旗,然后依次是軍事學院和各軍兵種方隊。

1955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度,先后在北京和各大軍區所在地分別舉行了授銜授勛典禮。劉子雲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他的一級解放勛章在南海懷仁堂頒發,其他兩枚二級勛章則在10月回到南京后由陳毅元帥頒發。中南海授銜授勛3天后就是10月1日國慶節,劉子雲穿著新式軍禮服,佩戴金燦燦的少將軍銜和一級解放勛章,引領著八一軍旗和軍事學院方隊,以嶄新的軍容,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閱。由於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授銜后的首次亮相,作為受閱排頭兵,劉子雲少將受到中外新聞記者的聚焦。

一代名將劉子雲將軍戎馬一生,叱咤風雲,他為民族解放事業和共和國的建立傾注了全部心血,他為人民所作出的杰出貢獻永遠載入共和國的史冊。1992年4月9日,劉子雲將軍在廣州逝世。按照他生前遺願,劉子雲的骨灰回到了他出生的故鄉,回到了他曾經戰斗過的紅色土地。少年從戎到魂歸井岡,人民將永遠銘記這位共和國的將軍。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