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國難當頭,共產黨人挺起民族的脊梁【4】

——中國共產黨人以偉大犧牲品格砥柱中流的啟示

丁海明 張 良

2015年07月06日09:32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國難當頭,共產黨人挺起民族的脊梁

6、一切犧牲為的是心中的理想

當1937年日寇發出“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叫囂,當一群“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民族英雄登上歷史舞台……那是怎樣一種“砥柱中流”、怎樣一種“苦難輝煌”

王家峪周邊方圓百裡,散布著20余處當年八路軍總部以及各級指揮所舊址。舊址牆壁上,一幅幅侵華日軍作戰地圖讓人惕然心驚:太行一帶山河地貌繪制得分毫不差、細致入微,制圖時間大都在1931年之前。

史學家指出,1937年日寇“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叫囂,不盡是狂妄和臆想,在漫漫400年的陰謀中,日本繪制華夏地圖無數,我山川地志、關隘兵要,乃至城鎮鄉村、田畝水井,均在其圖上胸中。中國的政治派別、軍事力量、經濟外交等時政民情,無不在其精研細琢之列。然而,敵人沒有想到,他們會碰到共產黨這樣用生命捍衛理想和主義的鋼鐵隊伍。

國難當頭,共產黨不是避禍偏安以求自保,不是躲進書齋空談主義,而是選擇了拼死抗爭,以腥風血雨中的偉大犧牲砥柱中流,挺起了中華民族一個多世紀以來未曾挺起的脊梁。

蘭州軍區政治部主任徐遠林對記者說:“抗戰結束,共產黨壯大了。但共產黨不是靠‘游而不擊,保存實力’躲大的,而是在捍衛理想和主義中不斷壯大的,是在艱苦卓絕的流血犧牲中拼大的!”

今天,我們要永遠記住,共產黨人用生命捍衛的是什麼樣的理想,什麼樣的主義——

1942年,山西抗戰烈火熊熊,左權將軍在一線作戰指揮時壯烈殉國。此前,他曾給母親寫了一封信:“日寇不僅要亡我之國,並要滅我之種……我全軍將士,都有一個決心,為了民族國家的利益,過去沒有一個銅板,現在仍然是沒有一個銅板,准備將來也不要一個銅板,過去吃過草,准備還吃草。”

方志敏在獄中,一直描摹著心中“可愛的中國”,雖然他不曾看過一眼今日可愛的中國。駐贛公署軍法處密報蔣介石:“方志敏冥頑不化,見佛滅佛。勸導者昂然而進,頹然而歸,更有為之傾倒者。獄卒爭相為之奔走。”蔣介石下令:秘密處死!

在共產黨人的哲學裡,隻有高貴的生、壯烈的死,絕無苟且,絕無偷生。共產黨剛成立時,中國幾乎每天都有政黨誕生,每天都有政黨消亡,多少政黨喊了兩句理想,叫了兩聲主義,旋即消失在歷史的暗夜中。

抗戰救亡時之中國,相比南京、上海、重慶,延安荒涼閉塞,關山重重。為何成千上萬有識之士追日逐夢般穿越戰火千裡萬裡來奔?他們為何要追隨共產黨?因為他們發現了一個真理:隻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共產黨人胸懷的理想,才是這個民族的希望和未來。

不是尾聲

太行歸來,興安歸來,山川沃野,都市繁華。歷史從未遠去,歷史締造的現實就在眼前,歷史留給我們的思索回蕩在心間……我們心中響起了《西柏坡組歌》的歌聲:“風也牽挂你,雨也惦記你。住過的小山村,我是否對得起你?你那百年老屋,有沒有挂新泥……我來的時候,你傾其所有﹔你盼的時候,我在哪裡?”

多麼撼人心魄的歌聲,字裡行間帶著希望和追問:抗戰勝利70年了,我們紀念勝利的日子,是否淡忘了勝利的原因?是否丟掉了偉大的犧牲品格?

迎接新中國的黎明時,毛主席說:“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面對民族復興偉業時,習主席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隻要我們永不動搖信仰、永不脫離群眾,我們就能無往而不勝。”

從“兩個務必”到“兩個永不”,我們共產黨人的品格正經受著“趕考永遠在路上”的考驗。歷史照進現實,現實昭示未來:帶領人民浴血奮戰、建立新中國需要“犧牲”,帶領人民強國強軍、踏上復興征程同樣需要“犧牲”——這一偉大品格的傳承,將讓我們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再過20多天,8月2日,是趙一曼犧牲79周年的祭日。如果她還活著,今天是位110歲的老人。

今天,每一名共產黨員,每一名共和國軍人,都應重溫這位偉大的軍人和母親給兒子留下的遺言:“寧兒,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忘記,意味著背叛。我們應時刻提醒自己:今天,我們正行進在英雄注視的目光裡。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