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延安作風,昭示著中國的未來和希望【3】

——探尋中國共產黨人優良作風怎樣影響了民族的前途命運

2015年07月10日14:07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延安作風,昭示著中國的未來和希望

6、抗戰烽火見証,老百姓是共產黨生命的源泉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主宰歷史沉浮的,始終是既能“載舟”亦能“覆舟”的“人心之水”。人心向背,才是歷史興衰轉變的深刻答案。

丘陵起伏,樹高林密。記者一行來到陝西銅川市照金鎮田峪村,一方已經半塌、被濃密的蒿草掩蓋的舊窯洞,曾是當年陝甘邊區領導人習仲勛受傷后的藏身之所。

抗戰初期的一天,習仲勛騎馬返回根據地途中,被敵人擊傷。村民余得海將習仲勛掩藏在自己家裡療傷……

“敵人懸賞80大洋捉拿習仲勛。習仲勛當時藏在我爺爺家,周圍群眾都知道,但沒有一人去告密!”採訪中,余得海的孫子余聯盈告訴記者:年僅21歲便擔任陝甘邊蘇維埃政府主席的習仲勛,一心為老百姓謀福祉,被鄉親們親切稱作“鄉黨主席”。他的傷情牽動著鄉親們的心,鄉親們悄悄送來自採的草藥,對習仲勛的藏身養傷始終守口如瓶。

這並非特例。不論在延安,還是在廣大的敵后戰場,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和廣大群眾建立了生死相依的魚水深情。

1945年,新四軍攻打淮陰城時,6萬支前民工自發支援,奮戰三天兩夜,挖出了一條33裡長的排水溝,趕在攻城前把淮陰城壕內的水統統放光,為新四軍拿下淮陰城創造了有利條件。

“遍地哀鴻滿城血,無非一念救蒼生。一心為了勞苦大眾的共產黨,深得老百姓的擁護和愛戴。”延安革命紀念館館長張建儒說。

相反,受貪污腐化影響,重慶政府和國民黨軍隊,作風渙散,軍紀敗壞,同人民離心離德,這是國民黨軍隊正面戰場失利的重要原因。

1944年,國民黨湯恩伯部40萬軍隊抵擋日寇15萬人進攻,結果不到1月便全部崩潰。據當時第一戰區《會戰之檢討》寫道,湯部敗退時“豫西民眾到處截擊軍隊”,其背離民心由此可見一斑。

7、接受“延安作風”洗禮,就是堅守我們的精神“根據地”

歷史的硝煙早已遠去。今天,我們回望抗戰,一些被崢嶸歲月塵封的話語,仍然會敲擊心扉,讓我們絲毫不敢懈怠。

1945年7月,黃炎培到延安考察,談到“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律”,顯得憂心忡忡:“也許那時艱難困苦,隻有從萬死中覓取一生,既而環境漸漸好轉了,精神也就漸漸放下了。”

從“漸漸好轉”到“漸漸放下”,多少王朝帝國、多少王師勁旅,最終沒能逃脫“歷史周期律”。70多年來,這一歷史擔憂,一直如警鐘長鳴,無時無刻不在警醒著從苦難走向輝煌的共產黨人。

抗戰中期,美國新聞記者組團前往延安參觀,回到重慶一致稱贊:“延安干部親民廉潔”。誰知,宋美齡冷冷地回答:“如果你們所說是實,那是因為他們還沒嘗到權力的滋味。”我們不能忽視宋美齡這句“刺耳”的話語,她質疑的是面對“權力的考驗”,共產黨能否保持“延安作風”?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了為什麼出發”。讓我們重溫一下當年的本色——

抗戰時期的一天,蕭勁光來見毛澤東,發現毛澤東大白天蓋著被子在炕上讀文件。一了解,才知道毛澤東將僅有的一條棉褲洗了正放火盆上烤。蕭勁光要去軍需倉庫給毛澤東拿一條新棉褲,被毛澤東果斷制止:“共產黨人不能為己謀私,一絲一毫也不能多佔!”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作風失守是最嚴峻的危險”。讓我們追問一下蘇共的演變——

蘇共早年有20萬黨員時能夠奪取政權,有200萬黨員時能夠打敗法西斯侵略者,而有近2000萬黨員時卻丟失了政權,這是為什麼?

今天,我們告別了飢寒交迫,過上了富足安定的生活。然而,各種各樣的誘惑也在考驗著黨員、干部,中國共產黨人隻有始終保持“延安作風”,才能永遠掌握“制勝密碼”。

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曾說:“革命戰爭是一種抗毒素,它不但將排除敵人的毒焰,也將清洗自己的污濁。”

從血火中走過來的共產黨人,如今仍然要拿起“革命”的利器,同各種違背共產黨人優良作風的現象作斗爭。隻有不斷接受“延安作風”的洗禮,打一場作風建設的“持久戰”,我們才能守衛精神“根據地”,才能實現強國強軍的偉業,才能始終成為民族復興的中流砥柱。

幾回回夢裡回延安,

雙手摟定寶塔山。

千聲萬聲呼喚你——

母親延安就在這裡!

當年我們靠“延安作風”養育,今后我們也離不開它的滋養。它是一代代共產黨人的精神高地,我們必須永遠牢記!(記者 張曉祺 嚴德勇 張磊峰)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