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抗日英雄譜:太原會戰烽火燎原【3】

彭玉龍

2015年07月17日09:21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抗日英雄譜:太原會戰烽火燎原

  姜玉貞 “誓死抗日,不離斯土”

  從太原出發,一路向北,一個多小時就到達依山傍水,群峰並峙的原平市。

  歷史已經走遠,記憶依然保鮮。1937年,時任65師第196旅旅長的姜玉貞烈士,就犧牲在原平。在烈士昔日血戰之處,人們立碑為証,永久銘記著那段烽火歲月。

  姜玉貞,山東菏澤人,1894年生。出身寒門,與母親相依為命的他,為了掙脫貧窮的境遇,毅然背井離鄉,開始了戎馬生涯。

  由於在訓練中極其刻苦,打仗又十分勇敢,姜玉貞很快就脫穎而出。他先后被送到山西陸軍第一旅干部學校、國民黨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受訓,畢業后被逐級提升。后來,又跟隨晉軍參加了幾次大戰,每戰必親臨前線,身先士卒,曾在一次戰斗中因胸部中彈,割去了一葉肺。由於英勇善戰,他在晉軍中贏得了“猛將”的稱號,1934年晉升為第196旅旅長。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正在陽泉駐防同時兼任石太鐵路修防司令的姜玉貞,正處在家庭的無限悲痛之中:妻子去世,拋下三個嗷嗷待哺的幼童,老母親年邁多病,正不知如何是好。然而國難當頭,忠孝不能兩全,滿腔愛國熱忱的他,將一切置之度外,毅然踏上了北上抗日的征途。

  姜玉貞率部還未趕到,大同便已失陷,隻好往南回撤。

  “雖剩一兵一卒,也必須在原平死守七日。”1937年9月30日,姜玉貞接到閻錫山的死命令,為后續部隊布防爭取時間。

  1937年的原平,只是崞縣屬下的一個鎮,但其位居大同直通忻州的要道之口,其勢如“街亭”。未進原平鎮,姜玉貞先給麾下官兵下了第一道軍令:全旅人不解甲,馬不下鞍,構筑工事,准備和鬼子決一死戰!

  10月1日,華北日軍主力板垣第5師團殺到原平,一場激戰就此展開。當日,日軍連續發起了五六次猛攻,但都被姜玉貞率部擊退。

  “姜旅長白天親臨前線指揮作戰,哪裡槍炮聲最激烈,他就出現在哪裡;夜晚,他巡視陣地,鼓勵官兵英勇殺敵,報效祖國。他還親自帶領隊伍,夜間偷襲敵人,使敵人不得安寧。”幸存下來的參謀長蔡保忠回憶道。

  后來,日軍又增援大量重型武器和兵力發起強攻,姜玉貞在敵我兵力懸殊、所部傷亡慘重的情況下,選擇撤入城內。當時,守城七天的任務期已滿,閻錫山又再次電令:“續守三日。”

  有人主張繼續死守,有人主張撤出。姜玉貞堅持遵照上級命令,要率部死守3天。他堅定地表示:“有我姜玉貞在,就有原平在,我姜玉貞誓與原平共存亡!與日軍血戰到底!”姜玉貞與敵人血戰到底的堅強決心,極大地鼓舞了官兵們的士氣。

  戰斗進行到10月10日下午,第196旅僅剩千余人,據守的院落一個個減少。姜玉貞親率官兵沖殺在第一線,頑強抗擊著凶殘之敵。天色慢慢暗了下來,日軍的炮火仍舊十分猛烈,一批批中國官兵倒在血泊之中。姜玉貞仍舊鼓勵大家:“誓死抗日,不離斯土。”

  11日凌晨,守城任務完成,姜玉貞率余部突圍。當他隨最后一批部隊出城時,天已放亮,剛走不遠即被日軍發現。於是,日軍炮火猛烈襲來,姜玉貞不幸中彈,壯烈殉國。

  在這次戰斗中,196旅5000余名官兵大部陣亡,幸存者僅有200余人。日軍雖有飛機大炮助陣,但也被斃傷千余人。正是由於196旅官兵的英勇阻擊,日軍主力被遲滯南下10日之久,使我軍有充裕的時間布防,為后來在太原會戰中重創日軍創造了條件。

  姜玉貞犧牲后,國民政府授予196旅榮譽稱號,並追贈其為陸軍中將。1938年3月,毛澤東高度贊揚姜玉貞說:“給了全中國人以崇高偉大的模范。”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如今,在姜玉貞的家鄉菏澤市辛集鎮,人們為姜玉貞烈士修建了一座紀念館,以此表達永久的緬懷與紀念。

  (本報記者 仇建輝 特約記者 唐亞平)

  本版圖片由本報特約通訊員王曉彬提供

  本版軍史顧問: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和百科研究部研究員 彭玉龍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