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是人民的國防,軍隊是人民的軍隊,在強國強軍的征程上——
人民戰爭這個法寶永遠不能丟
2012年11月,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深情闡述了“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歷史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
百年的屈辱歷史已終結,醒世警鐘當須長鳴。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命運,說到底,掌握在這個國家的人民自己手中。
盧溝橋畔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每天都有已報名參軍的年輕人來參觀。慘痛的歷史教訓,讓90后們內心難以平靜:生死存亡之際,我們這個民族可以“冒著敵人的炮火”共赴國難﹔繁榮富足之時,我們還要不要時刻提醒自己“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抗戰勝利70年后的今天,我們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也前所未有地遇到更大的阻力和壓力、更多的風險和挑戰。
面對時代的風雨,重新審視抗日戰爭,給我們帶來深刻的啟迪:大力弘揚抗戰精神,務必始終保持憂患意識,以強烈的使命感和隻爭朝夕的精神,答好國防和軍隊改革這張新考卷。
人民永遠是建設強大國防和軍隊的根本支撐。當年,共產黨人運用人民戰爭這個法寶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觀,帶領中華民族走出了危機,打敗了強敵。今天,我們需要讓這個法寶踏上時代的“風火輪”,化作打贏未來戰爭的強大利器。
歲月匆匆,求索不止。參加國防大學第46期國家安全研究班的來自中央和地方的40名省部級領導干部,培訓期間被編成“政治組”“軍事組”“經濟組”“外交組”4個小組,分別就國防課題,以國家軍政要員的身份坐鎮指揮,把人民戰爭思想貫穿在演練全程。隨著演練的深入,學員們的信念更加堅定:“盡管新軍事革命浪潮洶涌澎湃,現代戰爭樣式發生了深刻變化,但人民戰爭永遠是我們緊握在手中的法寶。”
推進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協調發展,讓經濟潛力隨時能轉化為戰爭的實力,是創新人民戰爭方式方法的正確路徑。今年3月,《新造民船貫徹國防要求技術標准》正式批准為國家軍用標准並頒布實施,這讓造船企業搞清楚了民船建造究竟要嵌入什麼樣的軍事要求。從頂層制度設計入手搞好平戰對接,是為了戰時更好地發揮人民戰爭的整體威力。
承平日久,我們要看到民族的尚武精神容易在鶯歌燕舞中喪失,公民的國防意識容易在花前月下裡消磨弱化。有的人在軍事禁區採石取土,危及國防設施安全﹔有的人喪失戰備觀念,佔用人防工程從事經營活動……
今年4月以來,一場“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同心共筑強大國防”主題演講活動,在河北省承德市10余所高校同時展開。走進當年抗戰遺址,大學生們感慨良多:“以前在網上看到,有人為軍國主義撕封條,還有人向抗日英雄射毒箭,其實這伙人就是闖進我們精神家園的侵略者。今天用心觸摸抗戰歲月的歷史畫卷,讓我們更加堅信愛軍隊愛國防,其實就是愛自己。”
國防是人民的國防,軍隊是人民的軍隊。無論時代如何發展,人民永遠是力量之源、勝利之本,人民戰爭這個法寶永遠不能丟。
回首過去,我們緊握人民戰爭這個法寶打敗強敵、抵御外侮。展望未來,隻要我們始終緊握這個法寶,必將匯聚氣勢磅礡的力量,在強軍興軍的偉大實踐中,續寫無愧於黨、無愧於人民的壯美篇章!(記者 康 庚 韓國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