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分享

偉大勝利的歷史見証——重訪抗戰勝利受降地

2015年08月14日08:3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①:二戰中國戰區南京受降地。
  本報記者 申 琳攝

圖②:1945年9月9日,何應欽(左)在南京代表中國政府接受侵華日軍總參謀長小林淺三郎遞交的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簽署的投降書。
  新華社發
  圖③:1945年8月21日,日本投降代表降機在湖南芷江落地后,乘坐插有白旗的降車駛往指定地點。
  新華社發
  圖④:當年舉行受降儀式的大廳,已變成越南國家主席會見外賓的國事場所。
  本報記者 楊 曄攝

編者按: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最終勝利,中華民族一舉洗刷百年來任人欺凌的屈辱史。中國戰區受降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標志,有力地提振了民族自信心。近日,本報記者分赴南京、湖南芷江和越南河內三地,重訪受降地,重溫那揚眉吐氣的時刻,感受抗戰勝利之欣喜,見証從災難中走出的城市的滄桑巨變。

南京:從災難走向勝利

南京,八年抗戰的災難之城。1937年12月13日起,侵華日軍在這裡制造了長達一個多月的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我30萬同胞慘遭殺戮。

南京,八年抗戰的勝利之城。1945年9月9日,二戰中國戰區受降典禮在此舉行,日本侵華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等人在投降書上簽字。

70年過去,我們重訪南京受降地,感受當年抗戰勝利的喜悅,親眼目睹城市的滄桑巨變。

南京黃浦路,矗立著一座高大的禮堂式建筑,門廊前八根巨大的宮殿式石柱上挂有兩塊牌匾:“南京軍區軍史館”“侵華日軍投降簽字儀式舊址”。門前,是南京市政府所立的省級文保單位的標示,這裡曾是國民政府時期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的大禮堂,1945年9月9日的受降典禮就在這裡舉行。

拾級走入大廳,迎面是一組雕塑,黨旗飛舞,漫卷著鋼槍。左右兩側,則是四組雕像,記錄著不同的革命年代。講解員介紹,作為南京軍區軍史館,這裡每年都有大量部隊官兵前來參觀。

講解員講述了受降當天的情形:1945年9月9日,大廳內高懸著孫中山先生的巨幅畫像和象征勝利的“V”字形圖案,氣氛庄嚴。上午8時55分左右,日本投降代表抵達會場,交出証明身份的文件后,進入指定的位置。上午9時,受降儀式開始,岡村寧次在投降書上簽字蓋章,日本投降代表、侵華派遣軍參謀長小林淺三郎向前躬身遞交投降書,時任國民政府陸軍總司令的何應欽接受投降書。“投降書上,岡村寧次的簽章是歪的,據親歷受降儀式的人士回憶,當時岡村寧次神情頗為緊張。”講解員介紹,整個受降儀式持續了約20分鐘,隨后何應欽在現場發表了面向全國的抗戰勝利講話。

大廳一隅的一組硅膠像,重現了當時受降儀式的主要場景。大廳裡陳列的一幅軍旅畫家陳堅的油畫作品《日本投降儀式》,則藝術地展現了當時受降儀式的全景。

講解員小楊介紹,為更好地保護抗戰勝利南京受降地,2005年4月,南京軍區按照“原貌不變、修舊如故、新舊協調、保証質量、滿足功能”的原則,對這處建筑進行了保護性修繕,更好地滿足保護需要和各界人士參觀需要。今年正逢抗戰勝利70周年,前來這裡參觀的部隊官兵和各界人士較往年明顯增加,今年上半年的參觀量已達到往年全年水平。

步出大廳,時近中午,天空晴朗,萬裡無雲,迎面毛澤東主席的雕像巍峨挺拔。大禮堂門前廣場兩側,植有兩棵白榆,枝繁葉茂、亭亭如蓋,據介紹樹齡已七八十年。日本軍國主義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中國人民在堅持八年抗戰后的勝利受降一幕,這兩棵白榆也當親身見証。樹若有知,也該更深刻地體會“落后就要挨打”,國家要富強、民族要振興的道理吧!

離開位於南京城東的受降地,我們驅車向西,沿途經過的是市井繁華的珠江路、高樓林立的新街口、碧波蕩漾的秦淮河,一座現代化城市的畫卷徐徐展開。再向西行,我們來到位於城西江東門地區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門前那組南京淪陷后市民遭殺戮、逃難的雕塑令人沉痛、悲憤。走進紀念館,凝望萬人坑遺址內的累累白骨、名單牆上那密密麻麻的遇難者姓名,又怎能忘記南京大屠殺的慘痛歷史、30萬同胞無辜遭殺戮的血腥記憶!歷史無法忘卻,也不能被忘卻!牢記這座城市的屈辱與苦難,一如牢記受降的勝利與喜悅。(記者 申 琳)

在河內聆聽歷史的心跳

驕陽穿透雲層給大地帶來晴朗,細雨趕走悶熱為人間送去清涼。

8月,河內,雨后,華燈初上。此時的巴亭廣場上如往日一樣聚集了眾多納涼休閑的市民,面容平靜的老人、盡情玩耍的兒童、路燈下苦讀的學生,一切都像往日那樣平靜自然。唯一與往日不同的是,廣場上增加了一群正忙著為即將到來的國慶活動而緊張排練的歌舞團演員。廣場四周錯落分布著越南黨、國會和政府的最高領導機關,國會大廈和越共中央駐地隔著獨立大街與黃文樹大街分別位於其正東和東北。廣場建筑的核心部分是越南的“心臟”——國父胡志明的陵寢,在陵寢的北側有一座被花樹掩映的四層黃色小樓,它獨特的外形和鮮艷的顏色迥異於周邊其他建筑,那裡就是著名的國家主席府,距離越南“心臟”最近的地方。

主席府1906年竣工,當時是法國殖民當局總督府,共有30個房間,每個房間都有獨特的設計,足見當年的奢華。1940年日本帝國主義入侵越南,1945年3月取代法國成為越南的最高殖民統治者,總督府也改弦更張變成日本殖民高官府邸,直到1945年9月越南民主共和國建立,才回到越南人民的手中。如今這裡早已變成越南最重要的國事場所,為來訪的外國領導人舉行的歡迎儀式均在主席府小樓前的廣場舉行。位於主席府二層的大廳是越南國家主席會見重要外賓的地方。大廳呈長方形狀,四面通透,正中擺放著胡志明主席的半身銅像,銅像兩邊常年擺放著定時更換的盆景。在大廳的西側還挂有兩面鏡子,廳的南面有一扇門將大廳和附屬的小會議廳連通。大廳南面還擺放了兩座瓶體嵌滿貝殼的巨大瓷瓶。每個到過那裡的人無不贊嘆室內精美的裝飾與厚重的人文氣息,而更令人感嘆的是這間屋子在70年前曾見証了一段壯懷激烈的歷史。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根據盟軍統帥部8月17日發布的1號令,越南、泰國、老撾三國北緯16度以北地區均由中國軍隊受降。因此越北地區成為當時中國戰區16個受降地之一,也是唯一的海外受降地。而今天的主席府就是當年舉行受降儀式的地方,當年跨境受降的是中國第一方面軍司令官盧漢上將。1945年9月8日晚,盧漢將軍指揮20萬大軍分數路進入越北,由於趕上北部暴發洪水,受降部隊20日才全部抵達相應地點。22日盧漢乘坐專機“衡山號”抵達河內嘉林機場。28日受降儀式在總督府隆重舉行。據史料記載,當日,總督府廣場前中、美、蘇、英四國國旗高挂,總督府正面樓上中國國旗迎風招展,參加儀式的還有美英兩國和越盟的高級代表。受降儀式上,盧漢將軍端坐大廳正中,駐越日軍38軍指揮官土橋勇逸中將代表3萬多侵略日軍向中國軍隊投降。受降儀式之后的幾天裡,第一方面軍所轄部隊接收了受降區境內一切侵略日軍,同時沒收了日本在越一切機構和財產。中國軍隊在越南還解救了4000多名被日軍俘虜的英法印度籍盟軍士兵。歷史上這次中國軍隊跨境受降意義非凡,不僅宣告當時中國徹底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也標志著日本殖民統治在越南的徹底終結。70年前,經過無數中華英雄兒女的浴血奮戰,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場戰爭的勝利也同樣屬於世界人民。據越南史料記載,在1943年至1945年日本殖民統治期間,由於日軍的瘋狂掠奪,本是魚米之鄉的越南北部爆發大飢荒,奪走了至少200萬越南人的生命。當年的慘禍留下了寶貴的照片資料,累累白骨昭示著侵略者的罪惡,至今河內還保留著一座紀念大飢荒死難者的靈台。因此當盧漢將軍的部隊入越受降之際,越南人民自發地為中國軍隊准備食物,擔任翻譯和向導。在9月28日受降儀式當天,河內數千民眾自發來到總督府門前,和中國軍隊一起共同見証那個激蕩人心的時刻。

今天的主席府已不再對外開放,不過仍辟出一小塊區域供國內外游客駐足遠觀。記者曾在此偶遇一隊由學校組織前來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越南中學生。在與記者的交談中,年少的孩子眼裡充滿自豪,但當記者詢問其是否知道中國軍隊在此受降的歷史時,孩子們都茫然地搖了搖頭。而中國游客對此也是知者寥寥。

夜越來越深了,人群也都已散去。此時,屬於巴亭廣場的夜晚才真正到來。剛才廣場上歡樂祥和的場景與歷史上的一幕幕在記者腦海中交替閃回:70年前曾經有一批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中國人為了民族、國家和子孫后代的幸福生活而舍生忘死。70年前的刀光劍影與搖天動地的吶喊已漸漸遠去,但歷史的煙塵不會散去,中華兒女的英雄精神永存!(人民網河內8月13日電 駐越南記者 楊 曄) 

下一頁
(責編:姜萍萍、程宏毅)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