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胡服同志”原是他

——劉少奇在新四軍的故事

2015年08月17日09:04   來源:湖南日報

原標題:“胡服同志”原是他

  

  上圖:劉少奇在新四軍。

  上圖:1941年,劉少奇(左)、奧地利醫生羅生特(中)、陳毅(右)在新四軍軍部江蘇鹽城。

  讀過小說《鐵道游擊隊》的人都會記得其中一個細節,即游擊隊員護送“胡服同志”過微山湖。當時山東微山湖雖然是鐵道游擊隊的“后方”,可日偽頑我在這裡勢力犬牙交錯,稍有不慎就會造成無謂犧牲,所以劉洪、李正們為保衛首長可謂千方百計。

  歷史上確有過“胡服同志”在魯南游擊隊保護下過湖一事,時間為1942年4月。“胡服同志”——當時中共重要領導人劉少奇,受中央委托從新四軍軍部江蘇鹽城到山東處理有關問題。

  使用化名,一是說明8年抗戰裡,劉少奇大部分時間身處第一線,二是說明當時的斗爭環境很殘酷。

  黨史專家們早就對劉少奇在抗戰期間的貢獻進行了歸納,這裡隻講述他在新四軍一年多時間裡的幾個故事。

  1、中央電報稱“胡服”

  1937年七七事變,全面抗戰開始。劉少奇受命重新組建中共中央北方局,開創華北華中敵后抗日根據地。這期間,他的化名還是在白區工作期間用過的胡服。

  1941年1月7日皖南事變發生后,劉少奇在根據地為新四軍軍部和延安的聯系收轉電報,提出建議,以便更有效地援救新四軍軍部。這期間,他7天7夜沒合眼。12日,劉少奇向中央提出用“圍魏救趙”的辦法,來緩解新四軍皖南軍部困境的建議:“請朱(瑞)、陳(光)、羅(榮桓)在山東准備包圍沈鴻烈,蘇北准備包圍韓德勤,以與國民黨交換。”

  第二天,中央採納了這個建議,並“限電到10天內准備完畢,待命進攻。山東由朱陳羅負責,蘇北由胡(服)陳(毅)負責,以答復蔣介石對我皖南1萬人之聚殲計劃。”14日,收到的卻是新四軍軍部陷入絕境后的最后一封電報,軍長葉挺被俘。

  15日,“中央決定發動政治上的全面反攻,軍事上准備一切必要力量粉碎其進攻”。“圍魏救趙”變成了“全面反攻”。

  劉少奇審時度勢后,認為國民黨未公開投降,仍繼續抗戰,對國共合作仍不敢分裂,且怕影響對蘇聯的關系,在皖南消滅我軍,蔣介石亦曾下令制止,即証明其生怕亂子鬧大。在此時,我黨亦不宜借皖南事件與國民黨分裂……於是,他建議:在全國實行政治上全面大反攻,但在軍事上除個別地區外,以暫時不實行反攻為妥。接著,他提出了在政治上全面反攻的具體建議。

  劉少奇的建議得到採納,中共中央確定了“政治上取全面攻勢,軍事上取守勢”的方針。中共的嚴正立場和有理有節的斗爭,得到了國內外輿論的廣泛支持,使蔣介石和國民黨頑固派陷入了四面楚歌之中。蔣介石不得不在3月1日表示,“以后再亦決無剿共的軍事”。至此,以皖南事變為頂點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實際上被打退。

  2、公開“亮相”用真名

  1941年1月20日,中革軍委發布命令:任命陳毅為新四軍代理軍長,張雲逸為副軍長,劉少奇為政治委員……劉少奇臨危受命,和戰友們擔起了重建新四軍軍部的工作。

  1月24日,劉少奇在新四軍干部會議上詳細介紹了皖南事變的經過,並針對反蔣情緒明確指出:目前的國際和國內形勢對抗戰的中國人民是完全有利的,而不利於反共頑固派與內戰挑撥者。因此,中國共產黨要堅持統一戰線的方針,堅持反對內戰、反對分裂的方針,以挽救時局的危機,堅持抗戰到底。這是劉少奇到華中后的第一次公開“亮相”,並宣布了真實姓名。人們這才知道:“胡服”就是劉少奇。

  經過細致的工作,最后新四軍全軍共編為7個師,並重新劃定活動區域。在皖南事變損失9000人的新四軍,整編后達到9萬人。

  新四軍軍部重建后,部隊迅速發展壯大,到抗日戰爭結束時達到了30多萬人。

  3、馬庄“輿櫬”脫險境

  1941年的夏天,日軍採取長途奔襲、兩路夾擊戰術,出動10多萬兵力,向新四軍軍部鹽城扑來。他們還揚言:“抓住劉少奇,大大的有賞。”劉少奇知道日偽軍這次“掃蕩”把目標集中在自己身上,於是決定隻帶一名通信員,用智謀闖出鹽城,把敵人引到城外,安排我主力部隊轉移。這時,他的肺病很重,跑路就咳嗽,他擔心漢奸、特務抓住自己的這個特點,所以在轉移中一咳嗽就把嘴套在袖口裡,盡量不發出聲音。農歷五月二十八日深夜,他和通信員來到了隱蔽性極好的新四軍十八團團部駐地——馬庄,擬在這裡過河,跳出敵人的包圍圈。

  在這個團部的附近,劉少奇認出了群眾積極分子馬玉甫。馬給“胡服同志”出了個“輿櫬脫險”的主意:即弄兩口棺材,“把文件放進一口空棺材,藏到麥田裡﹔將另一口空棺材弄成葬人的模樣,找兩三個人劃船,我和你及這位小兄弟,頭戴白布帽,腰束白布,手抱孝杖,大家一起送棺出庄”。劉少奇點頭同意。

  拂曉時分,日軍打起了信號彈,從四面八方向馬庄包抄過來。劉少奇下令行動。送“葬”的人一邊“哭”,一邊把棺材抬到了船上,“孝子”們守在棺材四周,劉少奇緊靠著馬玉甫,隨時准備幫他出主意應付敵人。

  就在船離岸向北駛去時,西面圍過來一群日軍,吆喝著要讓船停下來。馬玉甫高聲對日軍說:“送死人的!”漢奸翻譯向日軍指揮官哇啦了幾句,手一揚讓船過去了。一會兒,北邊又圍上來一伙日軍,一定要上船檢查。劉少奇悄聲對馬玉甫說:“就說你父親得的是霍亂,靠近了會被傳染的。”接著,又讓船上的人都裝出嘔吐的樣子。

  船靠了岸,馬玉甫兩淚漣漣,對日軍的頭目說:“太君,我父親得的是急性霍亂,靠近了會得傳染病的,危險啊!”邊說邊“喔喔”地嘔吐。此時船上的人也都大“吐”起來,顯得十分難受。一個漢奸翻譯帶著日軍頭目正准備往船上爬,見此情景急忙回撤。慌亂中,翻譯腳下一滑掉進了河裡,待其狼狽地爬上岸,真的嘔吐起來。翻譯對日軍軍官嘰裡咕嚕地說了幾句,意思是說“這霍亂病實在是太可怕了”。那個日本軍官捂著鼻子,指揮刀一揮“開路”。船又飛快地向河中央駛去。就這樣,劉少奇隻帶了一名通信員,安全地撤到了鹽城郊外的大河北岸。

  4、“胡服”諧音是“伙夫”

  1941年7月,劉震率新四軍四師十旅抵達安徽蒙城縣渦河邊的龍亢鎮后,突然接到上級電令:“胡服同志由延安到蘇北,途經你部,必須派可靠部隊接送,確保安全。”接此任務后,劉震立即派警衛連前去接送,對連長交代說:“你們去接送一個負責同志,名叫胡服,沿途要絕對保密和保証安全。”誰知這連長把“胡服”聽成了“伙夫”,說:“保証把‘伙夫’安全送到旅部!”

  警衛連立即出發了。戰士們聽說要接一個“伙夫”,就議論說:“接一個伙夫要用一個連,這個伙夫做的飯菜一定特別好吃。”有的說:“接到了旅部,一定叫他做頓飯菜給我們吃吃!”此話被連長聽到,說:“你們想的盡是美事,他至少是到軍部給軍首長做飯的。”“那就叫他給我們旅部做一次,讓旅長們嘗嘗這高級手藝。”可是,他們到交接點一看,竟嚇了一大跳:這“伙夫”的氣派還真不小,陪著他的5個人全都騎著馬、佩著手槍不說,身后跟隨一個全背駁殼槍的警衛班,另加一個步兵連護送,這架勢比他們師長還神氣。這時戰士們個個吐舌:“這伙夫可真不簡單啊!”結果,他們別說叫“伙夫”給自己做飯,路上連話都不敢多說了,生怕出什麼差錯兒。

  “伙夫”被接到了旅部,更叫他們吃驚的是劉震等旅干部全都親自迎接。他不僅沒露手藝,而且旅部炊事班還專門派人外出買菜來款待他。這位“伙夫”在旅部住了幾天后啟程東去了。這下十旅傳開了,新四軍來了位“天大級”的大廚師。越是神秘,人們越想弄個明白。

  一天,警衛連長問旅長:“你那天派我們去接來的伙夫到底是誰?架子這麼大!”“怎麼,他架子很大嗎?”旅長反問。“架子不大,怎麼這麼多人護送……哪有這麼派頭的伙夫?”劉震聽后,哈哈大笑:“什麼伙夫呀?他叫胡服,是我們新四軍政委劉少奇同志。”這下,警衛連長如夢方醒:“原來是他啊!”

  ■鏈接

  劉少奇的化名

  劉少奇一生用過很多化名,如周先生、呂文、胡服、陶尚行、趙子琪、成秉真、之啟、莫文華、潭少連、K·V、老戴等。但胡服是他用得最多,時間也最長的。據黨史專家考証,他早在白區工作就用過這個化名。全面抗戰爆發后,他無論在華北、華中還是山東根據地用的也是這個名,而且民間歌謠中有“當兵要當新四軍,跟著胡服去東征”之句。(記者 文熱心)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

《中國抗日戰爭史簡明讀本》出版發行

支紹曾:《中國抗日戰爭史簡明讀本》客觀評價國共聯合抗戰

彭玉龍:認知抗日戰爭需把握好三個關鍵時間節點

於興衛:中國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四大貢獻彪炳史冊

全面反映抗日戰爭歷史的重要讀物——讀《中國抗日戰爭史簡明讀本》

>>點擊圖片進入有獎競答活動頁面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謝磊)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